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調查報告(精選6篇)
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篇1
調查目的:
通過對承德市市民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和實踐情況的調查,在市民中廣泛宣傳,保護環境,爭創新型國際旅游城市的重要性,呼吁市民重視生活低碳性,享受低碳生活。同時,提高農村及城鎮居民的環保意識,為“共建小康,構建和諧社會”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調查方法:
深入城區及鄉村進行問卷調查及宣講“低碳生活”方式方法。
調查過程及分析:
調查問卷:
通過對承德市區及農村300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階段的市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市民對“低碳生活”的認識,根據調查結果,有目的性的對市民進行宣傳,讓大家在答復下列問題、互相交流的根底上,加深對“低碳生活”的認識。
調查結果分析:
20__年,“低碳生活”成為一種時尚。無論從交通旅行到家居生活,從辦公場所到餐飲娛樂,“低碳生活”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我們一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其中有用問卷287份。被試中,男性195人,女性22人。學歷漫衍情況為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79.8%,本科以上學歷11.2%。年齡情況為20-30歲63.3%,30-40歲23.6%,40歲以上13.1%。
經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72.34%的被試表示了解低碳生活;17.23%聽說過,但不了解;而剩下的10.43%那么表示從未聽說過相關新聞。同時,20-30歲的在校學生都多都選擇了了解低碳生活,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那么偏重后兩個選項。這說明低碳生活的宣傳還不夠廣泛,力度還需加強;在校學生對于相關信息了解較多,學校為大家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其他社會群體,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人群卻所知甚少,關注不高,應該加大在公司及社區中對低碳生活活動的推廣和宣傳。
2.不同性別整體在衣、食、行三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存在差異,我們通過圖表可以發現其中,女性在“食”與“行”方面好過男性,女生比擬注重飲食康健,樂于接受清淡飲食,去超級市場購物時也時常自備購物袋,能做到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男生那么在“衣”方面明顯做的比女生好,對于服飾所表
現出的占有欲遠低于女性。
3.低碳消費步履滯后于看法
有87%的被調查者表示愿意實行低碳生活,但是目前的衣食住行各項實踐度得分卻處于中間水平,遠低于意愿分數,知行偏差較大,低碳步履滯后于看法,這與一些生活習慣成定勢一時難于改變有關。下面是我們對低碳生活踐行度繪制的圖標,在圖標中可以清楚的看見我們的現狀,所以,推行低碳生活任重而道遠。
4.在不同教誨程度這一維度上,本科以上學歷的被試對低碳生活的了解度和實踐度明顯高于本科以下被試。主要表現在“食”與“住”兩方面,前者在節水節電節約紙張方面做的比后者要好,同時,也更加注重飲食康健,油煎、油炸食品都是有節制地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于受教誨程度高,廉價力與社會形態責任感強。
從回收的調查問卷來看,大多數人都支持“低碳生活”,認為低碳生活有意義、有必要。但我們仍從中發現一些問題:
在我們的建議里,我們提到,盡量使用公共交通。但從現情況來看,很多人覺得不方便,所以不愿意做或做不到。這說明我們的城市目前公共交通開展還不夠完善,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我們也經常注意到有的`線路公交車很擁擠,而有的線路卻在空跑。這不是浪費嗎?依靠現在的科學技術,根據需要更靈活的調度公交車,均衡公交資源,應該并不是難事。
大家更希望可以降低“低碳生活”的本錢,而不希望“低碳生活”影響現在的生活質量。
積極參與公共活動的人不多,許多人其實愿意參加,但目前更多的只是關注,而缺乏行動。
調查建議:
1、沒有用節能燈的家庭,建議盡量把家里的燈泡都換成節能燈,以節約能源;
2、去超市或菜市場買菜,盡量自己帶現成的或自制的購物袋;
3、盡量減少私家車的使用,步行或騎自行車,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在冰箱內放食物時,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
5、不亂丟垃圾,進行垃圾分類;
6、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預備一個大桶盛起來,可以澆花、沖廁所,做到生活廢水再利用;
7、盡量減少環境的減排和能源和環境的多碳污染,原諒環境給與我們的懲罰;
8、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盤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9、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制造他們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0、洗衣機開強檔比開弱檔更省電,還能延長機器壽命;
11、衣服多項選擇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12、剩菜冷卻后,用保鮮膜包好再送進冰箱;熱汽不僅增加冰箱做功,還會結霜,雙重費電;
調查體會:
低碳生活是一種環保、文明、綠色的生活方式。我國曾對全世界承諾:至20__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降低40﹪—45﹪。由此可見,低碳時代已如期而至。通過此次調查,我們不難發現,“低碳生活,環境保護”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既是環保自己,也是拯救自己。目前大家更多的只是關注,而缺乏行動。只要我們去行動,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讓“低碳生活”效勞社會,效勞大家。作為當代大學生,未來國家民族的希望,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去獻出自己的力量。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不僅給他們帶去了知識和幫助,而且使他們在思想上加強了自己的環保意識。我們很期待,能與大家一起見證“低碳生活”帶給我們的,能在有生之年享受到的,美好生活。
結語:
冷冷寒冬之后,必是春天泠泠泉水,悠悠藍天。每一個新生命的孕育,都必然歷經生命伊始前的第一次苦痛與堅忍,而后羽化成蝶。“低碳生活”作為我國一項新興開展模式,歷經數年的孕育,終于在大家翹首以待的期待中,唯美誕生。那些蟄伏與隱忍一起鋪就的歲月,都在夕陽的余暉里,鍍上了一層暖暖的希望。
“低碳生活”已經得到廣泛的普及與認可,在我們的調查問卷里,我們欣喜的看到了這一事實。在城區與鄉鎮里,我們不難看到貼有“留下電池,綠色地球;低碳生活,保護環境”、“享受低碳生活,讓地球不再低嘆”、“享受低碳生活,創國際旅游城市”等標語;在街道上,到處設有標著可循環回收標志的垃圾箱;在餐飲行業里,開始倡導越
來越多地推出“綠色食品”;在辦公室內,開始采用電子軟件代替紙張雖然在調查中,我們也會發現有一小局部人對“低碳生活”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存在某些程度的偏見,但我們仍然相信,沒有任何問題是通過努力解決不了的,問題肯定會存在,而同時對應解決的方法也會有很多。我們有信心去面對一切質疑。
此次調查完滿的結束了,但我們知道,對“低碳生活”的關注并不會結束,相反我們會給予它更多的關注,而我們也可以自信地說,通過此次活動后,不只是我們,還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關注“低碳”,倡導“低碳”,“低碳生活”將不再是與我們無關的空洞的理論。
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篇2
一、內容摘要
倡導綠色生活,傳遞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眾低碳意識,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我做起,培養低碳消費習慣,拉動低碳消費需求,引導綠色生產。低碳生活,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
二、調查目的
通過了解居民的“低碳生活”了解他們的“低碳意識”,“低碳生活”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一個詞,但是要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次調查,就是要讓大家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為什么要實行“低碳生活”、如何實現“低碳生活”。通過調查,了解居民對“低碳生活”的認識水平,宣傳“低碳生活”的重要意義,提高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識,讓低碳理念融入居民的生活之中,使其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小點做起,真正走向“低碳生活”,建設生態家園。
三、調查方法
(一)查閱有關資料:通過上網查資料,搞清楚“低碳生活”的概念、意義以及實現“低碳生活”的方法。
(二)訪問調查對象:根據本次調查的實際情況,“低碳生活”與每一個居民息息相關,我們選取了部分當地居民等進行溝通,通過與被調查者的正面交流溝通,了解居民對“低碳生活”的認識,以及在實現“低碳生活”中采取的措施。
(三)問卷調查:為進一步了解居民的“低碳意識”現狀,我們設計了《居民低碳意識調查表》,采用無記名形式問卷,收集相關資料。共計發放問卷30份,收回30份。
四、調查內容
“低碳生活”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認同,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時間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提倡“低碳生活”的意義
2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導致地球變暖、冰川融化、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1.溫室氣體讓地球發燒。二氧化碳的排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20__年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20__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
2.全球變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
3.地球變暖使物種正在變得越來越“袖珍”,隨著全球氣溫上升,生物形體在變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
4.地區變暖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①腎結石增加,由于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
②外來傳染病暴發,水環境溫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暴發。
③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溫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污染,極易引發肺部感染。
④藻類泛濫引發疾病,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污染,從而引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肝臟和皮膚疾病。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實現“低碳生活”越來越成為人類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五、調查分析
通過走訪以及發放調查問卷,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居民“低碳意識“逐步增強,但落實到實處尚需時日。
(一)居民“低碳意識”逐步增強
從調查結果看,越來越多的人逐步增加了對“低碳生活”的了解,認為“低碳”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主觀上也愿意支持“低碳生活”。以調查問卷為例:在“是否了解低碳生活”選項中,選擇“很清楚”的占40%,選擇“聽說過”的占60%,選擇“完全不知道”的為0;在“低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選項中,認為“關系很大”的占83%,認為“有些關系”的占17%,二者相加為100%;而10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今后一定會進一步支持低碳生活”。
上述數據表明,隨著宣傳的日益擴大,居民日益關注自身居住環境,希望減少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逐步走向“低碳生活”。
(二)將“低碳生活”落實到實處尚需時日
盡管居民“低碳生活”意識日益增強,但是通過對居民生活習慣的調查我們發現,要使居民真正主動采取措施,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實現“低碳生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例如在“夏天是否開空調”選項中,選擇“經常”的約占總數的47%、選擇“偶爾”的約占總數的43%;在“電腦是否經常處于待機狀態選項中,選擇“是”或“偶爾”的占到了總數的77%;而“電器關閉后是否會隨手關掉電源”選項中,選擇“偶爾”或“不會”的也占到了總數的43%。
另外,調查中我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其本意并非為了實現低碳,而是因為怕浪費,例如在“是否有隨手關燈習慣”選項中,選擇“有”的占87%,看似很高的比例,但走訪中很多人表示“不關燈太浪費”;在“用過的水是否再利用”選項中,選擇“會”或“偶爾會”的占總數的83%,其目的也是為了防止浪費。還有人表示電腦在單位從來不關,在家用完就關。
上述數據表明,雖然居民想過“低碳生活”,但當低碳生活影響生活質量或為居民帶來麻煩時,往往會選擇放棄低碳,而不愿選擇替代的節約能源的方法(例如通過開窗或調高空調溫度減少空調使用量),而且一些簡單易行的低碳方法(例如隨手關電腦)也有待于習慣的養成。要想讓居民真正將創建“低碳生活”成為一種主動行為,任重而道遠。
六、調查建議
低碳生活被認為是一種時尚生活逐漸被人們認同,但是實施的人群相對較少。也就是說,人們都有了低碳生活的意識,但卻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積極實踐“低碳生活”,同時多向身邊的家人、親戚、同學、朋友宣傳“低碳生活”,讓大家逐漸養成低碳習慣,提高低碳意識,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我們謹以一名大學生的名義,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議:
1、垃圾分類,小心處理電子垃圾。如一塊手機電池,其不僅污染了水源,還有土地,因此,不應該把廢棄電子產品隨意丟棄至垃圾堆里。
2、家里電燈換成節能燈,雖然價格較貴,但是其使用壽命是前者的十倍,耗能是前者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3、用太陽能熱水器。可以讓太陽能這種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發揮它的巨大作用。
4、節約用水。平時關好水龍頭,做到一水多用。
5、條件允許可以把室內窗戶打開代替空調的使用,以節約能源。
6、去超市、逛街自備布制購物袋,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不過度包裝,可以減少垃圾的數量。
7、積極鍛煉身體,多參加戶外活動。這樣不僅鍛煉了身體素質,還可以每天節約一兩小時的峰電。
8、掛根晾衣繩。衣服洗凈后,掛在晾衣繩上自然晾干,不要放進烘干機里。
9、乘公交車。出行盡量選用公共交通。減少碳排放。
七、調查感悟:
其實,提高居民低碳意識并不難,做到低碳生活,從自己做起,我們能做的事有很多。我打算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如:少用一次性物品,合理使用電腦,降低電腦屏幕亮度;種植花草,美化家園;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等等。我們還要養成隨手關燈,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里,節約用電,為我們能生活在一個低碳的環境,提高大家的低碳意識而努力!
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課題:
創造低碳生活
二、調查人:
三、調查來源
1、居民生活問卷
2、網上查閱
四、調查目的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緩解生態惡化。
五、調查內容
1、現在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現代社會正處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經引起了全世界人的關注。雖然當前,不少的人們對低碳生活的意識已經開始轉變,從節約水電,降低能耗,減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斷培養文明、責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對低碳生活的觀念還比較模糊,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還難以改變。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精品文章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的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國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與我們生活的聯系: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是一直都在排放著二氧化碳,比如我們坐汽車要耗費燃油,燃油燃燒就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氣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們每天都要看電視、用電腦,這些家電都耗費電能,電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過節約能源節制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調、暖氣,少開車,少坐飛機等,都屬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4、低碳生活的意義:
全民低碳生活,對緩解全球變暖有非常巨大的'效果。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人們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減少農業生產領域的二氧化碳,卻忽視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張女士說,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跡,據測算,城鎮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國26%,我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7噸。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樹來算,人均每年消費8噸的南京每年就要種101棵樹。
5、調查分析:調查問卷發放50份,收回50份,有效問卷48份,根據調查,分析如下:我們生活中的碳排量比前年增加6%。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識,不少學校也都組織了宣傳低碳的活動,通過在濰城區東方家園下小區的觀察,近年來,人們的素質有了精品文章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
6、建議及措施
①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和年度計劃,在經濟發展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②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使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從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環境/低碳管理機構。
④健全環境保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六、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了低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及碳排放量,通過我們自身對低碳的理解及查閱資料進行宣傳,使更多人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義所在,并且開始了低碳生活。從而與以前相比,減少了碳排量。
七、調查實踐感悟
通過本次的調查社會實踐,首先是提高了自己,在與他人的交談中鍛煉了自己,并且幫助他人提高了自我素質,實現了低碳生活,為小區做了貢獻,為他人做了貢獻,為地球做了貢獻。
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原因
翻開今年的報紙,收看今年的電視新聞,走進商場,我發現“低碳生活”是今年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生活中老百姓對“低碳生活”認識如何,又做得怎么樣呢?我決定利用暑假,對這些問題展開調查。
二、調查經過
什么是“低碳生活”呢?我先上網進行查閱,知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那么什么樣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
簡單來說,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
只要你主動愿意約束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成為“低碳一族”。當然,低碳并不意味著刻意去節約,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
周圍的人對低碳生活認識如何呢?他們知道哪些低碳生活小竅門呢,在生活中做得怎么樣呢?我于8月xx日到8月22日,利用五天的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對自己生活的小區住戶、班中同學家、親戚朋友家,共四戶人家通過電話、登門拜訪,當面采訪等方式進行調查。
據調查者們反映,他們對于低碳生活的認識太多偏向于曾經聽說或有點了解,少數人沒聽說過“低碳生活”這個詞。在“您在節能減排方面有沒有花過心思”這一題時,大家都選了“用過別人的節能方式”。可見,“低碳”在大部分人心里有了印象,但在這方面意識不夠,真正深入人心,并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需要不斷地努力。
三、調查結果分析及建議
雖然今年是我國倡導的低碳年,報紙、電視、各部門、各單位對低碳生活經常作宣傳,但是對低碳生活的.內涵了解得不多,很多人只知道“低碳生活”這個詞,卻不知道具體指什么,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所以低碳生活也沒有落實到每家每戶的實際行動上。針對以上情況,我建議如下:加大對低碳生活具體內容的宣傳。如:向每戶人家發放低碳生活倡議書、低碳生活小竅門等。
充分利用學校這個陣地,向學生宣傳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如:進行“低碳生活知識競賽”、“低碳生活小報設計”比賽、“低碳生活作文比賽”等,讓每一位小朋友增強低碳意識,成為每一個家庭的低碳小標兵。
可以小區為單位,進行家庭低碳比賽,看哪戶人家最能做到節電節氣,合理回收生活垃圾。努力使每戶人家做到:使用節能燈,隨手關燈;使用太陽能熱水器,(讓太陽這個可再生能源充分發揮它的巨大作用;小心處理電子垃圾;盡量少用空調,夏天使用最好不低于28度,冬天不高于20度;關好水龍頭,循環使用生活用水,真正做到節約用水;拒絕使用一次性紙杯、筷子等;盡量減少私家車的使用;洗衣機等電器盡可能少用;家庭垃圾分類處理;積極鍛煉身體,多參加戶外活動。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低碳生活一定能落到實處,我們的環境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課題:
創建低碳生活
二、調查人:
三、調查來源
1、居民生活問卷
2、網上查閱
四、調查目的
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削減對大氣的污染,緩解生態惡化。
五、調查內容
1、現在基本狀況及存在問題:現代社會正處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經引起了全世界人的關注。雖然當前,不少的人們對低碳生活的意識已經起先轉變,從節約水電,降低能耗,削減具有污染性材料的運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斷培育文明、責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對低碳生活的觀念還比較模糊,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還難以變更。
2、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平安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簡潔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的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國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與我們生活的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是始終都在排放著二氧化碳,比如我們坐汽車要耗費燃油,燃油燃燒就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氣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們每天都要看電視、用電腦,這些家電都耗費電能,電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過節約能源節制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調、暖氣,少開車,少坐飛機等,都屬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4、低碳生活的'意義:全民低碳生活,對緩解全球變暖有特別巨大的效果。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應對氣候改變問題上,人們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削減農業生產領域的二氧化碳,卻忽視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張女士說,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蹤跡,據測算,1999年—xx年間,城鎮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國26%,我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7噸。根據78.5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樹來算,人均每年消費8噸的南京每年就要種101棵樹。
5、調查分析:調查問卷發放50份,收回50份,有效問卷48份,依據調查,分析如下:我們生活中的碳排量比前年增加6%。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識,不少學校也都組織了宣揚低碳的活動,通過在濰城區東方家園下小區的視察,近年來,人們的素養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
6、建議及措施
①將環境愛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和年度安排,在經濟發展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②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運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環境愛護管理機構。從中心、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環境/低碳管理機構。
④健全環境愛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六、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了低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及碳排放量,通過我們自身對低碳的理解及查閱資料進行宣揚,使更多人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義所在,并且起先了低碳生活。從而與以前相比,削減了碳排量。
七、調查實踐感悟
通過本次的調查社會實踐,首先是提高了自己,在與他人的交談中熬煉了自己,并且幫助他人提高了自我素養,實現了低碳生活,為小區做了貢獻,為他人做了貢獻,為地球做了貢獻!
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篇6
一、提出了問題
低碳生活一直是我們的熱門話題。為了更多的了解“低碳生活”和“人們眼中的低碳環保”,我專門做了一個“低碳新生活,你做過這個嗎”的調查。
二、調查方法
調查是通過在網上向同學、朋友、陌生人隨機發放問卷,向爸爸媽媽單位的人隨機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的(問卷及調查結果見附件)。發放了50份問卷,收集了41份。
三、從調查報告看大家眼中的低碳環保
從結果可以看出,“熟悉低碳生活”各占不到一半,不熟悉占一小部分,說明大家都沒有經歷過,但是聽說過,“低碳生活”。
我在做統計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從第二個問題到第七個問題一下子就勾選了“A”,這讓我很好奇,比如開空調,坐公交或者走路省油,關掉電腦顯示器,兩邊用紙,及時關燈等等。以上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節能習慣。雖然看起來很普通,其實是環保。既然我們能做我們能做的,為什么我們不做更多呢?
人們不愿意重復使用水有兩個原因。一是太麻煩,二是沒必要。人們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認為還有很多水,所以不需要二次利用,二次利用也是有限的,比如最多沖個廁所。即使有這種意識,也很少有人會儲水。所以很少有人做。
當被問及對周圍環境的看法時,更多人選擇“一般”。說明目前的環境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沒有人能理直氣壯的說:“我覺得我周圍的環境挺好的!”那樣的話。
為什么很多人不選擇環保節能的東西,原因可能是商品(電器)沒有標明節能不節能,所以買東西的時候沒人會知道是不是節能。而且,節能的東西樣式不一定特別好看,也不會引起注意。
另外,因為回收箱里的電池不多,很多人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但是最好把電池放在一個地方,因為廢電池有毒。
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大家對低碳生活充滿期待,愿意合作。
四、我的感受
低碳成為熱門話題。由于最近世界氣候和地質環境的急劇變化,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恐懼。正如書中所說,如果我們繼續無限制地開發不可再生資源,那么有一天,地球將變得不適合居住。那樣的話,我們最終會傷害到自己。雖然現在污染很嚴重,但從現在開始,每個人保護環境都為時不晚。
我還記得去年我們做了一個關于垃圾分類的研究報告。我們準備了相機,走訪了嘉綠園小區、德佳小區等幾個小區。然而,調查的數據讓我們感到驚訝。一個社區每個月都要處理大量的垃圾,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只是一個社區的數量。杭州社區那么多,如果堆在一起,杭州會產生很多垃圾。而且我們也知道垃圾的.處理過程非常復雜,減少垃圾的產生應該從根本上減少垃圾的污染。
免費分發塑料袋現在被完全禁止了。去超市只能自己帶綠袋或者買塑料袋。雖然帶來很多不便,但也是有收獲的。可見,不容易降解的塑料袋在人們手中逐漸消失,進而取代美觀實用的布質和紙質環保袋。看著也很舒服,無疑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而且最重要的是,真的起到了環保的作用。
從問卷和以往的社區調查中,我們也發現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當理科老師給我們看《后天》的時候,一方面我們被巨大的災難震驚了,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到不敢想象——“如果”這一切都變成了現實,我們該怎么辦?我真的很擔心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會搬到另一個星球嗎?目前的趨勢非常危險。如果不加強這方面的意識,真的來了,世界就毀滅了,人類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所以,我覺得應該從現在開始開始低碳生活。不要做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好。比如我們每天喝很多牛奶,可以把剩下的牛奶紙盒堆積起來。平時傾倒時也要有意識的對垃圾進行分類,以增加回收率。我們可以嘗試各種方法,讓我們過上真正的低碳生活,讓地球恢復本來的美好,讓污染遠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