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教研交流活動簡報(精選5篇)
校際教研交流活動簡報 篇1
水田中學20xx年10月22日20xx年10月21日,我校舉行了“水田中學語文教研活動(聽課、評課)交流會。”在這次會議上我校在得到貴陽市教科所、烏當區教科所、鄉鎮中學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我校的語文教研活動順利完成。當日上午,陽光明媚,領導與所有的參加人員放棄了周末的休息時間準時參加了此次活動。分別聽取我校楊永教師授課《中國石拱橋》,十九中陳華老師授課《三峽》。兩位語文教師以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了豐富的知識,讓所有聽課的教師瞠目結舌,都向兩位教師學到了有關教育教學的寶貴經驗。上完課后,兩位教師針對自己的.所上的課做了詳細說課,市教科所語文教研負責人蔣宗志老師非別對兩位教師的課都一一做了詳細點評。從兩位教師上課的教態、課程的目標、教學的設計、教學效果等多方面對兩節課做了很好的點評。蔣老師這次到我校對所有鄉鎮中學的語文教師進行的指導非常詳細、到位。同多這次活動,我校會更加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以便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校際教研交流活動簡報 篇2
一、明確培尖補差的意義和作用培尖補差是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完善,不是課堂的繼續和重復,教師對學習有余力,成績突出,有天賦有潛質的學生,要組織輔導和培訓讓學生成績更優秀,專長得到發展,成為創新性人才。對于學習有困難,學習能力差或者身心、品德、行為差的學生要通過輔導和幫助,讓學生身心健康、成績進步,激發興趣,提高能力,培養學生生活和行為習慣。
通過教學讓學生學習知識,培養學生數學天賦和潛質,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發現教學的優勢和不足,并不斷改進,不斷提高,促進教師教和學生學,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培尖補差我不斷更新觀念,端正思想,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關注優秀生,培養學困生。
采用分層教學法,助長中等生,兼顧兩頭的學生,對待優秀學生和學困生,更多關注,更多提問,更多提問,更多督促,更多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精講精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讓學困生收獲進步,讓優秀生更上一層樓,向更高峰攀登。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進步,讓學生消化和掌握數學知識,用鼓勵、欣賞、激勵的方法,實現學習的進步,培養學習信心,激發學習激情,增強學習的勇氣和力量。
三、融洽師生關系,潤滑培尖補差工作數學教學層次多,因素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思想表現,確定培尖補差的對象和層次,內容和計劃,措施和策略。筆者積極主動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與學生交朋友,關心學生心理生理思想的變化和波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和困惑,抑制學生不良的觀念,從心理上接受、信任和佩服我,時時處處改變學生學習模式,讓學生認真學好文化知識,發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信心,用課余時間和學生談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學習閃光點,對學生表揚、激勵和鼓勵,讓學生找到學習的信心,深入細致做好學情分析,采取不同對策,轉化學生,共同分析,查找原因,解決問題,克服障礙,樹立信心,補上差的功課,做好思想溝通,跟蹤輔導,反饋工作,笑對人生,找準目標,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潤滑培尖補差的師生關系。
數學培優補差方法三首先,需要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由于目前我國班級人數都比較多,所以分層教學更有必要實施分層教學。在教學中,我是這么做的:先把學生按成績進行分層,把進入初中以來的第一次考試成績40分以下的學生暫歸為差生,50分至70分的學生暫歸為中等生,成績在75分以上的學生歸為好生。
校際教研交流活動簡報 篇3
為了進一步落實嵐城中心小學數學教研工作目標和嵐城中心小學六年級數學教研組的工作安排,增進各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提高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素質,充分展示青年教師教學個性與教學風格,為青年教師搭建教學實踐與共同成長的平臺,10月13日,在嵐城中心小學舉行小學數學六年級教研活動10多名教師參加了這一活動,此次教研活動分兩段,授課的.課題分別是六年級《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二》,林花老師精神飽滿,樸實認真充分運用新課程理念,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們的教學藝術和個性風采。他們緊緊圍繞課程主題和重、難點,教學設計風格各具特色,課件制作精巧美觀、實用有效;教學思路清晰,轉換自然;課堂教學基本功扎實精湛,突出了重視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充分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體、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教學新理念。
課后,各位教師做了評價,數學教研組長林坤平對課堂進行集中點評,最后中心校副校長吳長金做了點評與指導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議,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校際教研交流活動簡報 篇4
我校制定了嚴格的教研活動制度,本學期聽評課實行定人定時制,讓教研活動成為一種習慣,每次活動都要進行記錄。有了這樣的紀律保證,語文組老師們也積極投入到了新課改中,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20xx年3月23日上午第四節課,學校領導及全體語文教師在多媒體教師進行語文教研活動,蘇驥老師為大家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綜合性活動課。
為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蘇驥老師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活動示范,利用基本圖形圓、直線和三角形分別組合了《眼鏡》、與《父愛深沉》兩幅圖案,并講解了圖案創作意圖。
根據事先宣布的活動規則,全班同學分成五個小組,由組長組織本組討論添畫的內容,確定接力順序,選出演講選手。教師播放《進行曲》,各組真正動起來了,大家展開激烈的爭論。五個小組的添畫內容確定后,每組由第一位同學先畫出基本圖形,然后粉筆后傳,每人只畫一筆,最后一個同學完成圖案意境(不限制筆畫數量)。
同學們爭先恐后的上臺了,每人添上了自信、神圣的一筆。幾分鐘后,黑板上展示了五幅生動的`添畫,分別擬題為《信心》、《青松》、《熱愛祖國》、《笑臉》、《公正、平等、和平》等。老師們都驚訝了,學生的想像力太神奇了。
最后各組選一個代表上臺演講,介紹添畫的內容,代表的意愿以及蘊含的美好情感,鈴聲響了,但同學們意猶未盡。
蘇驥老師這堂語文綜合性活動課,既鍛煉了大家的想像力和審美能力,又鍛煉了大家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還鍛煉了大家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一堂課三種收獲,真是一石三鳥。
語文綜合性活動課并不拘泥于一兩節課,它滲透在我們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它和語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的語文綜合性活動課要有自己的特點,要有創意,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要持續時間長。
蘇驥老師的這堂七年級“語文兼美術”的活動課,教學設計富有創意,教學活動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這堂課為平浪中學語文教研活動開了個好頭,只要語文組老師們有信心,精于鉆研,長于思考,勇于創新,語文組教研活動實現突破并不難。
校際教研交流活動簡報 篇5
3月19日,我區教文旅局組織全區87所幼兒園的園長在細河區實驗幼兒園開展貫徹《指南》阜新市細河區“兒童本位視角下幼兒園課程園本化實踐研究”的教研觀摩活動。
本次活動動旨在,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增進各幼兒園園際間的交流互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和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
細河區教育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白松,細河區教育局學前科科長王嬌明,細河區教育中心研訓部孫阿敏,參加了本次活動。
教研觀摩前,細河區實驗幼兒園園長魏來恩和副園長楊越分別進行了微講座《園長課程領導力的思考》、“《指南》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講座后分別觀摩了戶外集體舞和戶外集體活動,該園的兩名教師徐梓禎、潘怡分別進行了集體教育活動中班科學《面巾紙能拎起水桶碼?》、大班音樂欣賞《小精靈的魔法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