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廠應急預案范文(精選3篇)
污水廠應急預案范文 篇1
為有效的預防及時控制和清除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處理,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管理:
成立醫療污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付建華
副組長:廖海義 李迪希
成員:
二、職責分工
組長: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工作;負責與地方政府的協調工作。
副組長:協助、配合組長抓好應急救援協調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的日常監督和指導。
成員:負責應急救援的技術指導工作;負責應急救援的處理及善后工作;負責收集、掌握和上報突害信息;負責應急救援實施工作;負責事故及救援現場的安全保障。
四、主要工作職責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的有關要求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若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和突發事件,由廠統一部署應急救援的實施工作,并對實施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同時在醫院范圍內緊急調用各類人員、物資、設備和場地,配合上級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工作,做好穩定秩序的工作后適時發布通報,將事故的原因、責任及處理意見在醫院內公布。
五、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明確職責、加強協作;反應及時、措施果斷;平戰結合、常備不懈。
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污水廢物的管理,當發現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領導小組。
發生醫療污水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市衛生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發生醫療污水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當發生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1、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污水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污水醫療污水廢物泄露、擴散的現場處理。
3、對被醫療污水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再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7、對引起事件的責任人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污水廠應急預案范文 篇2
一、施工工藝
路基填方地段,管道和檢查井的施工,與路基填筑互相配合,當路基填筑高于污水管頂0.5時,先開溝槽,埋設污水管道和檢查井,爾后繼續施工路基。當路基填筑至級配碎石層底面標高時,施工雨水管道和檢查井。機械開挖管溝槽,邊坡1:0.25。路基挖方地段,路槽開挖,挖管道溝槽,進行污、雨水管道和檢查井施工。機械開挖管溝槽,邊坡1:0.25,機械吊裝管就位。管道溝槽開挖后,必須進行溝槽地基承載力測定,測定采用重型擊實法進行測定,地基承載能力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澆注混凝土墊層,如地基承載能力不滿足設計要求,必須采取回填碎石墊層的方式進行處理,處理后在進行地基承載能力確定。測量放線,雨、污水管道線,,每隔20m設中心樁,排水管道放線,每隔10m設中心樁。管道檢查井處、變換管徑處均應設中心樁,必要時要設置護樁或控制樁。排水管道抄平后,應繪制管路縱斷面圖水管線測量工作,應有正規的測量記錄本,認真詳細記錄。
測定碎石墊層承載力滿足要求后,將在墊層上按設計要 求支模板,并澆注凝土枕基,混凝土采用C15混凝土,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才能進行布管工作。
待枕基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將管道吊裝到枕基上, 并用紅磚固定其位置確保兩管道的中心線一致,保證管道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不允許管道中心線交錯。管道布設好后在枕基上標明管道接口線及模板安裝線, 支設模板時必須對進行加固,并采取措施防止模板漏漿,在進行大于500的管道接口施工時應將鋼絲網按設計要求固定在混凝土管上。
二、布管
1.1嚴格按設計、按規范布管。1.2應使用專用工具。1.3線管連接要牢固。1.4管口要封堵。1.5彎曲要合理。1.6走向要正確。1.7綁扎要牢固。1.8管道軸線不得交錯。
三、雨、污水管道承插口柔性連接施工方法
本工程污水管道的接口設計考慮到本工程位于##區,管道易于沉降所以采用承插式柔性接口,以防管道不均勻沉降和提高管道的密封性能。承插式膠圈柔接口安裝時應注意以下事項:①安裝前應徹底清潔接頭內的表面、凹槽,止推圈和橡膠圈,應確保其無油污灰塵②安裝密封圈時應確保密封圈與凹槽、管壁均勻貼合,并在安裝前使用潤滑劑封圈。③填打膠圈出現“棉花”、嚇司鼻”、“凹兜”、或“跳井”時,可利用鐵牙將接口間隙適當撐大,進行調整處理。④鏨子應貼插口壁按由下向上的順序打,使膠圈沿一個方向依次均勻入承口水線。填膠圈的質量標準:膠圈壓縮率符合要求;膠圈填至無小臺承口外緣距離均勻;無“麻花”、“悶鼻”、“曰兕”、“跳井”現象本工程檢查井分為雨水檢查井和污水檢查井,檢查井均采用方形檢查井,均采用磚砌。
四、管道的閉水試驗
(1)閉水試驗的目的是檢驗排水管道的嚴密性。(2)管道做閉水試驗前應檢查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格,溝內有無積水,全部預留孔是否已經封閉,管道兩端堵板的承載力是否經驗算大于水壓力的合力。(3)閉水試驗將分段進行,以兩檢查井間混凝土管道為一個試驗對象,試驗時將兩閉,并在兩端設置膠管,進水口處膠管為注水膠管,混凝土管另一端膠管為排氣管。(4)注水前應再次檢查管道的外觀質量、管口封堵情況,檢查合格后方可注水。(5)注水以排氣管道出水且出水流量與注水口注水進量一致為止,注水結束后應測量兩端膠管水位并做記錄。(6)閉水試驗時間為12h,12h后應重新測定兩端膠管的水位值,看其差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7)本工程雨、污水管道均采用DN600管道,12h后其允許滲水量為30.6,如不滿足要求應重新檢查管道的嚴密性,找出漏水位置從新處治。
五、回填管道回填土的土質應采用砂或土質較好的土。當采用開槽中的較好土質作為回填土時,應將土塊、礫石、異物等去除。管安裝完成后,應邀請設計、建設部門等有關單位,進行隱蔽驗收,然后抓緊回填土施工。
回填時先由管道的兩側向管底均勻回填砂土,然后在兩側部分同時分層回填夯實禁止只由一側回填。直徑700mm以上的管道,回填夯實后,應再次量測管內的各部分安裝尺寸,檢查管道有無異常并作記錄,以備確認和對問題進行研究處理。
污水廠應急預案范文 篇3
第一章 污水管網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第一節 編制說明
一、 編制說明
在本《施工組織設計大綱》的編制中,我方認可招標文件HUEPO-980125第二卷《技術規定》所規定的各項條款。
本《施工組織設計大綱》體現我方對本工程施工組織的總體構思與布置,并為業主選擇施工企業提供依據,若有幸中標,我們將依據本大綱所確定的原則,參照我企業《技術管理程序》要求,充分考慮現場的實際情況,編制詳細的各分部分項工程《作業設計》用以指導、規范施工。
二、 編制依據
1.2.1 業主提供的全套招標文件。
1.2.2 招標文件所規定使用的各級標準。
1.2.3 地方政府有關法規、政策、規定。
1.2.4 企業內部標準、工法、規范。
三、 工程實施目標
1.3.1 工期目標:確保14個月428天完成投標范圍內的施工內容。
1.3.2 質量目標:確保優良。
1.3.3 環保目標:確保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減少至最小,符合招標文件《技術規定》要求。
1.3.4 安全生產目標:杜絕重傷及傷亡事故,杜絕火災機械事故,杜絕邊坡坍塌及交通事故。
第二節 工程概況
一、 工程概況
1、 本合同包含內容及分線情況
A線(路)污水收集管涵工程(全長約5100米);
B線(路段)污水收集管涵工程(全長約870米);
C線(路)污水收集管涵工程(全長約4110米);
D線(路)污水收集管涵工程;(全長約880米);
E線明渠、箱涵和簡易制閘工程(全長約3500米);
改建工程;
2、 地質概況
除E線和C線煤氣廠至新墩閘段為長江二級階地外,其余均處在長江一級階地區域。
一級階地土層分布概況如下:
1).人工填土層:厚度0.3—3.7米
2).Q4a1粘土層:厚度5.0—9.0米
3).Q41淤泥質粘土層:厚度2.20—2.50米
4).Q4a1粉砂層:厚度1.20—2.20米
場區二級階地主要劃分為兩層:
1).Qm1人工填土層:厚度0.50—2.80米
2).Q3a1粘性土層:0.50—2.80米以下
工程場地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和承壓水,承壓水賦存于粉砂層中。
二、 施工特點
2.2.1 地質情況復雜,地下水較豐富,給工程建設帶來一定影響,宜采用降水防塌措施。
2.2.2 工程局部穿過市政干道,必須確保施工安全,及組織疏散現場交通,并控制好施工噪音。
2.2.3 局部地段(如A線),由于地下水受到污染而對砼存在弱腐蝕性,施工時要控制好鋼筋保護層厚度。
2.2.4 本場地城市區域大多埋有地下設施,施工前必須調查清楚,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2.2.5 工程對抗滲水要求高,必須按要求逐段做好堵水封水試驗。
2.2.6 箱涵施工穿越漢丹鐵路,入場后應制定詳細的頂箱涵法施工作業設計,確保施工順利。
第三節 施工部署
一、 組織機構
采用項目法施工,選配高素質的項目班子和作業人員,項目班子機構詳見后圖,名單見商務標。
二、 施工段的劃分及施工程序安排
對應于設計分線,整個工程劃分為A、B、C、D、E和新墩閘改建六個區段,根據現場條件按以下程序組織施工。(如入場后業主有要求另行調整)
A→D、E(含新墩閘改建)→B、C
以保持各生產要素的均衡投入和保證施工與武漢市雨季、汛期相協調。
各區段利用結合箱,豎井分隔成小段,組織內部流水作業。
三、 施工工期安排
總工期為428日歷天,(暫時擬訂開工日期為6月10日,則竣工日期為8月10日,根據合同情況再作調整)完成招標范圍內的施工主要控制點如下:
第 180 日歷天,A線交工,為1999年12月6日
第 300 日歷天,D線交工,為20__年4月4日
第358日歷天,E線、新墩閘交工,為20__年 6月1日
第428日歷天,BC線交工(全面竣工),為20__年8月10日
工期安排詳見《總工期網絡控制圖》
四、 施工準備
1、 技術準備
3.4.1.1.圖紙會審一深化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圖紙是施工的主要依據,圖紙收到后我們將立即組織圖紙會審工作,并形成文字記錄,并在此基礎上做好施工組織設計的深化設計,編制各工序、工種的作業設計并落實到施工工長及作業隊伍及班組。
3.4.1.2.建立測量控制網
根據業主提供給施工單位的水平座標和水準點,建立適合本工程的測量定位軸線網絡和標高控制網絡,其中重要的控制座標要做成相對永久性的座標點。
3.4.1.3.做好原材檢驗工作和砼的試配工作
⑴針對本工程所用的砼強度進行配合比優化設計,使之具有較好的性能,滿足本工程的施工需要。
⑵對工程主要原材料我們將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取樣、檢驗,把好原材料質量關。
3.4.1.4.做好前期各類技術交底工作
為了確保本工程的優質、高速、安全、低耗,我們準備先分級作好技術交底工作,交底的內容包括本工程的結構和構造情況,場內水平和豎向座標的控制情況,施工組織設計的主要內容和總承包項目經理部對本工程的總體部署,各工種各工序的作業設計交底,本工程應注意的安全、文明施工和周圍的環境情況,分層分項交底最后落實到責任工長和操作工人頭上。
2、 機械準備
詳見《主要機械需用計劃表》
3、 材料準備
材料準備入場后編制需用計劃。
4、 3.4.4 勞動力準備
5、 臨建布設及臨時水電
詳見《勞動力需用計劃表》
臨建用地按施工圖要求搭設,臨時用水電由業主提供,進行標準計量,并由我方搭設配電房(不含用電設備),并按市政府有關要求進行環境處理。
市區內不必鋪設臨時施工道,市外采用20厚片石,10厚碎石煤渣滿設臨時施工單行道(4000寬);
基坑周邊應設擋水溝、沉積井,施工用水經沉積后方能排入城市管網。
第四節 主要施工方法
一、 工程測量
1、 排污系統控制測量
施工測量分成A、B、C、D、E五段單獨進行,布設五段獨立的施工控制導線。導線沿管線方向布設,導線點布設在臨近管道的主點處(管道的起點、終點及轉折點)。實施測量時,按三線導線技術要求控制精度,并經平差計算后規化改正導線點到實際位置,構成現場平面控制導線。導線點均埋設永久性標志,施工中還應定時檢測導線點的精度。
2、 管道中線定位
管道中線定位采用極坐標法,在管道主點附近的導線精制點上架設全站儀測設附近的主點,其測角精度采用30″,量距精度為1/5000,并分別計算測設點位誤差,容差為30mm。用木樁標定主點后,必須進行檢查測量,實測各轉折點的夾角,同時應丈量相鄰主點的距離,相對誤差均不能超限。
為便于恢復施工破壞主點的位置,應將各中線樁引測到不受施工干擾,易于保存樁位的地方的施工控制樁上,并對控制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3、 管道施工是的高程控制測量
為便于管道施工時引測高程,沿管線方向敷設臨時水準點,并與規劃部門提供的高程控制點(至少兩個)聯測,構成符合水準路線,精度按Ⅲ等水準控制。臨時水準點選在管線主點附近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上,并應定時進行控測。
4、 新墩閘施工中的測量工作
在閘周圍布設小三角形控制網,作為新墩閘施工的控制網,三角點埋設永久性標志。將三角點與已知水準點聯測,構成符合(或閉合)水準路線,測出三角點頂標高,構成新閘施工的高程控制網。
開挖前,根據控制點與新閘中心線的關系,采用三角測量放出新墩閘的中心線及開挖邊線。施工時,應隨時監測,保證新墩閘中心線的準確,并對標高進行及時引測,便于施工。
二、 土方施工
土方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根據以往的施工實際,本工程區域內地質情況較復雜,地下水豐富。這都給土方施工帶來了困難,特別是穿過城區的管線,必須采取支護措施和基坑防護措施,并做好邊坡的監測工作。
1、 土方開挖
開挖前必須查明地下設施情況,開挖方式采取0.5M3,反鏟機機械開挖為主,人工清底,修理邊坡為輔的方式進行,入場后依據每地段的具體地質情況進行支護設計,建議采取板樁或板樁加內支撐的方式進行,地下水特別豐富的地區,還須做好坑側的止水和坑底的降排水工作。
在淤泥質粘土和粉質粘土夾粉砂層時應特別注意,必要時采用排樁護腳。
基坑開挖應嚴格控制基坑底部高程,不得超挖和擾動原土,如遇管基需換土處理,采用級配砂石進行回填。
古田二路、古田路處及古田三路交叉口均有煤氣管或給水管通過,開挖時采取局部人工開挖為主的方式進行,并進行臨時支墩和包裹兩層麻袋,二層土工布保護。
開挖過程中應在基坑底挖出臨時集水坑,使用P50潛水泵進行及時抽排,保證坑底在無水情況下施工,坑邊挖臨時擋水溝,以防地表水流入基坑。
2、 土方回填
采用分層對稱的原則組織土方回填,滿足規范及業主《技術規定》要求;土方不考慮場外運輸,在開挖各段間靈活調配。
三、 排水管施工
1、 管涵施工
4.3.1.1 管道墊層的處理
管涵墊層應根據地質情況采取180°、135°或90°的構造方法,管涵應先采取臨時支撐,固定好位置,標高,然后按要求澆筑墊層。
4.3.1.2 管道的連接:
本工程采用承口式連接,注意做好嵌縫處理,質量達到規范及業主《技術規定》要求。
4.3.1.3 灌水試驗:
采取分段封堵進行,實驗要求符合業主《技術規定》的要求。
2、 箱涵施工及頂箱法施工
4.3.2.1 箱涵施工的要點
箱涵為磚混現場砌筑,頂蓋板采用鋼筋砼預制蓋板。成品運至現場。施工時應注意保證灰縫密實,處理好蓋板接縫和沉降縫處構造(詳見附圖):
4.3.2.2 頂箱法施工程序:
頂箱法施工程序見施工程序圖。
4.3.2.3 頂箱法施工主要方法:
工作坑底板施工:為箱涵的預制與頂進而修筑的工作坑底板需具備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擬采用250MM厚C20砼澆筑,并制作砼錨梁,設置Φ8@200鋼筋網,底板前端比箱身長1米,后背,兩側比箱身寬大于300MM。
潤滑隔離層施工:在工作坑底板上澆注3MM厚石蠟油,凝固后撒0.2—1厚滑石粉。上鋪二層塑料膜,一層20MM厚水泥砂漿。
箱身預制:按常規按底板、頂板及側板兩次澆筑,注意安裝鋼刃腳和處理好箱身防水層及潤滑設施。
后背施工:根據施工區地質情況采用重力式漿砌片石或鉆孔樁作后背,設置后背梁。
線路加固:采用D16甲箱型梁或T100工字鋼進行線路架空,架空支墩采用挖孔樁(樁截面依據現場地區確定)。
無縫線路應力放散處理:由我方與鐵路分局有關部門協商進行線路應力放散。
箱涵頂進:根據設計最大頂力設計值,擬選用200T頂鎬進行施工(現場備25臺)并依據現場情況決定頂進過程中的加固處理。
3、 橋涵施工
橋涵的墻體采用C20毛石砼現澆,施工墻體采用鋼模。
4、 排水明渠施工
4.3.4.1 護砌明渠均采用漿砌塊石結構,基礎必須夯實,且應留設泄水口。
4.3.4.2 塊石砌筑前必須進行選料,保證砌筑后表面平直。外露面應進行勾縫處理。
4.3.4.3 排水明渠與原明渠交接時,原明渠必須進行圍堰斷流和引流。
四、 閘口及附屬用房構筑物施工
1、 閘口施工
閘口施工的關鍵是處理好防水構造,開啟構件預埋位置要準確,必須采取多道復核的方式予以確定。
2、 涵洞施工
采用開挖,施工后回填的方法組織施工,控制好接縫的處理和鋼筋保護層。
涵洞及閘口所需鋼筋均采用現場加工,施工過程中采用工具式腳手架、定型模板;砼分豎向橫向結構兩次澆筑,留好防水施工縫。
3、 附屬用房施工
按常規方法進行,質量要求符合業主《技術規定》。
五、 鑄鐵管道、鋼管及預埋鐵件施工
注意固定牢靠,位置準確,連接嚴密,并做好防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