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城市中學生社會人格狀況調查報告
4.家庭、學校中性教育方面的問題:據調查,在中學生中有69.8%的人接觸過學校開設的生理衛生課教育,而30.1%的人則根本未上過這方面的課,更不用說對性知識有科學全面的了解,對性生理知識有80.2%的人聲稱“了解一點”,而9.2%的人完全不了解,僅有10.6%的中學生聲稱有“全面的了解”。由這些數字可見,目前在廣大中學開設的性教育或生理衛生課中的性教育內容的講授確有“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存在,而在家庭中,“父母對性知識方面的回答態度”更令人堪憂,60.9%的父母從不過問孩子這方面的問題,更談不上教育,11.0%的父母不好意思回答,只引導孩子自己去看書,更有5.7%的父母禁止子女打聽此類問題,而2.6%的父母對子女的問題置之不理。那么,在總體中,僅有17.6%的父母能夠做到以科學、開明的態度向孩子說明性方面的科學知識,而不是一味采取“諱疾忌醫”的態度。事實上,性知識作為個人知識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個人的未來生活質量及心理成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方面的知識若不完善,則個人的人格也不能視為完善的人格,在學校、家庭中科學地講解性方面的知識,決不是“狼來了”的危機的表現,反而一味地隱瞞或避而不談,鑄成錯誤,其后果往往是非常嚴重的,例如同性戀心理的完成,其中兒童期家庭性別教育的失誤(如給男孩以完全女孩式的教育)和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缺乏都是極重要的決定因素或促成因素。
青少年正處在性意識的有意識自我發展時期,而且對于此方面的了解一般不多,這正是我們需要加強教育工作,以培養他們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青春期的前期沒有科學的性知識的學習,則將給他們帶來以后生活的苦惱和人格的不良發展傾向,就目前調查的情況看,青少年學生性知識的獲得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非正式的“地下渠道”得來的。在“黃色傳播渠道”的調查中,就一般色情文化傳播的三個主要渠道而言,在當代中學生中,同學或同輩群體之間的口頭傳播是了解性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有46.0%的中學生曾聽過自己的同學講過不健康的黃色故事或笑話。而較之以往不同的是,黃色書刊的影響已讓位給黃色錄像和光碟,有29.4%的同學曾讀過或見同學讀過黃色書籍,而有40.4%的同學曾看過或見同學看過黃色錄像或光碟,這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情況,中學生目前的性知識不僅來源不夠科學,而且有被現代高科技的聲、光、影、動作俱備的色情錄像、光碟腐蝕心理的趨向。這對他們的不良影響較之以往單一的黃色雜志書籍更為甚,而當今的中學生家庭內,給孩子購買電腦的家庭比例已上升至17.2%(指城市內),在這些家庭中的父母們,我們認為他們有必要掌握一些電腦知識,隨時了解自己的子女電腦的使用情況,避免孩子用電腦當作色情觀賞的工具,防微杜漸,不讓色情文化玷污他們的心靈。
以上列述的道德協調狀況;人際溝通狀況;對學校家庭環境的滿意度;性生理教育四個方面的問題均是個人社會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境因素,所以尋找當代中學生對其家庭、學校環境的認識和感受態度,是有助于解釋他們的社會人格特征的,這也正是我們羅列出以上的調查數據的原因。
三、偶像崇拜與人格傾向--從職業分層的角度看
偶像者,是指人們在生活中具有極高認可度的某種人的類型,人們樂于接受這一類型人的行為模式、思維習慣,以至價值觀。而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附著較強烈、情感的社會行動--崇拜,一個社會有什么樣的偶像,能說明該社會中的主導價值觀及現實階層地位的分布狀況;傳統的價值觀和外來的價值觀,本土文化和舶來文化、現實的社會環境和理想的人生目標等等外在社會因素是怎樣在個人的意識里生根發芽,并接受與其他思想的碰撞?而偶像崇拜即是這種“內化”的一個現實例子,只不過它體現得感情較為強烈罷了,什么樣的社會即會有什么樣的合理性社會人格,“20世紀60年代以約翰列農為首的’甲殼蟲‘搖滾樂隊”成為那代人的世界級偶像,美國前總統卡特也說:“他的精神’甲殼蟲樂隊的精神’--急躁活躍和認真誠懇,嘲諷和理想主義都加在了一起--成了整個一代人的精神。” 而十余年前在我國曾十分流行的一首歌曲以“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的歌詞成為一些年輕人的人生信條,也跟當時我國社會的普遍心態有關,偶像崇拜與社會人格相互影響的關聯由此可見一斑。同時,偶像類型的劃分標準帶給我們一定的困難,因為考慮到某種偶像大多與其職業有著固定的聯系,因此我們試圖從職業分類的角度求解析。在問卷題目中列出的十余種偶像類型--它們其中大多數是按職業類型而確立的,而且這樣做的結果也能讓我們通過目前社會上的十余種主要職業在當代中學生心目中地位的分布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就是本節標題下附加“從職業分層的角度看”副標題的目的。
在我們的調查中,詢問了“你最崇拜哪種類型的人?”得到以下結果:在所列的13項偶像類型中,選擇“體育明星”作為崇拜偶像的人數最多,占總體的15.2%,其次為歌星和電影明星占總體的13.8%,由此可見“星”在中學生心中的份量,共有29%的學生崇拜明星,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很大一部分中學生渴望自主、渴望展示自我、期望自己成為社會注目的中心。這一點是同上文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的。同時有13.8%的人選擇了不崇拜任何人,在這里,自主意識選擇了一種略帶反叛精神的形式出現,這樣的青少年已不滿足于崇拜他人,他們變得敢想敢干,他們或許崇拜的就是他們自己!不管我們贊同與否,這種社會人格卻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時代所要求的,中國太需要一批自視頗高、敢想敢干的年輕人了!位居第三的選擇是“軍人”,占11.6%,當今的軍人身份受到中學生的青睞與其享有的較高社會地位和待遇有關,而且近年來我國面臨的不大太平的國際政治環境又使軍隊的實力有所上升,其在未來將報考高校或參軍的中學生中形象有所改善。接下來是“科學家”,占10.7%,傳統的崇拜偶像已不大占優勢,代之而起的是對“商界名人”的崇拜,占8.9%,可見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已告別了往昔“恥言商”的舊日景況,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已具有對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