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母親的一切》學習心得體會
前面我們分析的是影片中的一個關鍵事件,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導演對關鍵人物行動的刻畫。關鍵人物是誰呢?曼妞拉,毫無疑問是本片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關鍵人物。從影片的最開始到結束,到處都可以看見她的身影。她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含義,既是艾斯德班的母親,又是罪大惡極的變性人羅拉的丈夫,還是話劇明星嫣迷的好幫手,甚至到最后還成了修女路莎和羅拉所生孩子的養母。。。。。。她的行動是影片劇情向前發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影片從一開始就用細膩的筆觸把曼妞拉刻畫成一個善良的女人,如她第一次出現在觀眾的視野里是一個帶著憂郁神情的近景,當時她在一個手術室里,一個病人因醫治無效死了,在場的還有醫生和另外一個護士,但他們都顯的很平靜,因為在他們的工作中,這樣的事情是很正常的,可是雖然在這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下,曼妞拉還是對一條逝去的生命表現出了同情的憂郁,她的善良也就可見端倪。影片在開始階段,運用了十分鐘左右的篇幅,用平常的生活細節在有限的時間內刻畫了她和兒子之間那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可是這樣的親情卻毀在了一次意外的慘劇上。兒子留下的最后一篇日記讓她明白了盡管17年來,她已經盡心盡力去為兒子付出,但是多年來這個不完整的家庭給兒子的愛卻始終帶著一半的缺憾。在母愛的偉大力量作用下,雖然對兒子的生身父親懷著很深的痛恨,但是她下了決心要為過世的兒子把這另一半缺憾給補上,她辭掉了工作,孤身一人前往闊別17年之久,曾經是傷心地的巴塞羅那。按照我們通常的思路,接下來的情節一般就是描寫曼鈕拉如何在諾大的巴塞羅那城市中,在茫茫人海里,歷盡千辛萬苦去尋找羅拉。這樣的情節安排未嘗不可,也可以把曼鈕拉的母愛表現的很深入。但是阿爾莫多瓦如果按這樣的常理出牌,他就不再是那個西班牙“電影國寶了”。我們看,他把接下來對曼鈕拉行動的刻畫放在了她在巴塞羅那的生活瑣事上。由于要在巴塞羅那這樣的城市中尋找一個17年沒有音訊的人,沒有誰知道到底需要多長的時間,所以只能找份工作,找個落腳之處再說。在找工作謀生存的過程中,曼鈕拉結識了許多不同的女人,其中有心地善良的修女路莎,有地位高貴的話劇明星嫣迷,也有生活在邊緣地帶的妓女阿悅等等,這些女人也許有地位高低之分,有正常人和邊緣群體之分。。。。。。但是在這群女人身上,我們都可以發現一種共同的東西——人性的溫暖,比如說:路莎與曼紐拉僅有一面之交,就可以真誠地幫她找工作;當路莎懷孕又染上愛滋病的時候,曼紐拉沒有顧慮太多,毅然收留了她,象對待親姐妹那樣去照顧她;當話劇明星嫣迷聽完曼紐拉講述的關于自己兒子的慘劇后,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親自上門送上那份遲到的簽名。。。。。。諸如此類的細節很多,曼紐拉在巴塞羅那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溫馨,團結互助的群體里,本來就很善良的她,內心深處再受到這些所見所聞的感染,她心中對羅拉17年的痛恨也慢慢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情,所以我們在后面看到了曼紐拉幫助病重的路莎把孩子給生下來,雖然這個孩子是自己的丈夫和別的女人生下的,但是這樣可以讓羅拉重新擁有了做父親的權利。阿爾莫多瓦在這段曼紐拉巴塞羅那尋夫之旅,實際上是通過這一系列感人事件和場面的積累,委婉而又細微地著力去寫曼紐拉對羅拉從痛恨到同情的心理和感情上變化的過程,代替曼紐拉原有的悲痛和痛恨的已經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寬容美德。而這一切不是通過緊張沖突的不斷深化獲得的,而是通過感人事件和場面的潛移默化,水到渠成,從從容容地達到的,這樣它在節奏上自然是緩慢而又柔和的。
討論完了關鍵事件和關鍵人物的行動,我們再來解讀一下影片的畫面。我們發現影片中的很多場景的背景、家具、燈光、人物的服裝、道具等都向橙色靠攏,在拍攝過程中攝象機應該裝上了橙色的濾光鏡,使得整個影象都帶有橙色的傾向,在所有色彩里頭,橙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橙色在面積上和時間上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樣影片就形成了一種暖色調。相比之下,另一種色彩紅色,雖然它在影片中沒有橙色那樣的主導地位,但它卻貫穿于整個影片當中,從影片開頭那做水波運動的玫瑰紅色的字幕開始,到影片中每個女性身上我們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紅色的影子,要么是整個服裝,要么是服裝的某一部分——比如頭上的絲巾、發夾,甚至是嘴唇上的口紅,紅色在這里其實是一個代表女性的符號,把女性所特有的曲線給貫穿到整部作品當中去。除了這兩種主體色以外,影片還融合了其他豐富的色彩元素,這些色彩都選用較高的純度,采用明快的配色,對比上顯的五彩斑斕,大多數時候是給人呈現出一種華麗的影象;從鏡頭的選擇來看,本片是以長鏡頭為主,由于本片設置的場景較多,人物經常要從這一處所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在跟拍人物移動的過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前跟鏡頭和后跟鏡頭,較少使用側跟鏡頭,因為正面和背面的運動是屬于縱深運動,它們的速度感是由面積的擴大和縮小間接體現出來,而側面的運動是在實在可見的橫向空間直接表現出來的,橫向移動在屏幕上是速度最快的一種運動,就象我們看過的上一部電影《小鞋子》里頭,當阿里或莎拉換好了鞋子奔向學校時,小巷的鏡頭都是采用橫移的不斷切換的鏡頭,表現的是一種速度感。在本片中用正跟鏡頭和背跟鏡頭在速度上是比較平緩的,就可以造成讓觀眾跟隨著片中的人物一步一步前往新的場景的真實感。此外,我們知道,在拍攝人物對話時,常規的手法是分鏡頭拍攝,而在本片中導演把許多的對話都安排在這些正跟鏡頭和背跟鏡頭當中,以鏡頭的連續性來保持劇情的連貫和表演的流暢,讓觀眾有足夠的時間去領會人物的表情和對話。平緩的鏡頭速度下展示出這樣一段段溫暖色調下烘托的華麗影象,這樣的節奏毫無疑問是緩慢而又柔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