常用應用文寫作靈感
情境感發 創作靈感不是邏輯推理的結果,而是在因外界刺激而產生的強烈沖動下,對原有信息(藝術家的生活積累)的迅速改造和神經聯系的瞬間溝通。在一種特定的情景、氣氛中,作者觸景生情,感物興嘆,產生遐想,引起觀照,文思泉涌便十分自然。唐代詩人崔護曾寫下著名詩歌:“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他由“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眼前之情境,觸發靈感,溝通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回憶,一揮而就,寫成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雪萊談他的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的寫作時說:“我的這首詩大部分是在萬山叢中的卡拉古浴場殘留的遺址上寫作的。廣大的平臺,高巍的穹門,迷魂陣一般的曲徑小道,到處是鮮艷的花草和馥郁的樹木。羅馬城明朗的晴天,溫和的氣候,空氣中活躍的春意,還有那種令人神醉的新生命的力量,這些都是鼓勵我撰寫這部詩劇的靈感。”這些都是情境感發詩興的典型實例。因此古人提倡在灞橋、風雪和驢子背上尋找詩情,就是對情境感發藝術靈感的形象說明。
聯想生發 靈感之所以具有創造性功能,關鍵在于它能夠沖破相關信息構成的思維框架,而躍入更廣泛的領域進行思索與搜尋,從而獲得創造性突破。一個人的思維跨度越大,創造的自由度就越大,產生靈感的可能性就越多。因而聯想與想象以其思維的這種非相關性與跨越性備受創造者青睞。具體到寫作領域,聯想與想象能最大限度地將看似不相關的信息、意念、形象進行巧妙的組合,從而產生新的形象,因而它們具備引發藝術靈感的主要心理功能。托爾斯泰看到路旁的一棵被車輪壓過卻仍頑強生長著的牛蒡花,聯想到歷史人物哈吉穆拉特,從而引發出歷史小說《哈吉穆拉特》的寫作靈感;屠格涅夫乘船游萊茵河,因看到岸邊樓上眺望的老婦和少女,產生聯想和想象,由此寫成《阿霞》;巴金由桌上一本《野草》,聯想到四十年前魯迅先生的音容笑貌,寫作了散文《秋夜》。從某種意義上說,古今文壇才思橫溢的巨匠,只不過是善于聯想與想象罷了,沒有聯想與想象,就沒有藝術靈感,也就沒有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