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企業黨建考察材料
8月9日,汪洋書記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刊載的《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實踐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上作了批示。為落實汪洋書記批示精神,學習借鑒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經驗,11月13日至17日,市委組織部、市委新經濟社會組織工委組織市、區縣兩級新經濟工委(社會工委、非公經濟工委)的同志和部分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共30人,組成學習考察組,由市委新經濟社會組織工委副書記別和帶隊,赴進行了學習考察。學習考察組與市及其瑞安市、樂清市社會工委進行了交流座談,聽取了他們的情況介紹,收集了他們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有關資料,并實地考察了嘉利特.荏原泵業有限公司(中日合資)、瑞立集團有限公司、正泰集團公司和德力西集團公司,鹿城區蒲鞋市街道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情況。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基本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率先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和股份合作制經濟,到目前,全市有個體工商戶22萬戶,民營企業13萬多家,非公有制企業數量、工業產值、上交稅收、從業人員分別占全市的99%、96%、75%、80%,創造的出口額占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98%以上。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事業發展的主要支柱、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推進城市化的重要基礎、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
適應非公經濟發展的需要,市較早開展了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探索。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年以前為外延發展階段,主要是“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在條件具備的地方,建立各種形式的黨組織,使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從無到有;年年初至今為內涵發展階段,主要是探索解決非公有制企業中的黨組織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的問題。
(一)以“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狠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
“敢闖敢干、敢為人先”是精神的集中體現。這種精神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內在動力。憑著“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理念,人不但創造了“模式”經濟奇跡,而且還創造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驕人業績。他們率先發展私營企業主入黨、大膽推薦黨政領導干部到非公企業黨組織任職,一步到位建立起市、縣(市)、鎮街三級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機構,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難關,把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向前推進。年,他們又創造性地設計并大力實施了“建設活力和諧企業”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新思路,以此作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總目標、總任務、總載體,從而解開了長期困擾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三大難題:“總目標”明確了黨組織朝什么方向做的目標定位難題;“總任務”解決了黨組織做什么的具體功能難題;“總載體”找到了黨組織怎么做的方法途徑難題,從而獨辟蹊徑地構建了一套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完整體系。這一創新得到了黨建專家的充分認可,引起了高端媒體的密切關注,得到了中央組織部的鼓勵支持。新華社專門采編了系列報道,中組部組織局會同黨建音像出版社專門在拍攝了“活力和諧企業建設”黨建電教片,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世界政黨比較研究中心主任王長江教授系統調研后撰寫了長篇調研報告,將于近期提交中央高層參閱。
(二)以共同利益的價值取向引領非公企業黨建工作
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核心在于發揮黨組織的作用,關鍵是要增強企業抓黨建工作的“內源動力”,使黨建工作成為企業的內在需求。市委在調研中發現,非公企業所有制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企業黨組織、企業主和企業員工都有各自的價值取向,這些價值取向表現形式不同,看起來很不協調,有時甚至形成尖銳的矛盾和沖突。但通過深入分析后,他們認識到,企業主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入最大化,其實質就是加快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利潤;企業職工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就需要與企業主共同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大;黨組織追求組織建設目標,其落腳點也是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三者的價值取向,完全可以在異中求同。企業主、職工和黨組織三方價值取向的共同之處,就是企業共同的價值基礎。在此基礎之上,他們明確提出,黨建工作目標必須得到黨組織、企業主和企業職工三者的共同認可,必須既符合黨組織的要求、又符合企業主的要求、也符合企業職工的要求,必須具有黨和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個體利益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