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習西遷精神教師心得感想(通用6篇)
2022學習西遷精神教師心得感想 篇1
“西遷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在20__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考察調研。活動結束時,習近平同全校師生親切話別。習近平勉勵廣大師生說我們要發揚老教授們這種西遷精神。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后,我們這個民族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
在這次的疫情中,中國采取各項措施全力抗擊疫情,目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在國際社會普遍關注中國抗擊疫情所取得的積極進展,這就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身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把西遷精神傳承下去。我們青年黨員,要時刻懷揣著愛國愛黨之心,以“西遷精神”滋養我們的心靈,筑牢思想之基,牢記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不負人民群眾的期望,將個人理想信念同祖國發展前途相聯結,將個人價值的實現同國家命運緊密相聯系。不忘初心,不忘老一輩辛勤付出,以此為榜樣省己身、明己責、思己行。我們定會以實際行動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2學習西遷精神教師心得感想 篇2
“西遷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后期,“西遷精神”被概括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在我看來,“西遷精神”是愛國主義的赤子情懷、“樂”中作樂的樂觀主義、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既是對老一輩知識分子為黨的教育科技事業奮斗奉獻的高度肯定,更是對新時代知識分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殷切希望,是廣大知識分子健康成長、創造偉大業績的行動指南,也是新時代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遵循。
老一代的交大人,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廣大的西部亟待開發之際,響應黨的號召,從繁華的黃浦江畔奔赴黃土高坡,來到當時還很落后的古城西安,滿懷“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壯志豪情,以自己的青春熱血在西部廣袤的大地上書寫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西遷精神是以交大為代表的新中國老一輩知識分子薪火相傳的家國情懷報國之志,更是一個甲子時光孕育傳承下來的交大的文化基因與優秀傳承。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傳承和弘揚“西遷精神”,向那些為了中國的發展無私奉獻的前輩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創業”。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帶領同學們認真學習和踐行西遷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個人的理想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扎根基層,奉獻人民。同時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發揮好骨干帶頭作用,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做好學生會的各項工作,服務學院,服務師生。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學習“西遷精神”要著重學習格局與擔當、實干與速度、帶動與傳承,做好“西遷精神”在新時代的新傳人。因此,我們應該腳踏實地,一點一滴積累,將話語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將“西遷精神”傳承下去。
2022學習西遷精神教師心得感想 篇3
“西遷精神”所承載的家國情懷和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業精神,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歷久彌新。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家國情懷是“西遷精神”的靈魂,發揚“西遷精神”,譜寫奉獻之歌。
要把“西遷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20__年4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參觀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展,親切會見了14位西遷老教授,勉勵廣大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把“西遷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西遷精神”體現的是先行者們帶著希望和青春響應西部開發號召,從上海優渥的生活環境到正在開發建設的大西北,體現了他們的家國情懷。1955年4月6日,時任交通大學校長彭康突然接到遷校通知。為改變當時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局面,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央決定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從上海優渥的生活環境到正在開發建設的大西北,那是一群帶著希望和青春響應西部開發號召的先行者,他們吶喊著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同學們紛紛表示認同,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布局下,青年一代應積極響應號召,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無論苦與累,青春應奉獻在值得的地方。
為偉大的事業獻身的人,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新時代下,要成為敢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好干部,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在平常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愛崗敬業,不斷提高自己的使命感、責任感。要愛崗敬業,在日常工作中兢兢業業,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事、為老百姓服務,堅持走群眾路線,把群眾當親人,為群眾分憂解難,即使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要始終如一,勤奮刻苦,扎實工作。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更好地為民服務。
新時代,新目標,新征程。如今的交大,一如既往以“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為己任,拓寬國際視野與胸懷,承載著歷史使命。因此,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要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并將其轉化為我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奪取脫貧攻堅根本性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不竭動力。
2022學習西遷精神教師心得感想 篇4
“西遷精神”是愛國主義的赤子情懷
西遷博物館的二層和三層展廳分別呈現了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遷歷程和如今取得的輝煌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王樹國校長回憶當天的情景,“在學校中,工作就是兩條:一條是黨的領導,一條是教師隊伍建設。”這是交大西遷后首位校長彭康的話。在這塊展板前,習近平總書記停留了許久。
王樹國校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激動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聽了西安交大發展歷史后表示,實踐證明,交通大學的西遷,為西部、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西遷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高等教育,對中國知識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對教育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
“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分外親切和激動。”86歲的丘大謀說,在和西遷老教授見面交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這樣的評價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
“黨的決定就是我們的行動”“黨叫我們去哪里,我們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業,哪里就有家。”當年西遷時流傳在交大師生中的這三句話,至今記憶猶新。
西遷時丘大謀還是23歲的青年教師,剛畢業留校任機械零件教研室教師。“西遷時不少教師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時家庭困難的教師可以留下來,但是愿意留下來的人很少。70%的人積極報名西遷,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難,積極響應西遷號召,他們的行為讓年輕教師和學生深受鼓舞。”丘大謀回憶說,“當時我覺得是國家培養了我,現在國家建設召喚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到西安去參加大西北建設,做西部建設的‘排頭兵’。”
“西遷精神”是愛國主義的赤子情懷,西遷不僅體現了交大人‘工業救國’的使命擔當,也彰顯了交大師生愛國愛校“顧全大局,明大理、識大體,一心為國、不計得失的家國情懷。”丘大謀動情地說。
續寫愛國愛黨、奉獻擔當的新故事
“這個視頻里面有我。”當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遷博物館外,聞訊而來的交大師生圍在一起。教職工郭欣瑞當時和同事站在第一排,她在媒體新聞視頻中看到自己的身影,興奮地說:“和習近平總書記同框太意外、太激動了。”
說到當時的情景,郭欣瑞心情難以平復,她激動地表說:“習近平總書記從西遷博物館走出來,看到我們就停下來,朝我們揮手致意,對我們點頭微笑。”郭欣瑞開心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西遷精神’,把西安交大辦好。我們聽了無比激動和深受鼓舞。”她表示,要做好西遷新傳人,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這是西安交大的高光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燃爆’了師生的感情。不光是校內,國內乃至全世界的交大校友都在紛紛熱議此事。”化工學院青年學者費強教授說,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心潮澎湃,備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作為一名海歸學者,從交大老一輩身上感受到了愛國愛校,“西遷精神”為青年教師成長注入“精氣神”。“我們作為年輕一代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西遷精神’發揚光大,勤奮工作,面對國家發展重點需求,在解決重大技術難題方面作出應有的貢獻,以實際行動書寫西遷新傳人愛國愛黨、奉獻擔當的新故事。”遷校以來,西安交大累計培養了27萬名大學畢業生。有40%的畢業生留在西部工作。交大西遷奠定了西部工業發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礎,打造了中國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聽完匯報,給交大西遷極高的評價。”張邁曾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話語,既是對以西遷老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知識分子奮斗奉獻的高度肯定,也是對新時代知識分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殷切希望。發揚傳承“西遷精神”就是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學校提出要面向國際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的重大需求,發揮才智,服務國家。“今年學校要往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再搬遷6000名研究生,總計上萬名研究生將形成一支有活力的蓬勃向上的研究大軍。相信未來交大人將繼續作出新貢獻,創造屬于當代人的歷史功績。”
2022學習西遷精神教師心得感想 篇5
西遷精神是交大人的輝煌歷史,更是永恒的傳承,“不能辜負西遷老前輩的期望。” 帶著這份信任與重托,管曉宏投身實驗室建設中。這個過程中,西遷老教授紛紛出人出力,搭平臺,壓擔子,舉薦管曉宏擔任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和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放手讓管曉宏根據國家需求組建團隊,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一代代交大人始終在西遷精神的影響下創造著交大新的輝煌,賦予西遷精神更加深刻的內涵,他們的精神在交大人的血液中持續流淌!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鮮活的價值觀”。管曉宏院士在艱苦的環境中仍刻苦學習,自學考入清華大學;看到西安交通大學需要年輕一代交大人開拓創業的召喚,婉拒了母校的留校挽留,主動要求到西安交大系統工程研究所任教,決心到這片曾奮斗過的三秦大地上建功立業;赴美留學后又再次拒絕多家企業及研究機構的邀請,毅然回到西安交大,著手組建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傳承西遷前輩們開創的事業。管曉宏院士說道:“不能辜負西遷老前輩的期望。”
西遷精神的內涵是:“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管老將畢生所學所思奉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肩負老一輩西遷前輩的殷切期望,讓其在大西北開花結果。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我們更要秉承愛國主義精神、西遷精神,做一個踏實,能干,肯干的優秀黨員。弘揚西遷精神,把西遷精神所代表的扎根西部,不怕吃苦及舍小家為大家的集體主義精神融入到學習與工作之中,不斷貫徹“西遷精神”,爭做合格黨員。向書本學,向群眾學,向典型學,才能提高能力素質,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團結同志、緊密聯系群眾,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切實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2022學習西遷精神教師心得感想 篇6
1956年,交大西遷時,彭康校長就敏銳地決策,著手完善電子信息類學科,設立計算機、自動控制和無線電技術三個專業。不僅為我校網絡工程技術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我國電子信息專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六十多年來,交大培養出了許多網絡工程領域的人才與專家,他們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建功立業。我們這些青年人要學習這些前輩愛崗敬業、扎根一線、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我們應該把學習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學習他們崇敬科學、勇于探索、求真務實、追求卓越得時代精神。
當今的世界,正悄然地步入一個新時代,正步入一個關乎中國國運,世界和平與繁榮、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新時代。
我們國家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學校也同時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果我們不能在認識上跟上時代的發展,我們勢必會落后于形勢的發展。我們應當認識到一流大學應有的大視野、大責任、大擔當、大作為。
但在前行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來路。正是在一輩輩的西交人、西遷人的不懈奮斗下,才鑄就今天欣欣向榮的西安交通大學。
當代大學生既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更是國家將來的儲備之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立的絕不應僅僅是科學的理論,更要有擔當國家重托的崇高意志、拼搏奉獻的社會擔當。
我們堅信道路是光明的,前途是美好的,西安交通大學在校領導的領導下,在全校師生的奮斗下,一定會更加取得更大更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