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北京,游在北京”親子活動家長體會
通過這兩次的集體活動,孩子從中感受到非常多的快樂。如果沒有老師的組織,可能我們也不會想到讓孩子去感受她眼中的北京。不過由于孩子還小,因此對于小吃和古跡的認識也非常淺,只能粗淺地了解北京的人文和歷史。再有感覺老師要求每位小朋友游玩之后作書的倡議特別好,在挑選照片的時候就帶著孩子一起重溫當時的情景,引來她會心的笑容,同時在講述的時候很好地培養了語言的表達能力。
希望老師今后組織更多的好活動!
媽媽:
我是媽媽,國慶假日期間,我陪孩子分別去啦天安門、故宮、朝陽公園幾個景點。第一是帶孩子放松一下心情,感受一下古老的京城帶給我們的文化氣息。第二是通過游玩,加深跟孩子的溝通與交流,由于平時工作的原因,很少與孩子進行心貼心的交流,白天放到幼兒園里,心都讓郭老師您幫我們操啦,所以這次是個很好的交流機會。第三是主要是讓孩子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十一那天我特意帶他到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當他看到國旗冉冉升起的那刻,他也不由的舉起他的小手向國旗敬禮。這樣的時機與場合,不光是孩子在學,我們大人也在跟孩子一起進步。然后我們又去的故宮,每到一處他都問這問那,對什么都十分好奇,對什么都感興趣,我就一路看一不停的跟他講解,好像他永遠都不知道什么叫累。從故宮出來后,我帶他去吃我們老北京的炸醬面,即經濟又實惠,還能吃出地道北京味,他吃的可開心啦,滿嘴吃的油乎乎的,掙著搶著要跟我比賽呢。通過十一期間與孩子在一起生活娛樂,我們做家長的也與孩子一起在學習進步,我不光是在教育他,同時也在教育我自己,很多時候我教育孩子對人要有禮貌不說臟話,可是我們大人很多時候卻做不到,對孩子說要節約要環保,可是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沒做到,所以通過這種活動,能進一步喚起我們做家長的自覺性,增強我們做家長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以后我會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媽媽——登慕田峪長城有感
“若問谷中何所有,千樹桃樹萬樹柳”這詩句是300多年前,清代詩人孫學清對慕田峪勝地的描繪。因為慕田峪長城離市區交通不太方便,路途有點遙遠,連北京旅游小冊上,也沒提起,許多人不知道這個長城。
慕田峪長城位于北京懷柔區,是明朝修建的。我們一早開車出發,一路上看著兩邊的風景,蔥綠蒼翠,空氣清新!人的心情也格外輕松了。乘坐纜車上了長城,看這偉大的歷史建筑真是讓國人驕傲!邊走邊給藍心講,當時侵略者是從哪里入侵我們中國的,來到了關臺,看到是由三座空心敵樓構成,通連并矗,兩側樓較小,中間樓較大。敵樓密集,不到500米,就設敵樓4座……繼續向前數了一百多個臺階,我們終于登上了第一個烽火臺。烽火臺就像一座灰色的堡壘,傲然矗立于陡峭的山崖之上,古代的烽煙也正是從這里升起。從歷史的凝重感中,似乎聽到了戰馬在長聲嘶鳴,似乎聽到了勝利者在歡呼……就這樣我們邊走邊講,又攀登了不知多少臺階,流了多少汗,我們終于登上位于山頂的烽火臺,極目遠眺,在灰白的蒼穹下,長城若一條高幾十米,厚近十米的臥龍,蜿蜒盤旋于一望無際的山巒之中,起伏的綠色映襯著那灰色的城墻,感覺上是那么巍峨、悲壯……藍心忍不住喊我終于登了雄偉的長城!看到孩子開心的笑容。我們不禁也感動的流下了眼淚。是啊,孩子這次的旅行真的是不容易!
媽媽——十一主題活動感受
在今年的十一期間,幼兒園倡導小朋友們參加了一系列的集體活動,包括吃在北京,游在北京,在這些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家長們都收獲頗豐。
在10月9日,我帶乖乖來到了位于后海一條小胡同中的九門小吃,別看只是一條夾道,里面吃的東西是應有盡有,而且都是老北京的傳統小吃,這些吃的乖乖基本都沒有吃過。乖乖看起來很多東西都很新鮮,看到都想買,因為平日我們帶她出去吃飯,也都是飯店,快餐,西餐之類,這些東西很少。當我端上來很多吃的時候,有豌豆黃,年糕,奶酪,焦圈,豆汁,糖葫蘆等,乖乖第一反應是:“媽媽,是臭的,不好吃。我也奇怪,剛買的,怎么會是臭的,哦,原來是豆汁在作怪啊,乖乖聞了一下豆汁,喝了一口,應該說是舔了一下,就不吃了,而且把碗推到了一邊,其他的食物孩子就很喜歡了,甜甜的,粘粘的,脆脆的,香香的這是乖乖的舌頭告訴我的。
通過這次品嘗小吃活動,使孩子嘗到很多平時不曾接觸的食物,不同味道孩子的反應是很強烈的,作為家長呢,我們以后盡量多帶她去嘗試不同的食物,讓舌頭不斷的收獲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