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建體育教學特色學校申報材料
2.2.3切實可行,制定成材計劃
青年教師上崗后,我們一般制訂一個三年計劃,明確提出每一年必須要達到的目標,并把它列為年度考核的一個方面。但是,這個目標的制定要科學合理,要使青年教師能夠接受,并能為此而努力奮斗。如我們對第一年第一學期制定的是“四個一和一個十“,即上一節公開課或研究課,寫一節課的詳案,交一篇教學論文,帶一個運動隊,聽十節以上的課。
3.以科研為延伸,促使組內成員共同協作。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這是提高體育教師素質的關鍵,同時也是當前學校體育工作者的一個薄弱環節。我們要抓好教研組的課題研究建設,必須牢固樹立教學科研意識,堅持課題研究實用主義,反對課題研究功利主義,積極倡導采用課題研究的形式進行教學研究,建立符合學科特點和教師經驗與需要的課題研究系統,能夠用科學研究的方法解決教學和課改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同時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與科研素養。
3.1建立課題研究制度,形成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采用“人人都參與“的模式,這既能發揮教師創新個性,又能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和特色,既競爭又合作,這是幫助全體教師適應新課程教學,提高教師教學專題研究能力的有效措施,還容易出高質高效成果,使教研組充滿凝聚力和魅力。
3.2發揮群體力量,共同推敲使所選課題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合理性。
課題的選擇必須要科學合理,這就要求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我們教研組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即每天早操結束后,大家在一起討論一些新想法,時間大概半小時左右,這樣既融洽了組員之間的關系,又時不時發現一些閃光點,久而久之,把這些閃光點集中起來,一個新的課題就從中產生。我們在申報的省級立項課題《高中體育與健康“小班化“選項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就是這樣產生的。我們通過三年的研究,于完成結題。
我們在省級立項課題《高中體育與健康“小班化“選項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結束階段,把有關資料全部集中歸檔,先共同分析三年積累的資料,然后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論文需要,選取所需內容,分別撰寫論文,初稿完成后,大家互相交換論文閱讀,并提出修改意見,這樣既保證了論文質量,又提高了個人的科研能力,也促進了相互間的真誠協作。在此基礎上,我們教研組全體人員獲得如下成績:
(1)皇甫紅兵老師論文《踏石過河,小步穩走--我校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施策略與研究》獲全國一等獎,并在湖南長沙舉行的全國中學體育論文報告會上做現場交流
(2)熊玲老師論文《高一瑜伽課選修教學的嘗試》獲得區一等獎
(3)朱翔《高中籃球選修課教學淺析》獲得區一等獎
(4)熊玲論文《運用體育作業實現課堂價值的研究》獲得全國三等獎。
(5)庫振家在全國十四城市首屆課時教學計劃評比活動中,教案《蹲距式起跑》獲全國二等獎。
4.以競賽為契機,明確榮譽要靠集體維護。
大家知道,在體育競賽中靠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唯有團結協作的集體力量才是戰無不勝的法寶。因此,我們體育組只要有比賽,總是全組出動,但不是去看熱鬧,而是每人都有具體的分管工作,確保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不出差錯。這種做法的優越之處是平時組員之間即使有一點小摩擦,但在學校榮譽面前往往會“相逢一笑泯恩仇“。
5.以教研組長為核心,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
從哲學上講,有矛盾就有斗爭。和諧教研組不是教研組內部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結果,是矛盾差異的相對均衡,相對中和。請注意這里的“相對“二字。有矛盾、有沖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視而不見,不會做轉化工作。矛盾是學校,沖突是課題。能力在矛盾中展示。水平在轉化中提升。駕馭矛盾的本事在于不把局部矛盾擴大為全局性矛盾,不把非對抗性的矛盾搞成對抗性的矛盾。碰撞會產生火花。整合能化干戈為玉帛。“沖突→融合→再沖突→再融合→“這就是和諧教研組發展的軌跡。這不是循環論,這是波浪式前進。
在教研組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有矛盾是必然的。如何解決矛盾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我們要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教研組的正確途徑。我們的辦法是這樣的:建設一個核心;樹立一個依靠,實現“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的最終目的。
5.1建設一個核心。
一個教研組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核心,作為教研組長理所應當的擔任起核心作用。這就要求教研組長必須在教學、科研和競賽上充分體現和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在思想品德上有較高的境界,時刻做到以身作則,任何事情均從教研組發展的角度進行考慮,時刻把組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在榮譽面前,作為一個教研組長不能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應該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該誰就誰,尤其要注意的是絕對不能論資排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