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集團參觀實習總結
周天的實習,是觀看傳說中的各種管件,水表啊之類的,這些東西在我眼中無非就是,我不知道學校還是水務學院為什么要安排這項工程,是叫我們這些人以后去自己動手連接那好幾百mm的管子么,如果是細管子做模型,那么假期的生產實習我們不是親自動手做了么,況且這一個上午的走馬觀花式的學習,就真的能學到什么么?我除了新型水表和管段連接,剩下的是一點都沒有看,反而抓住了這個機會抓緊跟水務集團帶隊的老師混熟,和他們聊聊天,了解一下沈陽的供水現狀,討論一下官網的設計或者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或許能解決我那憋了一個月的第二套方案的事兒,老師說現在的城市管網都實行低壓供水,而且流速也并沒有像規范規定的0.6m/s那么快,也就在0.3左右,另外,現在盡管大多數都用統一給水,但是已經基本上變成了低壓供水,因為前段壓力過高的話可能會出現漏失,低壓可以減少10%左右的漏失率,而且現在也沒有幾個會滿足城市樓房的最低水壓要求,實現二次加壓的很多,從沈陽他們轄管的1600余處泵房就能看出,二次加壓的確不少。我覺得,這才是我實習期間應該了解的東西,多和管理人員和技術工程師聊聊天,要比去聽那些實際工程的要好的多,因為實際工程就是個看,看是看不出任何東西的,只有自己上手去做,才能學點真正的能力,可偏偏我們學的是水,偏偏又趕上沈陽舉辦全運會全程反恐,這就幾乎決定了我們基本上沒有任何可以觸摸到設備或者運行機器的機會。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實習效果怎么樣,但是至少我覺得來到沈陽這一次,絕對是收獲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是我和帶隊的老師的共識(請老師原諒我總是“不務正業”的和那兒的帶隊老師沒事兒瞎聊天,因為我總是喜歡和比自己懂得多的人聊天,這樣才能發現自己哪個方面比較弱智,可以虛心學習)。
第一周就這么輕松而又安心的過去了,周天的最大收獲也是最大的驚喜就是據說八水廠用的正是v濾池,當時十分興奮,心想終于可以問到有用點的知識了,可以完全了解這些構筑物的構造了。可惜事與愿違。
第二周的參觀從八水廠走起,我們較為仔細的看了各個構筑物的…這個,就且說是構造吧,其實內部構造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比如我比較關心的斜管支撐啊,v型濾池的內部構造啊,出水穩流的構造啊,這些具體構造只要不是大修重新填料,這個我們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不知道老師有什么招可以叫我們能比較清晰的了解這方面的東西,畢竟這才是我們現在在畢設期間和以后設計院工作期間,甚至是研究生做個沉淀池濾池流態模型啊真正需要了解的。在八水廠的實習期間最重要的收獲有這么幾條:
1.大概看懂了v型濾池的管路布置,可還是不太明白為什么這么布置,包括排氣管。
2.原來現在加氯點基本上都有兩個,回去的時候在設計上要考慮進去。
3.泵房的出水管原來是出去之后直接埋地再聯絡,這個至于為什么,我問了他們的工程師,他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至少我看的這三個水廠,泵房似乎都是這么布置的,這和課程設計時候設計的泵房完全不一樣,可能是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占地面積吧。
后半周主要參觀了地下水處理工藝,包括除鐵除錳。在這個階段,我完全改變了思路,拋開設計,去想一下這么布置會有什么問題,然后私下里找工程師去問,在六水廠參觀期間,由于一上午就參觀完畢了,下午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是等待通勤車,于是趁著這個時候,剛剛好有很幸運的遇到了杜工,于是他又帶著我重新溜達了一圈水廠,突然覺得和那些有著豐富運行水廠經驗的工程師在一起聊天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兒,而我也終于可以自私一點的問一些自己想要真實去了解的事兒了,那就是運行的過程中難道真的就是一點小問題都沒有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