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精選9篇)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1
按照時間有關要求,我縣綜改辦組織力量對全縣20__年度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工作情況進行了績效自評,20__年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只有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這一項資金。自評采用查看基礎資料和現場察看走訪相結合,按照《江西省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績效管理辦法》的要求,對照《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區域(項目)績效目標自評表》規定的內容,從數量指標、質量指標、生態效益指標、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等四個方面進行自評打分。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江西省財政廳下達我縣20__年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預算資金,主要是農村公益事業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67萬元,我縣預算安排資金(縣級配套)100萬元,縣級追加缺口300萬,支持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績效目標數70個。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分析。
我縣20__年收到省財政廳下達農村綜改改革轉移支付資金預算指標(農村公益事業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67萬元,縣財政局20__年11月份通過國庫集中支付將獎補資金147萬元撥付到鄉鎮預算往來資金賬戶上,還有20萬元尚未撥付。然后根據項目完成情況通過縣鎮報賬制將資金直接撥付到項目承建方賬戶上。所有項目資金在3月底已撥付到位。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分析。
20__年我縣農村公益事業投資總額632.4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47萬元,縣級配套100萬元,縣級追加300萬(金府辦財抄字{20__}318號),其他資金85.48萬元,所有項目資金已撥付到位,資金執行率達100%。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我縣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資金實行縣級報賬制,縣財政通過國庫集中支付將獎補資金撥付到鄉鎮預算往來資金賬戶,工程竣工后申請綜改辦驗收,驗收合格后按照《金溪縣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進行資金撥付及報賬,資金直接撥付到施工方,獎補資金在5萬元以上(含5萬元)的項目均預留了3%質量保證金。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上級下達我縣20__年支持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績效目標數70個,但全年實際完成績效目標數160個,比上級下達的績效目標數多90個,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經過多年來一事一議項目的持續投入建設,我縣農民興辦公益事業的熱情高漲,呈現了村組競相建設公益事業建設的景象,農民群眾踴躍參與,掀起了公益事業建設高潮,鄉鎮政府對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工作熱情也非常高,申報的項目多,我們采取按農村人口和村組數量等因素分配原則,并結合本縣實際安排落實好獎補項目。所有項目在20__年1月底全面完工。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20__年上級下達我縣支持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績效目標數為70個,但實際完成績效目標數為160個,完成率超過100%。
(2)質量指標。村級公益事業發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議事程序方面。所有項目都召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征得大多數農民簽字同意并記錄在案,160個項目都是按規定程序報批了。
二是項目管理方面。一是建立了項目庫;二是按規定程序報批了項目;三是獎補資金在3萬元以上的項目都設立了永久性項目標識牌。
三是資金管理方面。實行鄉級報賬制,縣財政通過國庫集中支付將上級專項資金撥付到各鄉鎮,鄉鎮通過授權支付方式將資金撥付到承建方,獎補資金在5萬元以上(含5萬元)的項目均預留了3%質量保證金。
四是制度建設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印制上墻;對已完工的項目全部錄入到一事一議信息監管系統中。
五是組織宣傳方面。縣城內設立了2塊永久性戶外宣傳路牌;各項目所在的自然村均有宣傳標語。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主要是生態效益指標,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是建設了46個村內小型水利設施項目。共修村內水渠7.76千米,小型提灌站3座,村內安全飲水管線3千米,其它小型水利設施39個。
二是建設了22個村內道路項目。共修建水泥路面1.98千米,其他路面5千米;
三是修建橋涵11個。
四是修建了22個村內環衛設施項目。
五是村容美化亮化49個項目。安裝路燈1078盞、村內綠化760平方米;
六是修建了4個村內公共活動場所項目。共修面積736㎡;
七是修建6個其他公共設施項目。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主要是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
通過我們上戶走訪,絕大多數的項目所在地的基層干部、村民群眾感謝黨的這項惠民工程建設,滿意度達98%以上。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存在問題及建議
上級下達我縣20__年支持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績效目標數70個,但全年實際完成績效目標數160個,比上級下達的績效目標數多90個,多出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鄉鎮對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工作熱情高,申報的項目多,我們采取按農村人口和村組數量等因素分配原則,并結合本縣實際安排落實好獎補項目。
存在的問題:一是上級獎補資金少。我縣農村公益設施基礎薄弱,農村點多、面廣,加之有些鄉鎮農民收入水平低、承受能力限,農民自主參與村內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各鄉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開展不平衡。建議上級加大獎補標準,調動農民積極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獎補工作的積極性。
二是外出務工人員多,項目議事程序難度大。我縣青壯年人員大部分都外出務工,留守在家多為老人、婦女小孩,由于人員少、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實施中的召開村民代表會、籌資等都帶來很多不便。建議上級減少部分議事程序,使一事一議工作更好的開展。
三是監督力量薄弱,項目質量不能全面保證。由于項目點多面廣,實施過程較長,管理部門人員少,村級項目質量監督小組人員技術不專業,造成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監督管理不規范,有可能一些項目質量達不到要求。
四是工作經費不足。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工作面寬量大,任務重。政策宣傳、項目立項、方案審批、組織實施、監督管理、驗收等環節都要做大量工作,產生一定的辦公費用,但上級每年下撥的工作經費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干部工作積極性。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我縣擬將此次績效自評結果在各鄉鎮進行公開,并要求各鄉鎮按照此績效自評程序,對本鄉鎮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也進行自評,并將自評結果報送縣財政局,同時在全鄉各村范圍內進行公開。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中央巡視、各級審計和財政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其所涉及的金額以及績效自評扣分情況。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2
一、自評結論
(一)部門整體績效自評得分
保山市農業農村局20__年度部門整體績效自評得分為99.83分。
(二)部門整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1.執行率情況。
20__年總支出為7222.10萬元,支出預算數為7284.27萬元,執行率為99.15%。
2.完成的績效目標。
(1)產出指標
設立質量指標:農業農村日常管理事務工作完成率≧90%,年末目標全部完成。
(2)效益指標
設立經濟效益指標:農業增加值≧219億元,年末實際完成農業增加值275.1億元,目標全部完成。
(3)滿意度指標
設立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服務群眾滿意度≧85%,年末目標全部完成。
3.未完成的績效目標。
無。
(三)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包括核實和評述上年度結果應用情況,列舉本年度績效問題和原因。
一是績效管理理念未真正樹立,原因為業務部門缺乏以績效引導資金的觀念,對設立績效目標敷衍了事,沒有清晰的績效邏輯,對績效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是績效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原因是缺乏行業部門頂層的指導性框架,可供參考的依據較少。
三是存在資金結余結轉情況,原因是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突發未知障礙,導致工作未按計劃順利完成,部分資金無法兌付。
(四)下一步擬改進措施
1.下一步擬改進措施,包括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水平提高、部門整體績效目標調整完善等相關內容。
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制度,切實強化部門整體績效推進力度。
二是在把握中央、省、市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業農村工作要求的同時,汲取近幾個財政年度整體績效完成經驗,及時對我部門績效設立方向進行調整。
2.擬與預算安排相結合情況。
一是持續推進預算執行管理,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及時督促項目進度,協調解決實施中的難點和問題,對執行進度緩慢的項目進行約談,增強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預算執行進度與預算掛鉤制度,對支出進度滯后、存量資金數額較大的部門(室),在安排下年預算時,予以適當核減。
二、佐證材料
(一)基本情況
1.簡要概述部門支出情況以及當年市委、市政府布置的重點工作。
20__年總收入為6847.25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6355.74萬元,占本年收入的92.82%;經營收入205.52萬元,占本年收入的3.00%;其他收入285.99萬元,占本年收入的4.18%。
20__年總支出為7222.10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支出6638.27萬元,占總支出的91.92%。按支出性質分:基本支出5295.16萬元,占總支出的73.32%;項目支出1658.06萬元,占總支出的22.96%;經營支出268.89萬元,占總支出的3.72%。
20__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根據保山市委、市政府對農業農村工作的要求,我部門積極謀劃“十四五”發展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打造“綠色食品牌”,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增加農民收入,著力實施“千百萬工程”,打造千億級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推進建設百億級農業產業、培育1000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保山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2.簡要概述年度部門整體績效目標。
(1)持之以恒抓好糧食安全生產;
(2)持之以恒抓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3)持之以恒抓好“綠色食品牌”打造;
(4)持以之恒抓好產業扶貧鞏固提升;
(5)持之以恒抓好美麗鄉村建設;
(6)持之以恒抓好農村綜合改革;
(7)持之以恒抓好農業農村投資;
(8)持之以恒抓好農業科技創新;
(9)持之以恒抓好農業農村干部隊伍建設。
(二)部門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簡要概述部門自評組織實施過程等相關情況。
根據通知要求,我部門對20__年整體績效情況認真開展了自查和自評。為將工作落到實處,部門領導高度重視,對機關各業務科室及系統內所有二級單位統一進行了要求安排,對所涉及自評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認真總結和梳理,并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撰寫了項目績效自評表和自評報告。
(三)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1.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包括完成情況和偏離原因等)。
20__年總支出為7222.10萬元,支出預算數為7284.27萬元,執行率為99.15%。預算支出未達100%的原因為:受疫情影響以及臨時性工作調整,數個原定涉及培訓、抽檢的項目無法實地開展,導致工作未能按計劃完成,資金無法順利兌付。
部門整體支出方面,專項資金立項規范合理、指標明確,資金到位及時,經費管理有力,資金使用規范,相關管理制度齊全,能夠按時完成預定目標,項目質量有保障,項目效益明顯,項目實施達到預期效果,公眾認可度高。基本支出足額保障,“三公經費”支出控制措施得當,預、決算信息公開及時、完整,資產管理使用規范、有效。
2.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包括完成情況和偏離原因等)。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千方百計抓好糧食和生豬生產,多措并舉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收,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形勢持續向好,農業現代化工作穩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三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為穩定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年末實際實現農業總產值427.8億元、同比增11%;農業增加值275.1億元、同比增12.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634元,同比增9%;完成農業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是通過強化耕地質量的保護和提升、推廣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提升農機化水平、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加強對致災性病蟲害的監控防治、強化政策引導等多種途徑,圍繞穩產保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民的滿意度。
二是不斷推動“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深入推進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打造,優化了營商環境,有效提高了農業企業的滿意度。
三是通過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有序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農村廁所革命、村莊清潔等行動,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強化農業生產投入品市場監管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聚焦安全生產,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有效提高了群眾對糧食安全的滿意度。
(四)上年度部門整體績效自評結果應用情況
我部門20__年度整體支出績效自評結果為優秀,基本支出保障有力,“三公”經費支出控制較好,各項目按質按量的落實為我市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強大推力,達到了預期目標。建議市財政局在今后繼續給予我部門更大規模的經費幫助,為保山農業持續高速的發展提供更大支持。
(五)其他佐證材料
無。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3
根據自治區財政廳《寧夏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績效管理實施細則》(寧財(農)發〔20xx〕230號和西夏區財政局關于《關于開展20xx年農村綜合改革項目績效自評工作的函》等文件精神,現對我單位農村綜合改革財政獎補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20xx年我單位共收到農村綜合改革財政獎補項目資金305萬元,主要用于賀新路綠化提升項目、銀川市西夏區富寧村巷道改造項目(一期)的支出。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分析。
20xx年12月31日農村綜合改革財政獎補項目資金305萬元已全部到位。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分析。
項目資金由西夏區財政下達后,我單位及時召開會議研究安排,在資金下達期間,項目未完工手續不全無法支付。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資金均為專項資金,根據我單位工作安排,將20xx年農村綜合改革財政獎補項目資金305萬元用于賀新路綠化提升項目、銀川市西夏區富寧村巷道改造項目(一期)項目,明確資金的用途,做到專款專用,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資金主要用于賀新路綠化提升項目、銀川市西夏區富寧村巷道改造項目(一期)項目,截至20xx年年底以上項目均未完工。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①農村綜合改革項目
(1)數量指標。鏟除、新做外墻外立面主墻面丙烯酸外墻防水涂料全年3797.8平方米,現完成2682平方米;鏟除、新做外墻外立面勒腳仿面磚真石漆全年1977平方米,現完成1436平方米;鏟除、粉刷樓梯間墻面、頂棚涂料全年748.7平方米,現完成700平方米。
(2)質量指標。嚴格按照項目施工要求,確保項目(工程)驗收合格率均為100%。
(3)時效指標。20xx年項目資金到位后,按照建設要求項目(工程)完成及時率100%,全年完成85%,截至20xx年年底此項工程正在建設。
(4)成本指標。我單位富寧村巷道改造項目投資75萬元,并嚴格資金要求進行使用。
②20xx年中央和自治區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寧財(農)指標﹝20xx﹞326號)(賀新路綠化提升項目)
(1)數量指標。栽種大喬木數量300株,現完成150株;種植小喬木和灌木數量900株,現完成450株;綠化灌溉面積13300平方米,現完成7000株。
(2)質量指標。嚴格按照項目施工要求,截至20xx年年度完成50%。
(3)時效指標。20xx年項目資金到位后,按照建設要求項目(工程)開工率現已達到50%,截至20xx年年底此項工程正在建設。
(4)成本指標。我單位賀新路綠化提升項目投資230萬元,并嚴格資金要求進行使用。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①農村綜合改革項目
(1)經濟效益。項目完成后村經濟發展明顯增強。
(2)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后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3)生態效益。項目完成后將改善周邊生態環境衛生及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4)可持續影響。無
②20xx年中央和自治區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寧財(農)指標﹝20xx﹞326號)(賀新路綠化提升項目)
(1)經濟效益。項目完成后村經濟發展明顯增強。
(2)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后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3)生態效益。無
(4)可持續影響。無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①農村綜合改革項目:工程(項目)建成后,預計受益群眾滿意度將達到90%。
②20xx年中央和自治區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寧財(農)指標﹝20xx﹞326號)(賀新路綠化提升項目):工程(項目)建成后,預計受益群眾滿意度將達到95%。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由各類手續不齊全,導致項目實施緩慢,項目資金尚未支出。
下一步改進措施:一是加快項目進度,抓緊時間開展相關工作,按照工程進度撥付資金。二是有效提高資金的.使用率,確保資金專款專用。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本次績效自評結果在銀川市西夏區人民政府的網站上進行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4
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財政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xx〕(177號)精神文件要求,三場積極組織開展了相關項目績效自評工作,現將自評情況匯總報告如下: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轉移支付預算和區域績效目標情況。
1、奶牛場:20xx年預下達虎林市建疆奶牛場資金1筆,13萬元,用于虎林市建疆奶牛場“場區路硬化”項目;績效總目標為推進虎林市良種場農村居住環境。產出指標中的數量指標為“建設奶牛場硬化路223米,質量指標為“硬化路驗收合格率100%”、“建立硬化路工作進度臺賬為基本建立”;效益指標中社會效益指標為“推進農村居住環境建設”,生態效益指標為“改善農村人居住環境”;滿意度指標中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項目區農戶滿意度≧90%,項目區基層干部滿意度≧90%。
2、種畜場:20xx年已下達虎林市種畜場資金1筆,22萬元,用于虎林市種畜場“場內道路硬化、入戶橋涵”項目;績效總目標為推進虎林市種畜場農村居住環境建設。產出指標中的數量指標為“建設種畜場場內道路硬化480米、橋涵330米”,質量指標為“道路硬化、入戶橋涵驗收合格率100%”、時效指標項目資金使用率100%;效益指標中社會效益指標為“推進農村居住環境建設”,生態效益指標為“改善農村居民居住環境”;滿意度指標中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項目區農戶滿意度≧90%,項目區基層干部滿意度≧90%。
3、良種場: 20xx年預下達虎林市良種場資金1筆,35萬元,用于虎林市良種場場區“石徹邊溝”項目;績效總目標為推進虎林市良種場農村居住環境。產出指標中的數量指標為“建設良種場石徹邊溝406米、橋涵156米”,質量指標為“石徹邊溝改造驗收合格率100%”、“建立石徹邊溝工作進度臺賬為基本建立”;效益指標中社會效益指標為“推進農村居住環境建設”,生態效益指標為“改善農村人居住環境”;滿意度指標中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項目區農戶滿意度≧90%,項目區基層干部滿意度≧90%。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1、奶年場:20xx年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原因,按原定計劃組織施工,圓滿完成了20xx年度的施工建設。
2、種畜場: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按時足額到位,資金到位率100%。20xx年(財農〔20xx〕(177號)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22萬元,總體執行率為100%。
3、良種場:因20xx年疫情原因,工程招標時間推遲,錯過了施工時間,故20xx年未施工建設。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種畜場:20xx年依托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新建“場內道路硬化、入戶橋涵”項目,大力推進貫徹落實了新農村環境建設,極大地提高了項目實施地的農村居民居環境以及村容村貌,通過宣傳以及實際改造切實讓老百姓體驗到硬化路的實惠,徹底改變過去雨天一身泥、旱天一身土的狀況。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良種場預計于20xx年6月開始施工,于20xx年7月初施工完畢。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強化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將績效評價組織開展情況納入場年度工作綜合考評,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以后年度農村綜合改革財政獎補資金安排、分配的重要依據,并督場按要求公開財政獎補項目及資金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五、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5
20__年,我市財政部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著力美麗鄉村建設和公益事業財政獎補工作,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保障能力,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農民的生活幸福指數迅速提高,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預算執行工作取得了預期成效。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20__年全市實際到位資金合計45165.14萬元。
1.中央和省級資金
20__年,中央和省下達我市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20651.5萬元,其中: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資金519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2204.5萬元,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500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7879萬元,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300萬元,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補助76萬元。已經執行數為15909.04萬元,完成績效目標的77.04%。
2.地方資金
20__年,全市下達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22968.5萬元,其中: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資金1088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330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8317.5萬元,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補助263萬元。已經執行數為22316.27萬元,完成績效目標的97.16%。
3.其它資金
全市其它資金1545.14萬元,其中: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資金951.24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500.7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90萬元,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補助3.2萬元。已經執行數為1328.92萬元,完成績效目標的86.01%。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20__年全市實際到位資金45165.14萬元,其中: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資金7231.24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6005.2萬元,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資金5000萬元,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資金30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26286.5萬元,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補助資金342.2萬元。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全年完成投資39554.23萬元,其中: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資金6366.24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5606.5萬元,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資金166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25580.5萬元,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補助資金340.99萬元。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各級財政資金全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村級集體組織、社會捐贈經及群眾自籌資金等全部繳入鄉鎮村級集體經濟帳戶,由鄉鎮統一撥付,確保各類資金的安全。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1.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
我市20__年實施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361個,利用中央和省級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資金5192萬元,地方資金1088萬元,其它資金951.24萬元,推進農村公益事業項目建設,資金到位率100%。提升村級公益事業發展水平,增強項目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有效改善人居環境。
2.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利用中央和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資金7879萬元,地方資金18317.5萬元,其它資金90萬元,支持我市65個美麗鄉村建設(含往年),資金到位率100%。改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村村容村貌,提升項目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農村人居環境和項目區農村滿意度。
3.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利用中央和省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2204.5萬元,市、縣(區)級配套3300萬元,其它資金500.7萬元,支持108個村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到位率100%。,助力鄉村振興,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4.國家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項目區
利用中央下達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首批資金5000萬元,安排8個試點試驗內容,建設數字鄉村,發展智慧農業、智慧鄉村,提高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等,目前正在建設實施中。
5.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項目
利用中央下達的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資金300萬,建設紅色美麗村莊1個,目前正在建設實施中。
6.實施國有農場公益事業項目和減負補助工作,推動國有農場制度改革,完成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補助工作,提高職工生產生活水平。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1)數量指標
20__年,我市實施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361個,實際完成333個,建設美麗鄉村數量65個(含往年),全部竣工完成61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村數108個,實際完成106個。
(2)質量指標
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臺賬基本建立;美麗鄉村建設臺賬基本建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村村容村貌明顯改善;農墾國有農場與周邊區域社會管理和公共共享共建水平明顯提高;工程驗收合格率100%。
(3)時效指標
截至20__年底,年度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執行率88%;市級及縣、區分別制定《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管理辦法》報省財政廳備案,及時報備。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1)經濟效益指標
改善了項目村基礎設施條件,推動了鄉村旅游,生態觀光等特色項目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項目村經濟發展,為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2)社會效益指標
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地區鄉村治理能力有所提升;項目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有所增強。項目的建設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提高了項目所在地基層干部工作效率,得到群眾和基層干部的廣泛擁護,提升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生態效益指標
通過項目建設,極大改善了項目村的人居環境,進一步完善了村內道路建設,解決了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項目建設優化了村莊公共空間,大大消除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垃圾亂扔等現象;村級美化亮化、環境衛生、村容村貌整體得到改善和提升。
(4)可持續影響指標
農村公益事業滾動項目庫,基本建立;通過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經驗探索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創新達到2項以上。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座談、調研問卷等方式,項目區農民滿意度98%;項目區基層干部滿意度98%。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原因:受疫情防控等因素,部分項目批復后啟動和驗收進度緩慢。
下一步改進措施:加強績效目標的剛性約束,提升績效管理水平,及時跟蹤問效,實現全程可查詢、可追溯、可控制。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在下一年度工作計劃及上一年度工作總結中,通過績效自評,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自評情況在單位部門網站公開,接受社會和民眾監督。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6
根據《四川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的通知》(川財農〔20__〕50號)文件精神,我鎮賡即開展績效自評工作,現將我鎮20__年度農村綜合改革資金支出績效報告如下:
一、項目概況
一事一議項目,主要用于郪口村8社、9社社道路修建350余米。
二、項目實施及管理情況
(一)資金計劃及到位
農村綜合改革資金共計10萬元。其中:一事一議項目資金10萬,郪口村已實施完成。
(二)項目財務管理情況
該項目嚴格按照財經紀律,要求資金去向明確,報賬票據齊全,賬務處理及時規范。
三、項目自評步驟及方法
回馬鎮成立了自評小組,結合評價內容,做到有計劃、有安排扎實開展本次自評工作。按照上級下達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自評小組針對申報內容、實施情況、資金兌現、財務管理、社會效益等做出自我評價。同時在項目實施前期是否可行性論證充分,對項目的規劃、管理辦法、指導意見等制度是否建立完善,資金使用是否規范和項目受益人及影響的認可度等方面進行了自評。
四、項目績效情況
(一)項目完成情況
按照預算清單,一事一議項目中的郪口村道路8社、9社社道路項目,已實施完成,成本控制在預算內,群眾滿意度高。
(二)項目效益情況
鄉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幸福度提高,達到預期生態效益;改革完成受益年限達50年,為鄉村振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達到預期可持續效益。
五、問題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回馬鎮一事一議項目已實施完成,但截至目前還未報賬。
(二)整改措施
由一事一議項目歸口股室督促施工方完善項目資料、財務資料,在20__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報賬。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7
一、項目實施情況分析
我們對20xx年的農村戶廁改(新)建情況進行了認真梳理,特別是對農村廁所改建臺賬和資金獎補情況進行了重點核查,對獎補原則、獎補程序及有關要求,在政策組織實施、支持重點、資金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梳理;深入鄉鎮村,對部分已完成了改廁任務的農戶進行調查了解,詳細了解農戶對農村改廁政策實施的效果和意見建議。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投入保障。20xx年我縣改廁任務數為戶廁2090戶(根據市里統籌安排戶廁任務分20xx年、20xx年兩個年度完成),公廁20座,即每個戶廁獎補總額為1500元,公廁按照8000元/蹲位獎補。我縣統籌整合改廁資金共計300萬元。另外還建立了農民和集體積極投入、社會力量多方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鼓勵農戶自主參與。
資金使用。20xx年上級下達我縣農村改廁戶廁任務為2090戶(分兩年內完成),20xx年實際完成1360戶,公廁20座,共需資金300萬元,現已撥付資金300萬元,其中戶廁已撥付資金204萬元,公廁撥付資金96萬元,共計撥付資金300萬元。
資金監督管理。獎補方式、獎補程序以及獎補村、戶的條件。獎補到行政村的資金分配方案在縣級人民政府官網上進行了公示,補貼到戶資金的分配情況在各村村務公開欄進行了公示,全縣的改廁情況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情況。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20xx年我縣實際完成農村戶廁改(新)建1360戶,農村公廁20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1%,完成整村推進村20個。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經過對建設臺賬和資金撥付情況的核查,我縣20xx年農村戶廁通過驗收的共計1360戶,需資金204萬元;公廁20座需資金96萬元,共需資金300萬元.各項指標均達到績效目標。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績效自評結果接受監督和審核并可給予公開。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8
根據《四川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四川省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管理辦法>的通知》(川財農〔20xx〕50號)文件精神,我鎮賡即開展績效自評工作,現將我鎮20xx年度農村綜合改革資金支出績效報告如下:
一、項目概況
一事一議項目,主要用于郪口村8社、9社社道路修建350余米。
二、項目實施及管理情況
(一)資金計劃及到位
農村綜合改革資金共計10萬元。其中:一事一議項目資金10萬,郪口村已實施完成。
(二)項目財務管理情況
該項目嚴格按照財經紀律,要求資金去向明確,報賬票據齊全,賬務處理及時規范。
三、項目自評步驟及方法
回馬鎮成立了自評小組,結合評價內容,做到有計劃、有安排扎實開展本次自評工作。按照上級下達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自評小組針對申報內容、實施情況、資金兌現、財務管理、社會效益等做出自我評價。同時在項目實施前期是否可行性論證充分,對項目的規劃、管理辦法、指導意見等制度是否建立完善,資金使用是否規范和項目受益人及影響的認可度等方面進行了自評。
四、項目績效情況
(一)項目完成情況
按照預算清單,一事一議項目中的郪口村道路8社、9社社道路項目,已實施完成,成本控制在預算內,群眾滿意度高。
(二)項目效益情況
鄉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幸福度提高,達到預期生態效益;改革完成受益年限達50年,為鄉村振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達到預期可持續效益。
五、問題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回馬鎮一事一議項目已實施完成,但截至目前還未報賬。
(二)整改措施
由一事一議項目歸口股室督促施工方完善項目資料、財務資料,在20xx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報賬。
農村綜合改革績效自評報告 篇9
對照《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安徽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省財政20xx年美麗鄉村建設和自然村常住農戶廁所改造任務實施方案的通知》(皖農計財函〔20xx〕576號)中改廁績效目標指標,市農業農村局制定了《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馬鞍山市20xx年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馬農秘〔20xx〕157號),圓滿完成了民生工程建設任務。按照評分標準開展績效自評工作,滿分100分,自評得分100分。
一、產出指標(60分)。自查60分。
1、數量指標。
目標任務:馬鞍山市農村廁所改造任務數共6100戶,其中含山縣20__戶、和縣1000戶、當涂縣500戶、博望區1200戶、市經開區1200戶、鄭蒲港新區400戶;衛生戶廁普及率>80%。
落實情況:20xx年我市完成農村戶廁改造12711戶,超年度任務(6100戶)108.3%。其中含山縣2064戶、和縣6608戶、當涂縣750戶、雨山區138戶、博望區1460戶,市經開區1291戶、鄭蒲港新區400戶。各縣區(開發園區)衛生戶廁普及率均已達到 80%以上。
2、質量指標。
目標任務:嚴控改廁材料質量;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改廁驗收程序。
落實情況:市級分別于20xx年5月12日和8月27日開展改廁技術培訓;我局牽頭先后召開4次改廁工作調度、推進會,建立了實地調研、培訓指導、督查通報等工作推進機制。所轄縣區(開發園區)均開展改廁技術培訓;所有施工隊伍均有相應資質或經過縣、鄉政府集中培訓。產品質量和施工質量管理措施可操作性強,行之有效。明確要求驗收環節需要農戶簽字確認,并開展滿意度測評。
3、時效指標。
目標任務:年度改廁項目完成率100%。
落實情況:20xx年我市完成農村戶廁改造12711戶,年度改廁項目完成率208.3%。
二、效益指標(30分)。自查30分。
1、社會效益指標
目標任務: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建立健全農村改廁質量管理制度。
落實情況:所轄縣區(開發園區)均制定農村改廁全過程質量管理制度。我市根據自然村基礎條件、地形地貌、規模大小,建設模式和糞污處理實行因地制宜,分類處置,主要建設路徑是:①無害化處理。有污水管網的,截污納管;無污水管網的,改廁戶相對集中,可采取工程化措施,按廁所(糞污)→小三格→中三格→生態塘→凈化后排放。②資源化利用。對分散、零星的改廁戶,有“小三園”條件的.,就地消納,循環利用;沒有“小三園”條件的,以農戶自行清掏還田利用為主,社會化清掏利用為輔。
2、可持續影響指標
目標任務:建立長效管護機制。
落實情況:建立“市級指導、縣級統籌、鄉鎮負責、村級配合”的四級推進、管護體系,全市建成鄉鎮改廁服務站38個,行政村站點74個,各站點的服務價格明細均上墻公開,確保公平公正,市級對每個鄉鎮級改廁服務站補助10萬元。全面收集農戶關于戶廁改造投訴和建議,及時解決和處理在農村改廁工作中的問題和建議。目前,已張貼公示牌10500個,接到有關問題和建議567起,已全部辦結。
三、滿意度指標(10分)。自查10分。
目標任務:以人為本,群眾滿意度(%)≥80
落實情況:明確要求驗收環節需要農戶簽字確認,并開展滿意度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