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自查匯報
根據市新農辦[2010]14號文件《關于開展2010年度新農村建設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現結合包新農辦[2010]1號和4號文件要求,將09年度包河區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自查匯報如下:
一、綜合實力(140分)
今年以來,我區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工作目標,扎實推進全區新農村、新社區建設,各項指標均保持了良好增長的態勢。
1、地區生產總值(30分)。今年我區年種植業總產值達3億元,其中水稻種植面積4.7萬畝,總產量2.14萬噸,平均畝產455公斤;油菜3.5萬畝,午季產量畝均產量151公斤;小麥0.35萬畝,午季均畝均產量390公斤;蔬菜復種面積8.79萬畝,總產14.4萬噸,分別比去年增加了12%和12.5%。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8億元,增長16 %;(自評30分)
2、地方財政收入(30分)。全年累計實現財政收入15.46億元元,同比增長32.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8億元,同比增長33.3%;(自評30分)
3、工業經濟(30分)。完成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9.15億元,同比增長17.8%。(自評30分)
4、固定資產投資(25分)。實現農業固定資產投資4985萬元,同比下降43.7%;工業固定資產投資85.11億元,同比增長28.9%。(自評25分)
5、第三產業(25分)。全年完成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379.26億元,同比增長35.93%,預計可帶動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57.8億元,同比增長14%。(自評25分)
二、現代農業(150分)(扣1分)
今年以來,我區以發展都市農業為目標,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載體,以農村新型合作體系為平臺,堅持“培龍頭、建園區、促聯結、創品牌、大招商、抓投入”六措并舉,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向縱深發展。
1、農業龍頭企業(20分)。全區現有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0家,今年新增14個,增長率52%。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6家。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燕之坊公司)。(自評20分)
2、農業產業化年銷售收入(20分)。全年累計實現農業產業化銷售收入30.8億元,同比增長19.38%。目前全區共有農業龍頭企業30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2個(其中專業合作社23個,省級示范合作社3個,市級示范合作社5個)。(自評20分)
3、農村合作經濟組織(20分)。全區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2家, 比去年增加14個,增長55%,成員4279個,帶動農戶9204戶;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2個,其中今年新增15戶,輻射農戶5698戶,帶動戶均增收1020元。(自評20分)
4、農業生產企業、大戶數量(20分)。全區現有占地500畝以上的農業生產企業和大戶30多家,其中今年新增百畝以上的農業生產企業、大戶有7個。(自評20分)
5、特色設施農業(20分)。今年以來,我委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緊緊圍繞“三圈、五帶、十園、百區、六大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設施農業,全年新增蓮藕5000畝、露地菜7800畝、設施大棚180畝。累計連片面積超過1000畝的特色優勢產業12片(其中今年新增5片),設施農業面積達300畝以上的有35片(其中今年新增10片),如今全區已發展成為“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新品”的現代農業種植格局。(自評20分)
6、現代養殖業(20分)。改革傳統養殖模式,上半年新增100萬只家禽,增幅為10%;生豬飼養量2.5萬頭,增幅5%;今年全區漁牧業生產發展平穩,肉類總產量10000噸,畜禽出欄量為生豬3.5萬頭、家禽450萬只;水產養殖面積為18000畝,其中精養池塘面積10000畝,龍蝦養殖面積為4000畝,全年水產品產量9000噸,共繁育各類淡水魚苗8100萬尾;奶牛210頭,與去年持平。(自評19分)
7、農業標準化建設(15分)。今年以來,加強了對全區8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實地巡查,要求農戶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控制措施和質量管理制度的要求,科學施肥,合理用藥,最大限度地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現全區共有獲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8個,共2321公頃。今年新建設并通過驗收的戰友、徽王、田田等五個標準化基地,總面積達1500畝。另外計劃新申報3~5個基地,下一步爭取也能通過上級驗收。(自評15分)
8、專業村鎮建設(15分)。現全區共有“一鎮一業”示范鎮1個,“一村一品”示范村18個,主要是蔬菜、葡萄、食用菌、魚蝦等產業。其中今年新培育大于許貴櫻桃谷鴨和煙墩新街、橫城、保興三個蔬菜村。目前一些特色村的特色產品在合肥市已小有名氣,如大圩鎮新民、曉南,淝河鎮衛鄉等村,市民一提起葡萄就會想起大圩葡萄,一說起番茄就會聯想到衛鄉番茄,各鎮各村都漸漸創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已初步形成。(自評15分)
三、農民收入情況(110分)(扣2分)
1、農民人均收入(60分)。去年我區實現農民人均收入6339元,今年預計可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70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其中大圩鎮和其他10個省、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均高于這個水平。(自評59分)
2、新型農民培訓(10分)。今年以來,我們按照“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在包河科技示范園的“農民技!眱,開展了多次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在轉變農民傳統習慣,提高農民科技意識、培訓新型農民上下工夫。全年共邀請省、市農業專家、教授授課十余次,舉辦了各類技術培訓班60多期,田間課堂1000多場,培訓農民達10000多人次。在葡萄掛果期間,二次邀請意大利葡萄專家到大圩果園現場指導,有力地推動了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自評9.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