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
3.采用“教、研、修”相結合的多種途徑,全方位開展校本研訓
(1)以基本功為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教師職業素質
①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教師基本功是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培訓中,除了采取有計劃集中學習外,學校還要求教師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人學習培訓成長計劃,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八個一”即:每課寫一點教學后記,每周聽課一節,每月寫一篇教學案例或反思,每學期上一節研討課,每學期寫一篇教學論文,每學年有一個研究課題,每學年開發并實施一個校本課程課,并且學校規定每位教師閱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專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走進新課程》《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等專著。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自己閱讀教育教學雜志,或上網查詢有關新課程的先進理念,做好讀書筆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組織教師每人自購課改有關書籍十多本,其中公共科有《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專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走進新課程》等,專業類有《中學語文》《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中學數學》等,學校還為教師訂購四本培訓教材:《教育新理念》《課程新理念的更新》《新課程的設計思路與教學模式》《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
②以示范課及統一考試促進培訓。學校利用暑假和雙休日組織全體教師或派出課改班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到目前為止,參加國家級培訓有10多人次;省級培訓有100多人次(主要是高中教師),農墾培訓有100多人次(主要是初中教師),與兄弟學校交流聽課20多次,還充分利用現代音像設備,進行教學、研討,觀看專家錄像講座:全校性3場,分學科50多場(主要時間是在晚上)。學校每周每個科組都組織2-3次校級示范課或是公開課,還派出教師參加省、農墾舉辦的示范課或優質課(如:賀建明、李美芳、徐文武、黃思艷、唐倩霞等10多位教師),林明干在省師德教育會上作經驗交流,張春、余梅英等教師還在農墾教師培訓班介紹我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學校還初步嘗試自攝自制了一些示范課教學錄像。學校重視教師的考試,利用骨干教師進行培訓和輔導,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農墾教研中心舉辦的普通話培訓班學習,和普通話基本功測試,參加培訓教師普通話測試達標率為100%。并積極參加海南省及農墾新課程理論考試(初中教師3次,高中教師2次),全體教師合格率達99%。參加農場考試2次,我校組織考試6次,參加考試教師都取得較好成績,教師專業水平明顯提高,體現了校本研訓的巨大作用。
(2)以研促培,教研結合,促進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開展校本研訓活動中,我校重視教科研工作,真正落實“五有三保證”的新課程校本研訓活動要求。“五有”即教師參加教研活動做到有問題、困惑、疑難,有專題,有中心發言人,有課題研究,有教研制度;“三保證”即教研時間有保證(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教研人員有保證,教研實效有保證。
①開展課題研究,以科組和年級課題為載體,發揮團隊精神,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我校提出每個科組、每個教師都要有課題,各科組長每周都組織本組老師,針對該年級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確定一個專題研究,做到科科有課題(例:省級課題:中學語文新課程學習方式變革,其中子課題為高效課外閱讀、學生互評習作)、級級有課題(例:高一新課標準專題研究、新課標下學生學分評定專題研究),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學期末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研究的課題,寫1—2篇論文或總結報告上交學校,學校把課題研究作為評選先進科組的首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