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城市中學生社會人格狀況調查報告
富追求的理想目標,相比之下,選擇“著名政治家”為崇拜偶像的只占4.9%,選擇“優秀教師”作崇拜偶像的僅占2.2%,由此我們可以想像雖然師范院校在高考中也是報考的熱門,但在報考的考生中又有多少人是以當老師為人生的理想呢?傳統的偶像在當代中學生心目中已日益顯得沒有魅力,其中選擇“生產勞模”的比例最低,為0.9%,只有極少數的中學生期望未來作一個“優秀的工人”。
由以上的數種偶像崇拜的排列狀況看,在當今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結構中,有一些新的特點出現,樂于表現自我,注重自身的獨立性,敢于直言利益,注重職業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對強調奉獻而回報不高的職業類型興趣不大。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是功利的一代,但事實上,這正是商品經濟所呼喚的社會人格。他們是歷史與文化的適應者,但更是未來的開拓者。
轉型社會中社會人格也發生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而在此過渡階段便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人格類型的嬗變。美國社會學思想家在其“尚武社會”與“工業社會”的劃分中,對“尚武社會”的社會成員的精神特征歸納為:“一致、服從、忠誠、墨守成規、無創新精神、依賴權威,以及關于現狀既是自然的又是惟一可能的信念。由具有這種思想組成的社會必然是保守的和敵視創新的,不靈活的及難以重新組織的……。”而他對于“工業社會”的描述則為:“……個人更注重個人的利益;不強求價值信念的同一(這實際上意味著整個社會中的人們更具備”寬容“和”同情“的精神,但須注意,這里”同情“指的是類同于馬克思·韋伯所提出的”解釋性的理解“,即”是指在獲得關于指導行動者的動機的知識的理解行為“ ,頗類似于孔子的”忠恕之道“里的”盡己之心和推己及人“ ,也就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以他人的價值觀念看待事物);愿意在價值多元化的組織中而不愿在強制性的組織中生活;強調個人的努力,視自致的社會角色的價值高于先賦的社會角色的價值;尤其重視個人的獨立意識和求新求變精神,而不愿受制于一般輿論的束縛;對待他人更顯尊重但不屈服迷信權威;不愿受他人的役使而力求保持合作的伙伴關系。”
當然,以上兩種社會類型的劃分僅僅是兩種理想型的劃分,而就目前我國的階段看,處于這兩者的中間階段,也就明顯地帶有社會人格的過渡特征,在社會的轉型期中,無疑也會帶有一些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消極影響,人的發展狀況也會具有一些新的變化,如人格分離、心理浮躁、焦慮和動蕩不定、價值觀困窘、行為易失范等等。但從歷史的取向上看,塑造經濟關系及意識上獨立自主的個人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要求個人具有與企業同樣的主體地位,淡化依賴性;而且更要求人的平等意識,這不僅指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更注重的是平等的競爭,當然這種競爭的平等“只能是機遇均等,而不能是完全的平等……” ;同時更鼓勵個人具有風險意識,“高風險投入才能有高收益回報”的觀點已深入人心;人們互相之間的社會互動帶有信息社會的“廣而不深”的時代特征,更重功利和時效;極為重視契約型的人際關系;由于人的自主性及自尊心大為增強,故尊重他人,持合作精神與人共事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強調機遇,在獲取社會價值目標上有時甚至存在僥幸的心理,如期望靠彩票發大財而促成摸獎的火爆場面的現實寫照;凡此種種社會心態的演變及社會人格的變化,我們認為均會深刻地影響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的形成。市場經濟已向新時代的人格作出了要求,那么,當代中學生是否適應這種挑戰呢?
四、當代中學生社會人格結構現狀的分析
社會人格的結構,我們這里是指各種社會人格特征在該群體意識中的等級分布狀況,等級作為結構的特征之一,它有著高低之分,而評判高低的標準,在這里我們采用“[垂直的等級]--以能量的獲得的優先排列順序” 即社會人格的結構中的高低等級的劃分為準,主要是看主體對各種社會人格特征的重視度或試圖改善的努力度--這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具體地說來,在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特征中,哪些是擁有高贊同度的,哪些是擁有中等贊同度的及哪些只擁有低等贊同度,這就是他們的社會人格結構特征。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有關的題目為“您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回答的選項共包括當代人的普遍人格特征為14項,其中被選比例最低的為第10項“勤儉節約”(比例為1.4%),而被選比例最高的為第1項“自尊”和第4項“善良、寬容精神”(均為14.2%),于是我將1.4%~14.2%之間的距離三等分。得出1.4%~5.7%,5.7%~10%,10%~14.2%三個比例值的等級區間,每區間的長度均約為(14.2%-14.2%/3)≈4.3%。這樣就得出了低贊同度、中等贊同度及高贊同度三個等級劃分的層,我認為這種方法雖是一種嘗試,但仍然是較為科學的,下面將分別討論三個等級層中的社會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