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年發展規劃》終結性評估自評報告
全體教師進一步貫徹“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課堂中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合作、突出探究。變教師灌輸式的教為學生自主性的學,使學生獲得學習動力。我們在前幾年實踐的基礎上,對“先學后導,當堂鞏固”的教學模式進行總結,并在“xx市研究型發展共同體”活動中進行專題交流。
進一步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強化集體備課制度,教研組、備課組的執行力進一步加大,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交流合作,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研活動成效,建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教案、學案庫。實行“主題式”聽評課制度,每月確立一個聽課主題,提前在校園網上公布,由行政人員牽頭相關教研組、備課組教師進行聽課,以提高行政聽課的效率。“主題式”聽評課制度作為我校—XX學年度創新工作在市教育局進行了交流、答辯。
結合“好課堂”活動的開展,我們進行了高效課堂的教學比賽,分學科研討高效課堂標準,組織不同層次的教師進行高效課堂競賽,在實踐中檢驗標準,修正標準。在xx市首屆“好課堂”評比中,我校陳美彤、楊芃、羅圓中、周艷、嚴磊、吳靜、李華、郭然八位老師獲得市屬初中組一等獎;陳美彤、楊芃、嚴磊、吳靜四位老師獲得代表市屬初中參加xx大市的比賽資格,其中,陳美彤、嚴磊、吳靜三位老師在大市比賽中獲一等獎,楊芃老師獲二等獎。
嚴格執行“陽光體育”,保證“每天鍛煉一小時”,重點抓好廣播操、體育課、大課間活動和校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藝術方面重點抓好藝術課程教學和藝術特長學生的訓練培養,組織更多學生參加各類藝術活動,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了一個體育、藝術類興趣小組或社團活動。85%以上的學生掌握了2項體育技能和1項藝術特長。
九年級教學工作歷來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九年級全體老師,一如既往地抓好師生規范,抓好課堂教學和輔導工作,年級部各項工作和活動組織運轉有條不紊,年級部各班的班風和學習狀態保持穩定。教務處定期對九年級進行主要學科的學情調查與檢測。為更有效地開展教學,學校在九年級各班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開展了分層輔導,努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三年來,我校九年級畢業班在中考中延續了前幾年中考的輝煌,并且還取得了一些歷史性的突破:所有畢業班都有學生達到市區熱點高中統招線;總均分進入xx市區第一方陣。
(六)豐富校園文化,提升校園品位
學校制定了《三中校園文化建設方案》,于XX年11月份完工。環境設計突出表達學校辦學理念、校本歷史文化和藝術教育的特色。以學生的版畫作品為主要裝飾物,以紅、白、黑為主色調,以藝術特色為載體,強調傳統與現代、傳承與發揚、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并重,將辦學理念融于細微之處。既有理性的總體設計,又有感性的局部園林設計。運用點綴添加等方式,優化環境設施,提高文化環境育人的效應,最大限度的彰顯藝術教育特色。增加綠化帶和花卉,綠色植物進班級,進教師辦公室,打造綠色人文校園。
深入開展了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各班根據班級特點自主設計班風、班訓、班級目標、班徽等,目前已經懸掛于班級門口,成為各班級展示自我個性的窗口。學校依靠廣播室、宣傳欄、教室黑板報、宣傳窗等育人陣地,以新聞、表彰、校園活動圖片和其它各類知識,熏陶、影響學生,讓學生在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七)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
已經對學校科技樓、科圖樓及體育組進行加固,對其功能進行了優化已經實施到位,學校結合科圖樓實施校安工程,加大投入重新裝修了“教工之家”,裝備了教工乒乓球室、教工棋牌室和教工健身室并添置相關設備。圖書館、美術、音樂、實驗室、機房、物理數字化實驗室、歷史和地理教室等施工已經結束。現有美術教室4個,音樂教室2個,合唱室1個,民樂室1個,舞蹈房2個,物理實驗室4個,化學實驗室2個,生物實驗室2個,機房3個,歷史教室1個,地理教室1個,使數量達省i類標準。
今年對報告廳、階梯教室的設施進行更新,對其功能進行完善。已經建成可實現網絡直播的錄播教室2個,校園電視臺1個,視頻會議室1個,更新機房服務器等設備,建立校園無線網覆蓋主要辦公區域,三年內完成了所有教師電腦的更新。目前,所有班級實物展示臺更換為高拍儀,各活動室和專用教室配置了多媒體設備,基本達到《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i類標準。已經對校園廣播系統進行了維護,實施了分區信號,4號樓通了廣播,確保全校廣播無盲區。安裝了學校安全網絡視頻監控系統。校史陳列室因校園文化整體布局需要,由室內調整至女職閣東西兩側,現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