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讀物排查報告(精選4篇)
課外讀物排查報告 篇1
課內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不僅對擴大學生知識,培養閱讀興趣有用,對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讀寫能力也有著密切關系,而且對發展思維,陶治情操,促進志向的發展,成就自我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創造還給學生,讓學生博覽群書,學會積極閱讀,學會創新閱讀,是當前小學今后的一種學習趨勢,課外閱讀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陶治學生的情操。為了響應寧陵縣教育體育局的號召,積極推進十大工程,為更好地開展好讀書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特針對我鄉各級各類的幼兒園和學校,傳達了上級要求,結合我鄉現有實際情況,為確保對各級各類圖書的凈化,還給孩子一個身心健康的成長,對全鄉孩子課外閱讀情況及書籍進行了清查和訪問活動,并分析研究了當前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書籍內容等,提出了相應微觀細化的對策。
一、清查目的:
(1)、比較全面地了解當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了解學生閱讀的特點,包括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發展心理,閱讀書內容,各種媒體和學生閱讀的關系,父母文化層次與學生閱讀的關系等,提出了相應較為合理的對策。
(2)、報據閱讀現狀和當今發生的學生讀物插圖不利影響,清查分析不好因素及形成原因。
(3)、提出相應的對策,為學生好地進行課外閱讀盡量營造出良好的健康條件。
二、清查內容:
1、小學生每日閱讀時間段、
2、小學生閱讀書本內容及插圖、
3、小學生上網閱讀情況、
4、家庭環境營造和學生閱讀興趣養成的關系、
三、清查方法:
1、問卷清查。
清查表共有12道選擇題,4道簡答題,供清查者發揮。
2、個別訪問交流。
這是本調查采用的補充手段,針對某些進一步了解與研究的問題,有選擇地與學生交流,獲取成功典型案例。
四、清查對象:
本項排專對象為喬樓鄉所有在籍在冊學生及幼兒園孩子和未成年人。
五、清查結果與分析:
大多數學生在課余,尤其是雙休日,閱讀隨意性較大。
我鄉各學校及幼兒園每日午間均要求有一節閱讀課,在教室內閱讀、學生自購圖書,如《一千零一夜》《雷鋒故事》等。每周我鄉會讓各學校及幼兒園利用第二節時間組織學生到各自成立的.閱覽室看書。
1、看消遣類的,如連環畫,腦能急轉彎等占全鄉學生人數的50%左右。
2、看知識性書籍類的找50%左右,這樣存到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生閱讀興趣的形成,也不能忽視自身的主觀條件,既對知識的需求欲望,知識儲備的質量和數量、閱讀的態度和技能等。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想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就必須充發發揮學生的主觀因素,創造有利于學生閱讀的客觀條件,以及保護的必要措施,學會讓他們自主創新見解和認識,暢所語言,適當引導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逐步使閱讀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有效而具體的把學生的視野吸引到正確的閱讀軌道上來。
六、相應對策:
今后如何繼續開展好課內外閱讀?
1、結合年齡段,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
此次清查發觀,因學生的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低中級學生應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女同學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男同學則對史地,體育,科學方面感興趣。
2、有效組織開展好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的認可條件和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開展一些生動活潑,行之百效的讀書活動:讀書小報交流會,課本表演劇,朗誦比賽、以及主題式引導和探索性的讀書活動。
3、狠抓落實。
抓好時間落實,活動落實,指導落實,檢查落實、措施落實。
總之素質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廣泛的課外興趣閱讀,希望我們都能共同關注學生的閱讀現狀,政府和教育部門共同重視,老師家長共同合作,去營造造讀書的良好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都能體驗到健康閱讀的快樂。
課外讀物排查報告 篇2
1.調查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小學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
為了使學生達到這一閱讀水平,我們要給學生創造一切有利條件,課內外都要積極指導學生加強閱讀。
2.調查對象
我校五年級二班54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
3.調查人
楊曉琳
4.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4.1調查目標。本調查是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了解并掌握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關現狀,旨在落實《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生課外閱讀的有關要求。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通過調查,發現我校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令人擔憂:不能正確的領會課外閱讀的價值,不會主動閱讀課外書籍,可以提供給他們閱讀的書籍不夠,閱讀的科學方法不能掌握等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在發現調查中的問題同時也思考了若干對策,并對家長和教師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4.2調查方法。整個調查共召開了三次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涉及到課外閱讀的書籍、內容,還有課外閱讀的目的、方法、作用,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5.調查結果分析
5.1閱讀習慣差:調查表明,我校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令人擔憂。由于受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大多數已成為負擔。讀書,也只是看課本,看作文書,看輔導資料。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我校喜歡讀書的學生只有三分之一,而且大部分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閱讀;每天保證一小時閱讀的學生僅有20%,尤其是不愿意與同學交流閱讀體會者占多數,僅6人愿意與人交流;在閱讀批注、圈畫記錄方面有80%人從不動筆;閱讀時能身心投入的僅有15%,50%的人閱讀完不知道自己讀了些什么,35%學生感覺自己閱讀時比較認真。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如何閱讀,不知道為何閱讀,他們的閱讀質量自然不高。
5.2閱讀內容單一:身為五年級學生,竟然還有13名學生喜歡看卡通小說類書籍,閱讀中外名著者僅占班級的8%。由于年齡的限制,大部分學生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不懂得如何欣賞名著,更加看不懂深奧的自然科學書籍,而他們感興趣的書籍,往往低于他們年級應該要閱讀的書籍。
6.調查反思
6.1家庭因素。從學生的家庭環境來看,他們中絕大部分是農村家庭,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讀書氛圍,大部分父母忙于農活,農閑時出外打工掙錢,根本沒有讀書的習慣。晚上睡覺前與電視為伴。打工者春節回家時天天打牌逛街,文化素養較低。沒有辦法輔導孩子學習,更不能為孩子創造優良的閱讀環境,這樣直接影響學生,使其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6.2家長盲目指導。由于家長文化的局限性,客觀上不明確閱讀哪類書籍對孩子有益,對孩子的閱讀指導束手無策。只一味指責孩子,盲目購買一些他們認為的"好書"強塞給孩子閱讀,反而使孩子產生逆反心態,更加不愿意閱讀。
6.3學生無知識積累,理解能力低下。課外閱讀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成績,分析理解能力普遍差。對于文字描述性的問題或需要加以主觀分析的習題,就無從答起。作文時導致錯別字、語病連篇,理解能力明顯低下。
6.4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課外閱讀的興趣,就不需要老師家長去督促,當學生形成了閱讀習慣,一切都水到渠成了。調查表明:只有10%的學生每天都讀課外書,經常讀課外書的學生也只有15%,更令人擔憂的是高的達60%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讀書的同學當中其中40%的學生讀課外書是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只有33%是種愛好。很多調查表明電視、電腦游戲、網絡等大眾傳媒的普及,使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些方面,而對課外閱讀明顯興趣缺缺。但是如果讓他們過分地沉迷于這些游戲、電視、網絡,長期發展下去會削弱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音表達能力。
7.改進措施
7.1科學引導。老師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上,必須遵循三結合原用:
(1)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們科學的閱讀方法,讓課堂上的知識通過課外延伸,通過課外閱讀使學生更全面了解課本內外的故事,增強他們學習和閱讀的興趣。
(2)課外閱讀與寫作、聽說相結合。在學生閱讀完課外書籍后,我們可以要求孩子們把自己對這些書籍的看法用日記、讀后感的形式記錄下來。
(3)課外閱讀與學校活動相結合。為了使學生更積極的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在學校開展一系列的相關活動,比如"讀書節故事會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讀書的快樂,激發他們讀書的熱情。
7.2讀書交流。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向學生推薦書目,交流心得。在每節語文課前的三分鐘做好好書推薦,做到一課一名句、一日一誦讀、三日一古詩、一周一美文、一月一交流。閱讀過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質保量完成,而不是走走形式,還要經常性的和同學們交換讀物,以增加閱讀量。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閱讀效果。就像:寫讀后感;指名讀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把自己最拿手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孩子們自覺自愿的把目光轉移到課外閱讀上來。
7.3營造讀書氛圍。以后每周抽出一節語文課,或利用晨會課,讓學生閱讀自己帶的書籍,或交換書籍閱讀。在課下有目的地讓他們交流讀書心得,并展示自己讀書所積累的優美語句,是他們更愿意自覺去讀書。
7.4拓寬閱讀量。充分利用學校閱覽室,鼓勵學互借閱,對借閱率高的學生予以表彰;鼓勵有條件的同學在網上閱讀。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健康閱讀,交流閱讀心得,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以上做法,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同學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會讓同學們受用終生。
課外讀物排查報告 篇3
為豐富學生閱讀內容,拓展閱讀活動,規范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防止問題讀物進入校園,充分發揮課外讀物育人功能,高唐縣第三實驗小學嚴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學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通知要求進行認真細致的自查自糾,重點對小學生用書、教師用書進行了整頓,嚴把思想觀,嚴禁教師及學生購買非法、盜印、盜版和宗教讀物,堅決杜絕非法、盜印、盜版和宗教讀物在校園的傳播;我校做到進校園課外讀物推薦目錄要向學生家長公開,堅持自愿購買原則,禁止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課外讀物,學校不得統一組織購買,現自查情況總結如下:
加強宣傳學習,強化規范意識
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員工開展相關政策法規的學習宣傳。以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打擊盜版、保護知識主權的重要意義和法規知識,提高師生抵制盜版工具書和其他盜版制品的自覺性,使廣大教師意識到規范學生用書工作的'重要性,簽署《中小學教師教輔材料管理承諾書》。
工作落實情況
1、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個人,均無購買非法盜印、盜版小學生讀物和宗教讀物,無使用小學教材現象,小學使用的書籍均出自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推薦用書。
2、推薦書目每年由各學科教研組提出,學校讀物管理領導小組匯總,最后審核研究通過,做到標準統一,過程嚴謹。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等特點,確定推薦主題以及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讓學生的閱讀
課外讀物排查報告 篇4
為規范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防止問題讀物進入幼兒園,充分發揮課外讀物育人功能,依據上級文件精神,衙口中心幼兒園成立了學校排查小組,并組織全園教師對全園教師用書及幼兒繪本圖書開展全面排查活動。
排查小組帶領教師們對照《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等文件標準要求,對全園的教師教參用書、專業書籍,幼兒繪本圖書等進行全面排查,重點對封面和插圖進行審核把關,確保學園提供的教師專業用書及幼兒讀物是正規、專業、健康、積極向上的',是體現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導向和學術導向,能充分發揮課外讀物育人功能。
通過全面排查活動,規范了學園對教師專業用書及幼兒讀物的甄選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