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學習攻略
1.為什么會做的題不一定全做對?
指路高手:康靜
很多時候,我們會做的題不一定能全做對,做對的題也不一定能拿到滿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沒有研究答案。研究答案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點在語文和文科學習中體現得尤其明顯。怎樣用最簡明準確的語言將你的意思表達出來?這也是一門學問。我認為,短期內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參考答案。答案中所體現的答題思路、表達方式都是我們要盡力模仿的,將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相比較,從中發現不同之處,改起來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2.為什么一到考試我就總有一種畏難情緒?
指路高手:康靜
正確對待每一次考試。高三的大考一個接一個,且每一個都有它重要的理由,往往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對于這些聯考、調考,千萬不要畏懼,而要把它們當成暴露問題的絕好機會。要知道,平時考試錯的越多,暴露的問題就會越多,問題被解決的就會越多,高考時出現新問題的幾率就會越小。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感謝平常的每一次考試,是這些考試給我們提供了高考練兵的機會,是這些考試使我們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重新站起,最終達到光輝的頂點。
3.高三是否必須開夜車?
指路高手:傅必振
很多同學覺得到高三了,再不努力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家長,所以想通過開夜車來實現自己努力的“意愿”。其實這是絕對錯誤的想法。高三時我起床的時間是早上6:00,睡覺的時間是晚上10:30,另外中午還要睡午覺,每天保持七個半小時以上的睡眠。雖然每晚入睡時我知道還有很多事沒做,但我會強制自己睡覺,反正明天做也一樣(可能在某些人看起來有點“阿q”)。既然我覺得很疲勞了,我為什么不盡快“充電”呢!如果已經想睡覺了,再多做點作業也是徒勞,還不如第二天精神飽滿地去做更好,效率更高,掌握也更充分。
4.高三理科是不是題海的同義語?
指路高手:傅必振
作為一個理科學生,高二時我也曾以為高三是題海的同義詞。直到進了高三,我才明白原來理科講究的是“效率”,是“方法”,而不是“數量”。題不在多,有代表性則靈。想必同學們都知道數理化《題典》,就是把幾乎所有的題都收錄其中的教輔書。我從來不買這樣的教輔書,而是精選那些有代表性的書做。尤其像數學和物理這樣的學科,往往都需要把大題分解成小過程,再連接起來就行了,所以,掌握這些小過程(例如數學“求復合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物理“力的分解”等)十分重要。平時練習一味地做大題、做難題往往會使自己不知所措,而細節卻沒有掌握好。
什么是好題呢?融合了多個小的基礎的過程,需要花一些時間去分解的題目就是好題。做這樣的題目對自己才有幫助,不僅訓練了基礎知識,而且又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理科生不是做題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5.理科不需要背書,背書是文科生做的事?
指路高手:傅必振
可能有些同學是因為自認為記憶力不好而選擇了理科,但是這種理科不背書的觀念不完全正確。
哪科最需要背書?語文、英語背書固然重要,但我也很重視理化生的背書。高考中有一類題目是這樣的,只要熟悉課本就能做對,否則只能蒙。大家不妨計算一下,高考中物理考課本原文的題目涉及光學、熱學和近代物理初步,至少會考到2個這樣的選擇題,化學有涉及無機硅酸鹽工業、石油化工等“冷僻知識”的至少1個選擇題,生物也至少會有1個考課本原文的題目,因此理科綜合中至少有4個考背書的選擇題,按現在的高考題型設置,每題6分,總共有24分,這些分數拿起來很容易,丟起來也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