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公益林自查報告(精選3篇)
鄉公益林自查報告 篇1
為了認真搞好我鄉集體林權制改革,根據《張家川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我鄉于20xx年1月5日召開了兩級干部會議,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馬云洲為組長,鄉長鐵寶祿為副組長,以鄉林業站,國土所,黨政辦公室等部門為成員的林改領導小組。
一、組織領導情況:
為了更好地抓好我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真心做到林權制度改革有人管,有人抓,抓好落實。各村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為集體林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村委會主任為副組長,包村干部,村文書,護林員以各組組長為成員,同時成立了以村委會主任為矛盾調處領導小組組長的村級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組,各村民小組成立了3-5人組成主持公道、作風正派、為人忠厚的老、中、青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理事會,做到事事有人管,任務有人抓。確保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完成全過程勘界,檔案資料,圖紙的轉繪真實和完整。準確和系統化。
二、宣傳培訓情況:
在林權改革期間,鄉黨委政府先后召開各村、組包村干部會12次,各村組刷寫宣傳標語35條,懸掛標語2幅,舉辦林改板報10期,廣播宣傳15次,營造了林改的良好氛圍,有力調動了廣大群眾關心林改,支持林改,參與林改的積極性。我鄉的具體做法是:
1. 開好三個動員會(村組干部會,群眾會、林改理事會)全
方位多層次學習林改政策法規,梳理工作思路安排部署動員、規定方案措施、明確工作職責,確保村組干部和理事會成員真正成為林改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通過廣泛地宣傳動員,有效地激發了群眾參與林改,支持林改工作的積極性。在本次林改過程中,無論是召開各類林改會議,還是進行其他外業工作,廣大群眾都能積極熱情的參加。
2.推薦選舉群眾代表,組建好林改理事會,并逐階段進行培訓,為林改工作奠定組織基礎和工作保障。
3.嚴格工作職責。各村兩委會及林改工作制定了六條主要措施“責任要明確,組織要嚴密 ,工作要謹慎,時間要抓緊,程序要規范,政策要嚴格”,努力做到不靠不等,不推不拖,積極穩妥有序地開展工作。
三.勘界、矛盾糾紛調處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在保持林地集體所有制不變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權交給廣大人民群眾,讓廣大人民群眾依法享有對林木的.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真正成為三林的主人,達到“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目標,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所責、責有其利”的目標。我鄉對四個村,涉及4個組,全鄉勘界面積404畝,93戶523人,8塊宗地的勘界勾圖,標記確認。確認勘界是我們林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確認環節中,我們嚴把人員到場關 ,嚴格按照縣局的操作規程操作“不到實地不勾圖,不見面貌不勾圖”是,我們的原則,為了勾確一塊圖,必須要多翻一架梁、多上一座山、多花一定的時間,目的是給群眾一個滿意,給我們一個安心。在勘界工作中,我們嚴格做到了戶主不到場,不堪界,四界不確定不登記,四界填寫不規范不公布,以確保勘界工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四、各村各組定方案
我鄉以村組為單位,按照林改政策以及人口林地林木資源現狀,研究上報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林權改革領導機構。針對我鄉的實際情況,對涉及林改四村集體林,由于都是八十年代已經劃分到戶的于是我們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在認真吃透林改政策精神,調查摸清各村組實際情況,全面掌握群眾真實意愿和基礎上,經過充分醞釀討論,制定了切合全鄉實際,合理的《分林方案》。 五.發證建檔、
檔案管理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一項極其的基礎性工作,是鞏固改革成果,穩定承包關系的重要保證,也是一項政策性強,操作程序要求嚴格的工作。我們林改工作隊員,始終站在對人民群眾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高度 ,嚴格把握政策尺度,重視把握每個工作細節,工作環節,做到了操作程序規范嚴謹,工作環節有條不紊。根據林改檔案管理有文件精神,按照客觀,準確,系統的基本要求,把林改過程中形成具有保存價值的文件,方案,圖表,數據各種會議材料、工作計劃,實施方案、工作宣傳按文書檔案歸檔保存。為以后發證打好良好基礎。
六、群眾滿意
這次林改工作量大、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的林改工作隊一絲不茍的埋頭工作,順利的完成了林改工作得到了廣大干部的贊譽。
鄉公益林自查報告 篇2
根據遂寧市林業局《轉發省林業廳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稽查工作的通知》(遂林函[20xx]67號)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視,明確專人負責,及時組織對20xx——20xx年度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補償工作進行了認真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經查,20xx年以來我區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項目只有20xx年度新增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項目,涉及中央財政下撥資金24.22萬元,補償面積5.1萬畝。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市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我們嚴格按照《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和《天然林資源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認真貫徹“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強領導,做到專款專用,足額發放,全面完成了年度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基金補償工作的各項任務和指標,確保全區新增重點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我區把新增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基金補償工作納入到林業建設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一是實行政府負總責,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林業部門具體實施,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真正實現對新增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的齊抓共管。二是加強領導,成立機構、確定專人,全面負責新增重點公益林建設的項目實施、組織管理和協調指導工作,區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區林業局局長任副組長,區財政局、發改委、林業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水務局等單位為成員的'船山區新增重點公益林建設領導小組,并在區林業局設立了辦公室,抽調人員專抓此項工作。三是加強監督檢查,對新增重點公益林管護責任制是否落實、補償資金是否落實到位等情況開展定期不定期的檢查,對管護措施不落實造成森林資源破壞,資金使用不合理違返財經紀律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為全區新增重點公益林管護和生態效益基金補償工作全面落實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強化宣傳,提高認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的確立與全面實施,不僅為加快我區林業生態建設、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保障林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而且是林業利益機制的探索和重大創新,使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得到應有的利益,進一步調動了保護和建設公益林的積極性。我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同時,采取安排護林員到轄區農戶家中戶簽訂《護林防火公約》等辦法,做好對新增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工作的宣傳,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的有關政策家喻戶曉,為加強新增重點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資金使用及檔案管理
(一)強化資金使用管理
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是中央財政用于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專項資金。為了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率,保障重點公益林補償對象的合法權益,我們嚴格按照省財政廳、省林業廳的相關規定執行,一是嚴格按法規辦事、按政策辦事、按制度辦事,按照規定用途使用資金;二是加強補償基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由區府督查室會同區財政局、林業局對補償金額的到位情況進行督查。三是增加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資金用到實處,安全運行。
(二)加強檔案資料管理
檔案資料管理工作,是新增重點公益生態效益基金補償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區林業局的統一要求與督促下,全區對新增重點公益補償工作的相關材料、圖、表、冊做到統一歸類,規范管理。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是由于新增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計劃有限,目前我區仍有許多生態區位極為重要的林木和林地未能納入重點公益林的范圍,從而有可能降低這些地段的林木和林地保護力度,造成一定的生態安全隱患。
二是新增重點公益林保護管理和森林生態效益基金補償工作涉及面廣量大,工作繁瑣,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由于我區政府吃緊,配套資金不能及時兌現,工作壓力較大,影響了此項工作正常開展。
鄉公益林自查報告 篇3
20xx年,我場在省生態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場公益林管護工作開展有序,取得了一定成績,根據《XX省重點公益林管護檢查辦法》和《XX省重點公益林管護檢查操作細則》相關規定,組織人員對公益林管護情況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20xx年,我場完成區劃生態公益林地面積1294畝, 20xx年,為了國有林場改革的需要,我場依據《XX省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實施細則》,新區劃公益林地面積6995畝(含擬用200畝林地),20xx年,省林業廳批準下達我場的公益林面積為9359畝。20xx年,因X項目建設,經省生態中心批準([20xx]10號),將615.6畝項目用地調整出我場公益林地范圍。我場現有公益林地面積為8743.4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地1869.1畝、省級公益林地6874.3畝。
二、主要工作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我場高度重視公益林保護建設和補償基金管理使用,林場公益林管護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了組織領導,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公益林管護工作,同時執行護林工作例會制度,每月對包括公益林在內的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進行總結。
(二)落實管護職責
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合理劃分管護責任區,落實管護人員9名,并與管護人員新簽訂了森林管護責任協議書,完善了相關條款,確保管護責任更加明晰。同時,成立了由場長任組長的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績效考核領導小組,每季度對各護林組季度工作情況進行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發放績效工資。
(三)狠抓公益林資源管護
一是做好宣傳工作,通過標語、宣傳欄、宣傳車、橫幅等形式,廣泛宣傳保護公益林資源的重要意義及相關法律法規,全年共粘貼標語100余份,懸掛橫幅10余條,出動宣傳車20余車次,出動宣傳人員80余人次;二是進一步加強巡護,除白天的`日常巡護外,夜間還對重點區域、路段進行蹲點、巡邏監控,并認真記錄好巡護日志;三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強防火監控力度,實施防火阻隔帶項目建設,組織防火演練,增強了森林火災應急應對能力,提高了護林防火效率,確保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四是在尖峰嶺林業局森林檢疫站的支持下,做好森林病蟲害預防和監測工作,確保未發生森林病蟲災害。
(四)嚴厲打擊破壞公益林資源行為
20xx年11月,周邊村民未經林業部門批準及辦理林地征占用手續,擅自改變公益林地性質搭建瓜棚約31畝,我場及時進行制止,發文通知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委托XX縣林業局進行技術鑒定,并將有關情況報告森林公安部門。目前,XX縣林業局已進行現場調查,森林公安部門擬對該案件進行立案查處。
(五)積極申請調整公益林規劃
針對XX項目用地(615.6畝)在我場生態公益林區劃范圍內的問題,多次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申請將該項目用地內的公益林地調整為商品林地。經批準,同意項目占用國家級公益林(126.9畝),按征占用審批程序辦理;占用省級公益林(488.7畝)調整為商品林。
(六)嚴格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使用
為了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率,我場嚴格按照省財政廳、省林業廳的相關規定執行,一是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對國家重點公益林補償基金設立專戶管理;二是增加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資金用到實處,安全運行。
(七)規范檔案管理
認真做好公益林檔案資料的管理,指定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工作,對區劃界定書、圖、表、管護合同書、規章制度、護林員花名冊及相關法律法規文件等公益林檔案做到統一歸類、規范管理,同時備份建立相應電子檔案,確保各類數據資料準確、詳實、安全,不出現檔案的斷層和流失。
(八)加強制度建設
通過深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公益林管理,先后制定了《重點公益林專職護林員獎勵與懲罰制度》、《公益林檔案管理制度》、《重點公益林保護管理辦法》、《生態公益林管護實施方案》,同時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提高了工作執行力和工作效率。
三、存在問題及措施建議
(一)存在問題
雖然我場20xx年公益林管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我場現有8870.3畝公益林地中有1540畝位于1992年XX縣代管我場期間出讓或政府收回的土地范圍內,且已辦理建設用地土地證,我場不便于管理,例如:上述案件涉及的31畝土地已于1992年出讓給XX公司并變更為建設用地,但20xx年該土地規劃為公益林地,現XX公司將該土地出租給搭棚種瓜,使我場處理該案件較困難;二是我場重點公益林范圍內,至約10公里沿海基干防護林存在規劃紅線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問題;三是我場新區劃的公益林地中存有較多蝦塘、瓜地,其中蝦塘3511畝、瓜棚2237畝(均是在規劃為公益林地前挖、搭建的),還林難度較大;四是我場工區規劃公益林面積達6689畝,但未進行小班區劃,導致面積過大而不利于公益林的保護與管理。
(二)措施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我場將加大宣傳力度、林地調處力度和對破壞公益林行為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強化公益林管護工作。同時,我場懇請省生態中心:一是將上述1540畝不便于管理的公益林地調整出我場公益林地區劃范圍;二是派員對海防基干林地規劃紅線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三是進一步加強林地調處工作的指導、監督,推進退塘、退耕還林工作;四是對公益林進行小班區劃,使公益林結構、布局更加合理,便于生態公益林區的保護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