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分析報告(精選3篇)
效益分析報告 篇1
一、 經濟效益分析
“無機粉體改性聚丙烯紡粘非織造布”項目經寧波市先進紡織技術與服裝CAD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安徽潤維無紡布有限公司三方兩年多時間的共同努力,現已全部完成。本著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確保項目順利進行的精神,積極組織開展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性工作,并對經費的使用進行了合理的分配,在使用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企業及學校規定的財務制度,使本項目能夠按時保質完成。經濟效益分析如下:
1、研發費用
設備改造和購置費:54萬元,材料費:34.5萬元,實驗測試費:3.6萬元,差旅費:2.5萬元,資料會務費:2萬元,專利及論文版面費:1.5萬元,成果鑒定費:1.5萬元,查新檢索費:0.2萬元,其他:0.8萬元,總計:100.6萬元。
2、無機粉體材料替代有機合成材料后可降低成本,計算如下:
按項目研發所需材料有機合成切片及無機粉體市場現行價格:有機合成切片1.04萬元/噸,無機粉體4000元/噸. 以加入20%無機粉體計算:(10400×80%+4000×20%)/10400=88% 每噸可降低原料成本12%,考慮到與無機粉體結合的復合偶聯劑材料等因素,每噸可降低原料成本10%,達到了項目研發計劃經濟指標。
按照公司年產4000噸該項目產品計算,年需原材料成本:
4000×1.04=4160(萬元)
年可節約生產成本:
4160×10%=416(萬元)
3、年銷售收入、增值稅、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費核算
(1)年銷售收入:根據年生產合格品4000 噸,按100%產銷率計算,年銷售量4000噸,單價為1.32萬元/噸,產品銷售收入為5280萬元。
(2)增值稅:進項稅金718.01 萬元,銷項稅金897.6萬元,增值稅稅金 179.59萬元。
(3)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費: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增值稅×9%=179.59×9%=16.16(萬元)
4、總成本費用核算
5、利潤
主營業務利潤=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費= 5280—4490.51—16.16=773.33(萬元)
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773.33—140—88—65=480.33(萬元)
所得稅按25%計算,所得稅=利潤總額×25%=480.33×25%=120.08(萬元) 凈利潤= 利潤總額—所得稅= 480.33—120.08=360.25(萬元)
上繳稅金總額= 增值稅+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費+所得稅= 179.59+16.16+120.08=315.83(萬元)
6、項目期間,共生產無機粉體改性聚丙烯紡粘非織造布4887噸,產值6842萬元,利稅562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二、 社會效益分析
無機粉體改性聚丙烯紡粘非織造布具有經濟性、功能性和環境協調性等基本特性,是一種典型的環境友好材料,其優勢在于:
(一)以無機粉體作為添加材料,減少高分子聚合物的使用量,節約石油資源。
(二)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從開采開始,生產合成樹脂,所需要的能耗要數百倍于生產無機粉體。
(三)促進產品使用后的光降解、填埋后降解,使其易于被環境消納。
(四)無機礦物回歸自然對土壤無害,也不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五)可回收再利用,改性材料重新加工后對使用性能沒有影響。
(六)另外,我國無機粉體資源豐富,使用無機粉體具有經濟性和安全性并可降低生產成本。
由于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流程短、效率高、成本低、性能好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醫用材料、衛生用品、裝飾材料、包裝材料、土工布、過濾材料等各個領域。同時也大量使用于一次性用品即“用即棄”產品。生產和需求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帶來巨大的環保問題。據粗略核算,全國每年使用各種塑料購物袋達7000多億個,如此巨大潛力的市場需求促進了丙綸紡粘非織造布的發展。然而,聚丙烯同聚乙烯(塑料袋原料)一樣,仍屬線性的飽和碳氫化合物,其廢棄后若焚燒將產生有害氣體,若掩埋難以發生微生物降解。研究發現,聚丙烯織物掩埋在地下450天后,未觀察到強度下降的.現象;自然條件下經12個月的日曬,仍具有約30-40%的強力。可見普通聚丙烯的光老化降解也不是處理聚丙烯廢物的有效措施。對無機粉體改性聚丙烯非織造布廢棄物進行填埋處理,雖然土壤中的水與二氧化碳對填埋的高分子材料幾乎不起作用,但對無機礦物粉末有迅速的侵蝕作用,生成物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脫離塑料制品后留下微孔,可以大大增加塑料制品的觸氧面積,可加速光降解和聚丙烯的消形,廢棄材料達到分裂期和脆裂期的時間可縮短,提高了與環境同化的能力和速度,有利于制品的老化和崩解。
目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利用儲量豐富,價格低廉,處理工藝相對簡單的無機礦物粉體應用于合成樹脂,用無機礦物粉體代替了一部分合成樹脂,可以顯著節省石油資源和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具有環保功能,符合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聚丙烯紡粘無紡布的年產量已達70萬噸以上,其中用來做環保購物袋的聚丙烯,如果
按照10-30%的無機粉體的添加量,則每年可以少用7-21萬噸的聚丙烯樹脂,每年至少節約成本4.2-12.6億元。據資料顯示:節約噸聚丙烯,大約可以節約1.375噸原油,節約1千克原油,可以減排二氧化碳3.06千克,那么:節約1千克聚丙烯,可以減排二氧化碳:3.06千克×1.375=4.20xx千克;節約1噸聚丙烯,可以減排4.20xx噸二氧化碳;全國每年節約7-21萬噸聚丙烯,可以減排29.5-88.4萬噸二氧化碳。據調查,每棵樹平均每年可以吸收465千克的二氧化碳,這樣就相當于每年多栽種了63-190萬棵的樹木。
由此可見無機粉體改性聚丙烯紡粘非織造材料是現階段具有研究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的環境友好材料。該項目成果的普及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X有限公司
效益分析報告 篇2
一、語文教學和質量現狀
我校1-6年級6個班共6名語文教師,有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其中1名老師是專職音樂教師,1名教師是英語教師。學校要求每學期每名教師必須上一節公開課,學校中層干部個骨干教師要帶頭上示范課,每次公開課都是圍繞一個主題,教研組在一起討論如何上課,每個語文老師都出力,最后確定教教學設計。青年教師必須手寫語文教案,教師每學期參與學校聽評課不少于20節。就本次期中考試來看,一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成績在3所學校中名次靠前。二年級、三年級語文都是有新老師執教雖然名次不是最前,但緊追2所學校步伐,縮小差距。就學生整體素質來看我校四年級學生整體比較平均,但是得高分者較少,五、六年級每個班都有1個智力有障礙的學生,在考試中不及格甚至得低分,因為這兩個班總人數較少所以在平均分和及格率上面沒有優勢。
二、今后要改進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注重知識的落實,雖然知識點老師講到了,但往往教師以為學生會寫了,但實際上在試卷上呈現的是只會背不會寫,比如看拼音詞語、古詩詞填空,學生寫錯字的現象較多。
2、培養學生良好的答題習慣,比如答題要規范寫完整的句子,書寫要整潔,三年級和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要用中性筆筆寫字而非鉛筆,尤其高年級學生在平時作業的過程中不用修正帶和涂改液,尤其是六年級,學年期末考得時候在答題卡上作答不用修正帶個涂改液,不能電腦掃描不出字跡。
3、關注新教材的編排和變化,尤其要注重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中“詞句段的運用”這2個板塊,通過這幾次的試卷不能看出這已經成為出題人的“新寵”。
4、找到相應的出題規律,揣摩出題人的意圖,注意新題型的出現。比如4-6年級語文出現了“給漢字標注拼音”這個題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雖然是高年級語文在識字教學中也要關注拼音教學。還有這次5、6年級語文試卷閱讀理解變成了2篇課內閱讀1篇課外閱讀,其中分別選取了一則古詩詞作為考查對象,這樣的變化要引起老師們的重視。
5、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知識以外還要教會學生答題技巧,注重答題細節。比如如何正確使用答題卡,三年級起步作文要有題目,四年級的半命題作文,除了要補充題目以外,還要在正式寫作時寫作文題目等。
三、今后語文教學建議
1、關注教參、學習教參、吃透教參,網上有很多教學資源,但是參差不齊,而教學參考為我們明確指出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建議,是我們教學的方向標,能夠按照教學參考逐一落實,那基本上教學任務就已經完成了80%,所以我建議我們每個老師都要以教學參考為主,尤其是教材改編以后,即使是依然保留下來的老課文,但是教學參考確變了,所以我們不能忽視。
2、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其實我們學校在教學時間上并不占優勢,因為我們沒有晚自習,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抓質量,這就要是我們老師在上課前必須充分備好課,提高課堂效率,教學參考上1課時完成的任務絕不拖到2課時,2課時完成的任務絕不拖到3課時。因為還要講題目,還要落實。
3、踐行生本課堂,以生為本,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大家一定要勇于嘗試而并不是每次要上公開課才搞小組合作交流,不說每節課都討論吧,至少一個星期要有一半的課時要討論。越討論,思路越清晰,學生思維就越活越,越活躍就越發散。經過學生自己學到的知識肯定比老師告訴他的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4、不知不扣的落實好學校的校本研訓和集體備課活動,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限的,尤其是青年教師一定要都聽課,多上公開課,在準備課的過程中雖然很辛苦但是學到的知識是扎實的、真實的、有效的,對自身業務水平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
5、要抓質量有時單靠40分鐘課堂時間是不夠的,必須要下苦功夫,尤其是語文學科要求背誦的、掌握的知識點太多。所以就要我們老師合理安排時間,甚至有時會犧牲掉我們的休息時間來做好學生的培優輔差。
效益分析報告 篇3
根據公司內部舉行的“員工培訓需求調查”回收結果統計,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匯總如下:
一、部門負責人意見反饋分析
部門負責人考慮員工參加培訓原因,主要集中于當部門業績不佳時進行培訓(26%)。其次當部門凝聚力較差時25%會選擇組織培訓。各負責人對員工培訓時候的顧慮有40%集中于培訓效果是否符合預期,其次37%的顧慮是在何時進行比較恰當。關于培訓內容,22.6%的負責人要求員工學習規范化管理,其次傾向于團隊建設和人際關系及有效溝通,各占21.3%和19.5%。除此之外,超過50%的負責人認為,不論是何種培訓,必然有利于員工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員工意見反饋信息分析
根據問卷顯示,員工最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是參加公司舉辦的`培訓,但是多數人表示當前公司培訓的講課方式枯燥無味。根據調查顯示,超過的員工傾向于案例討論法、操作示范、討論法、視聽法、跟崗培訓等互動形式的授課方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48%的員工認為培訓不能吸引自己,因為無法滿足自己的實際培訓需求,有接近22.6%的員工更愿意在工作中學習,結合實際提高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在關于培訓時間的安排上,各部門負責人與員工意見一致,都主張培訓隨機進行,但要盡可能少地占用員工休息時間。
最后,從員工反應的意見來看,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匯總如下:
培訓內容。多數員工對培訓內容的要求集中在專業知識和業務培訓上。因此公司可針對各自部門的特點,多一些專業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培訓從實際出發為實際工作提供幫助。
講課形式。多數員工對公司現行培訓方式表示不滿意,要求改變傳統的PPT授課形式,建議以案例討論為主,運用討論法、視聽法、操作示范法、跟崗培訓等多種有趣的方式相結合,提高員工興趣和培訓質量。
根據員工水平不同分級分類別分系統進行培訓。根據員工層次級別不同,設置相應的培訓,入職、在崗、升職等培訓連續、遞進進行。另外可適當增加貼近基層員工的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