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濃墨寫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評講課(有評點).
真情濃墨寫童心
李鎮西
時間:1999年5月 地點:成都石室中學
以前我的作文評講課大多是教師的一言堂:先念一兩篇優秀作文,再不點名地批評一下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幾點今后作文應注意的問題。在這樣的作文評講課上,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地位,而且課堂氣氛是比較沉悶的。近年來,我對自己的作文評講課進行了反思,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作文評講課也應該以學生為上作,即盡量讓學生參與作文評講;作文評講課也應體現出對盡可能多的學生的鼓勵,而不只是老讓少數“寫作尖子”頻頻亮相;作文評講課應該充滿民主氣息,面對作文,師生平等對話,其至可以爭鳴;作文評講課在形式上也應盡可能新穎生動活潑,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這里,我給讀者介紹一下我最近(1999年5月6日)在成都市“語文素質教育觀摩活動”中上的兩節作文評講公開課。
先說一下作文評講的課前準備工作。這次我對學生作文的要求是:1.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素材,寫一件使自己感到慚愧的事,題目自擬;2.在寫作中突出描寫,特別是心理描寫。在學生按有關程序(寫初稿、互相批改、自己修改定稿)完成作文的同時,我也和學生一起寫作文(這也是多年來我給自己定的規矩)。我對所有作文進行了分析,確定了兩篇相對寫得好的作文,盡量發現學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斷,還將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錯別字、病句—一找出來,歸類整理。另外,我還選了兩篇寫作問題比較典型的作文,以供課堂上學生修改。最后,我從自己保存的過去我教過的學生的作文中,選了一篇同類題材的作文,準備供學生參考。
作文評講課一開始,我就通過電腦在大屏幕上打出一行大字:“真情濃墨寫童心”。
我對學生解釋說,這一句話概括了這次作文的要求:“真情”是說要真實,而不能胡編亂造;“濃墨”就是要注意描寫,特別是心理描寫;“寫童心”就是寫自己的心靈世界。“值得高興的是,這次相當多的同學的作文達到了或基本達到了這些要求,其中不少同學的作文還很感人。同學們請看今天的第一個板塊‘榜上有名’!”我一邊說,一邊在屏幕上打出“榜上有名”四個字和一串姓名,同時大聲念了這些學生的名字。
我說:“這些同學的作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感情真誠,而且描寫真切。其中有兩個同學的作文最為出色。那么,入選今天第二個板塊‘佳作亮相’的同學是準呢?”我稍微賣了一下關子,在學學們猜測和期待的目光中,我朗聲說道:“請周曉竺同學登臺朗讀她的佳作!”在學生們的掌聲中,屏幕上打出“佳作亮相”四個字,周曉竺同學開始朗讀她的作文。周曉竺的這篇作文寫的是一件極其普通的小事:因為當上了班委學習委員,她原來的英語科代表職務被班子任安排給了同桌于若玲同學,對此,非常喜歡英語的周曉竺心里特別不痛快,而于若玲恰恰又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于是,一種微妙的心理便產生了。對朋友的不滿、怨恨的情緒,籠罩在兩個都很善良純潔的好朋友之間。文章中的故事沒有人為的結果,自始至終都充滿了對朋友真誠的愧疚。當周曉竺在朗讀這篇作文的時候,學生們顯然都被深深地感動了。
文章念完了,學生們以他們的掌聲表達了對這篇佳作的贊賞。但亮相并未就此結束,我趁熱打鐵,對周曉竺進行了簡短的采訪:“你能不能給大家說說為什么文章中會有兩處分別寫道‘千鈞的重物被吊在一根細頭發絲上,在我眼前晃動’和‘我心里那個脹得鼓鼓的紅氣球,霎時把氣放了個精光’?”
“我這是用比喻來描寫我當時由緊張到松弛的心理變化。”周曉竺解釋說。
“哦,明白了。——好,祝賀你!”我和學生們再一次向她報以熱烈的掌聲。
“今天,第二位‘佳作亮相’的是蔡峰同學。”我說,“別看蔡峰同學平時的作文好像不怎么樣,但我想他今天的作文可能會打動在座所有同學的心!”
蔡峰的作文題目是《靈魂的搏斗》,寫的是初一的時候一次老師收隨筆,他因為沒有寫,便隨便抄寫了一篇交了上去。那天,老師評講隨筆,表揚了堅持認真寫隨筆的同學,蔡峰卻感到了弄虛作假的羞愧和痛苦:“我的臉紅得像太陽一樣,耳朵也紅得像火。此時,我緊張萬分,恨不得馬上下課,這可是我認識李老師以來第一次盼望語文課的下課鈴!……我失去了一顆誠實的心。雖然李老師一點兒都沒有點名批評我的意思,甚至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我交上去的隨筆是抄襲的,但我仿佛覺得全班每一個同學都在用輕蔑的目光看著我……”沒有掌聲,整個教室一片沉默。可能學生們的心還停留在蔡峰“靈魂搏搏斗”的戰場上……
“剛才我采訪了周曉竺,現在我把采訪蔡峰的任務交給同學們。大家對這篇佳作有什么看法,可以向蔡峰同學提出。”我說。
我的話音剛落,胡夏融同學舉手了:“我認為這的確是一篇佳作,我聽了以后很感動。但是我認為這篇文章也有不足。剛才我聽得很清楚,蔡峰說“我的臉紅得像太陽一樣,耳朵也紅得像火’,這里,蔡峰用顏色來寫自己的心理活動,我認為不妥當。因為,一個人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臉發燒,但不可能看到自己的臉和耳朵很‘紅’。”
我馬上問蔡峰:“你認為胡夏融同學的這個意見怎么樣?”
蔡峰真誠地說:“很好,我非常感謝他!”
這時,掌聲終于響起來了。
兩篇佳作念完了,我小結道:“剛才的兩篇文章,當然不能說已經完美得無懈可擊。我們之所以認為周曉竺和蔡峰的作文是‘佳作’,那是因為這兩篇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仿佛知道我要說什么,學生們情不自禁地一起說了出來:“真誠!”
“對!”我高興地說,“內容真實,感情真切,是這兩篇文章最突出的優點,也是所有優秀文章的靈魂!兩位同學所寫的事都是生活中極普通、極細微的小事,這尤其值得表揚。當然,應該說這次不少同學的作文也有這個特點。比如說,周月同學寫自己為在體育課上叫同學的侮辱性綽號而感到愧疚;張蕭文同學寫他忘了給遠方不認識的朋友寄信;崔濤同學寫對母親的愧疚;王君玲同學寫自己因情緒不好卻冷淡了同學;劉琛同學寫自己有一次忘了給修車帥博說聲謝謝;陳墨同學為那次忘了做班上的清潔而內疚;呂方繼同學寫自己一次在十字路口闖紅燈的經歷,他在慚愧的同時,很自然地聯想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不能亂闖紅燈’的道理。……這些同學的文章都應該受到表揚,因為他們首先有一顆童心!”
接下來,作文評講進入第三個板塊——屏幕上出現了四個大字“片斷欣賞”。
我說:“和每次作文一樣,雖然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個同學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筆。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些同學作文中的‘精彩片斷’。”
十幾位同學依次上臺朗讀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斷(這些片斷,我都在作文中用紅筆—一勾劃出來)。在這過程中,我適時通過電腦在屏幕上打出這些片斷的內容并進行歸類——
有的在動作描寫中融入心理描寫:“……當時,教室里一個人也沒有,王磊的文具盒靜靜地躺在桌上。風吹得很猛,教室里的桌椅被吹得直響,我就盯著那文具盒。我知道那里面有一支很漂亮的筆,而且似乎很貴。我四下望了望,似乎沒有什么人,確切地說,沒人知道我在教室里。突然,風猛地一吹,只聽‘吱——嘭!’,門被關上了,我一下子抓起文具盒就往地上摔,那支筆一下滾了出來。我將它撿起來,仔細觀察著:我似乎看到了王磊的臉——一張因剛剛欺負我而幸災樂禍的臉,我不知從哪兒來的‘勇氣’,一下子又將它摔在地上,連同那文具盒狠狠地踩了又踩,直至看到那塑料的文具盒裂開,破了。又一陣風吹進來,我覺得心里快活極了!”(于若玲)“……我終于把她孤立起來了。我心里樂滋滋的,就像一個為民除害的大英雄看犯人受罰一樣。突然,她盯了我一眼,我慌忙避開了她的眼光。可她孤零零的樣子、茫然的目光卻深深地印人我的腦海,我急速地跑動在球場上,試圖忘掉這一幕,可它就像幽魂似地緊緊纏繞著我,像一場恐怖電影令我久久不忘,將我拋入它的陰影里。”(彭瑩)
有的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寫心理:“當我聽見售票員在叫乘客買票時,我緊張起來,我的心就像一臺正在行駛的汽車的發動機一樣,突突地跳個不停。”(黃易浩)“看著他幫我做著這一切,我的心里翻騰著感激的浪花。”(冷歡)
有的通過想像寫心理:“我終于沒有給她寄信去。我內疚極了,仿佛看見她一天天忙著希望到收發室去找她的信,又一次次滿臉失望地離去……”(張琦耘)“我手中的筆在卷子上艱難地滑動著,那些題獰笑著,對我擠眉弄眼,好像在說:‘真笨,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起!’”(王倩蕓)
有的通過景物描寫來烘托自己的心情:“風還在不停地刮著,雨還在不停地下著。我的心在這風雨中更顯得沉重。”(盧星月)
學生們在讀自己的作文片斷時,我便引導大家歸納心理描寫的種種方法,而這些方法都是從學生作文中總結出來的,使學生們特別容易理解和掌握。
除了心理描寫,我還請幾位學生念了他們各具特色的片斷――
黃芪的作文首尾照應不錯:(開頭)“冰糖總是白如玉,可心靈為什么不能總是白如玉呢?——這是我一直不明白的頭號大問題。”(結尾)“唉!為什么冰糖能夠永遠白如玉,而心靈卻不能呢?”
張楊以一個物件引出話題:“它,一顆晶瑩無假的雨花石正靜靜地躺在我的手心,無聲地講述著一個故事……”
好些同學語言幽默:“因為我很討厭我的同桌,所以不管她說什么,我都反感。比如,她說她和黃繼光是同一個家鄉的人。我就有意說話來氣她:‘這算什么!你和黃繼光的關系還不如我呢!’‘為什么?’她居然大真地問我,于是我毫不客氣地說:‘因為我和英雄都姓黃了”(黃璐莎)“當時,我對班主任的印象特別不好。他是男的,姓黃。他可真是姓如其人。他的皮膚是黃的,食指與中指被煙熏得焦黃,一說話便露出滿嘴黃牙,他經常穿的白襯衣也早已洗得發黃。總之,他的一切都似乎與他的姓分不開。”(向楠)“可能我當時‘腦子里有點貴恙’,總愛欺負他。我就像帝國主義,他就像東亞病夫。但是東亞病夫的病總會好起來的,沉睡的獅子終于站起來了。他終于憤怒了,向我這個帝國主義發起了反攻……”(汪熠)
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先后有近二十個學生登臺朗讀自己的作文片斷。
作文評講課的第四個板塊叫“咬文嚼字”。我在屏幕上打出了我從這次學生作文中找出來的一些語句——
記憶憂新 恍然大吾 說出真象 失去連系
結果他受到嚴歷的批評。他是一名從農村來的。
我還深深地體會到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自己去動手,不要老是依賴別人,這樣
既使自己得到的成果自己心里也會很踏實的。
一張舊舊的車月票,早已不知去向,可留在我腦海里的,卻遠遠不止這些……
我讓學生們互相討論.找出這些語句的錯誤所在并提出修改意見。面對這些自己作文中出現的錯字病句,學生討論得特別熱烈。最后,這些錯字、病句被全部改正。
“咬文嚼字”一完,第一堂課便結束了。
第二堂課一開始,便進人第五個板塊:“病文修改”。今天所提供的兩篇病文如下——
內心深處的譴責
馮 穎
丁零零,下課了。“速度!”我發出了第一聲。五秒鐘收拾完書包,十秒鐘后我已經跑下了樓。今天全興隊客場作戰打延邊敖東隊,三點鐘便開戰了,現在回去還可以看下半場。一 想到這,我的心早就飛到電視里去了。
來到停車場,看到黑壓壓的自行車,我的頭都脹了。好不容易找到了車,一看表,糟糕,又過了五分鐘,看來只有飛車回家了。討厭,那是誰的車,怎么老把我的車子鉤著,我心急如焚,管它三七二十一,扯出來再說,我用盡全身的力氣,終于大功告成了。只聽“咣當咣當”的聲音,一排的車子,在我的雙手下全都躺下了。我頭也未回大步流星地飛車回了家……
躺在床上,我怎么也睡不著,腦中反復出現白天的那一幕,像放電影一般。我心中非常難受,索性起床來到窗邊,看天外的星星。今晚的星星與往日的大有不同。平時星星總是那樣的耀眼,而今天似乎特別黯淡。“啊!連星星都在譴責我。”我自言自語道。忽然,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有一個同學正在艱難地扶起那一輛輛被我掀倒的自行車。不,那不僅僅是自行車,那是一顆墮落的童心。我迷迷糊糊地進入了夢鄉,眼角還閃爍著幾顆淚珠——那是悔恨、愧疚的淚珠。
也許這輩子我都不會原諒自己,這件事已深深地刻入了我的內心世界。
現在我說出了這件事,心里要好過一點,那一塊壓得我喘不過氣的石頭,終于被我甩掉了。我相信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我的最后一次。
我生命中的原子彈
李 翱
可能是這類似的題目寫得太久了,從小到現在有幾年歷史了,是個老話題了;也許是這類似題目寫得有點多了,雖然每次都換題材,一次比一次長,但都未跳出舊框框,感覺好陳舊。我都有點模糊,慚愧的范圍包括哪些事,因此提筆前特地翻了翻字典。也許我曾經有意無意地話傷害過別人,當自己發現時,也自責并提醒自己說話要注意,但都沒有勇氣說聲對不起來安慰對方。時間和寬容讓我們再次站在一起,因此安慰了我的慚愧。雖然這次我做清潔沒有盡到我應盡的職責,受到了批評,但往后我會用行動來彌補現在的過錯,新的成績會讓大家原諒我,我的慚愧會變成新的起點……。有一件事給我帶來的影響極大,危害如同原子彈,與其他瑣事相比也就只是扔錯方向的手榴彈。
這件事從踏進初中校門,至今我都一直在做著。這件事不僅僅是讓我感到無地自容,還影響我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步。我想,越往后的日子它暴露的危害就越吃不消,也無法挽回。其實這件事很小,那就是消磨時光。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前人說了很多,我也聽過一此,只是它沒有變成我的行動。有時作了堅固的思想防線,卻被聽一首歌的欲望激得粉碎。可是 只有五分鐘、十分鐘,但日復一日我又浪費了多少青春。每次于這些事,我還沉醉在快樂之中,也不需找理由就短暫放縱了自己。“只是一會兒”我總對自己這么說。有時清醒都無法克制目己,像毒癮發作。在這點上,我的意志真是“太堅強了”!跟李老師學了要兩年了,都還沒能戰勝自己,我感到好對不起。
聽著張惠枚的歌,調子沒味,詞卻在我心中改了:“我很想哭但是哭不出,等到分數下來,淹未我的心痛襲來,老師絕望地離開,父母淚流下來。我哭了考試不重再來,我就這么等待,舍不得已春去秋來,在校園之外,我在哪里存在。”
修改仍然是以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生們首先—一指出兩篇文章的錯宇、病句,并提出修改的意見,然后,就這兩篇義章的內容和寫法各抒己見。
學生們的討論非常熱烈,發言也十分踴躍。特別令人高興的是學生們敢于提出不同看法,并勇于展開觀點的爭鳴。比如,對第一篇文章,有的學生認為不真實,但馬上就有人提出取自行車時碰倒別人的自行車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怎么會不真實?另有一些同學則認為碰倒別人自行車的事本身是真實的,但后面的有關描寫則是虛假的。又比如,對第二篇文章結尾改流行歌曲歌詞的寫法,有人認為可以,有人則認為不太好,等等。對于學生的爭論,我不急于作結論,而是讓他們充分發表意見,并讓作者本人也參與討論,讓他們談談自己寫作時的想法和現在的認識。
學生們相對比較一致的意見是:第一篇文章,語言較流暢,但某些地方不真實,而且有不少俗套的描寫。特別是第三自然段,讓人感覺很假。如有學生說“我迷迷糊糊地進入了夢鄉,眼角還閃爍著幾顆淚珠——那是悔恨、愧疚的淚珠。”這一描寫就不真實,“入了夢鄉”怎么知道“眼角還閃爍著幾顆淚珠”?第二篇文章內容真實,但詳略不當(第一自然段完全可以刪除),語言毛病太多,而且沒有具體寫一件事。
在談到作文中的描寫虛假時,我看到作者的表情很尷尬。于是,我向大家講了自己初中時代寫作文時有過的弄虛作假的毛病。我舉了一個例子:“在一次運沙土的勞動中,我的勞動工具是軸輪車,空車返程時,我在馬路上滑行軸輪車,這是違反交通規則的,因此被執勤人員把輪輪車砸壞了。可是老師布置我們寫作文時,我卻說自己是為了多裝沙上而壓壞了軸輪車。這樣撒謊的作文,居然還得到老師表揚!”
我語重心長地對學生們說:“所以,我原諒一些同學在作文中說假話的錯誤,因為你們畢竟還不成熟。但是,同學們應該明白,學作文的過程也是學做人的過程。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作文中徹底拋棄任何虛假!”
討論結束時,兩位作者發言感謝同學們的幫助,他們分別談了自己的收獲,并提出了初步的修改意見。
作文評講課的第六個板塊是“昨夜星辰”。這是一個很受學生歡迎的板塊,因為學生們都想知道,以前李老師的學生是怎樣寫同類作文的。這次入選“昨夜星辰”的作文,是我十多年前教過的一個名叫沈建的學生的文章。
我開始給學生讀這篇文章——
我想說聲“謝謝”!
樂山一中初87級1班 沈 建
我徘徊在“寰球”理發店門口。
媽媽也真是的,一天到晚總催我去理頭。難道她還不知道我素來害羞的性子?這理發店可不比那商店,貿然進去,倘若“客滿”,好半天無人問津,讓你等也不是,退也不是,豈不難堪?
這不,我正漫步于理發店門口進行“偵察”呢!我探頭探腦地從店門口往里一瞧,忽然從門里鉆了個頭出來:“小朋友,理發?”我驚了一下,他,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操北方話的老人。“嗯!”我點點頭,臉有些發熱。“進來吧!”他笑著說。
進了門,我心里異常輕松,先前那種徘徊時的沉重步伐變得輕盈起來。這位老人多好啊!我想著。“這兒坐,好!”他給我披好了圍單,然后用雙手輕輕地按了按我的兩肩,接著又操 起電推子。他身子稍一欠,像對小孩說話一樣,在我耳邊問:“小朋友,長些還是短些呀?”“短點。”我實在是拘束不起來了,同時也感到了他的可笑而又不失親切,或許是因為他的話語中有那種哄小孩子的語氣吧!我似乎變得天真起來,好像又回到了幼兒園時代。
電推子在頭上“呲呲”地響著,鏡子里的老人,在圍著鏡子中的我轉。我似乎覺得這太不應該了!他的那雙手,那雙裂著許多口子的大手,輕柔地按著我的額頭,撫著我的面頰,舒服極了。
不一會兒,溫暖的水又在我頭上嘩嘩地淋著,我開始下意識地皺了一下眉頭:不僅僅因為閉著眼,更因為我等待著粗硬的十指在我頭上橫七豎八地“蹂躪”,讓人痛得“咬牙切齒”。可是,今天落到頭上的,卻是一雙那么溫暖而又溫柔的大手,在頭上搓揉著,輕輕的癢癢的,愜意極了……于是,一種莫名的感情涌上了心頭,那是一種讓人感動的心情。
我交給了老人一元錢,“補你五毛。”他親切地說著,找零錢去了。剎那間,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際,由模糊而強烈:要不要給他道個謝?是呀,是呀!道謝給這么慈祥的一位老人。可是——那是多么難為情的事啊!對他說聲“謝謝”么?在座的各位會怎么想?同齡人更會暗自嘲笑:多么可笑!理了發,居然還要說“謝謝”!嗤!怎么說得出口?因為他們認為,別人為自己理發是天經地義的——給了錢嘛!因為他們覺得這“玩意兒”過時了,沒必要!因為他們覺得這只有在電影中才有,而現實中真這么做未免太做作,太可笑了!的確,我并沒有得到比別人更多的照顧,但顧客與店員之間的關系難道僅是金錢上的關系嗎?……倘若我還小,我可以奶聲奶氣地說:“謝、謝、叔、叔!”倘若我已經是大人了,我可以瀟灑隨意地說聲:“麻煩了!”可為什么我、我們80年代的中學生就沒有這種禮節呢?
‘“給,拿好!五毛。”親切的話語又響起了,我似乎于心有愧,低著頭,在接錢的一瞬間,心中說了聲:“謝謝!”接著,又像是怕人聽見似地溜出了門外。我很軟弱,因為我最終沒能把“謝謝”說出口。因為我最終沒能打破我們中學生當中不少自以為“開放”而買際上是陳舊的那些思想框框。
唉!盡管如此,我還是想說聲“謝謝”,真的!而且,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一次發誓:下次理發一定要去找那位老人,并且——一定要說聲:“謝謝!”
作文讀完了,我評論道:“沈建同學的這篇作文所表現的心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但是,很少有人將其寫入作文,因為我們有的同學總是習慣于寫‘有意義的大事’。在有的同學看來,今天既沒有植樹,也沒有歌詠比賽,怎么寫得出作文呢?好像不學雷鋒就沒法寫作文。其實,只要是生活中發生的事,都可以寫成作文;而且,生活的美往往蘊含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沈建的這篇文章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看著學生們若有所悟的神情,我突然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沈建同學也被李老師請到了我們的課堂。只不過當年的小同學,今天已成長為小伙子了!”
迎著學生們熱烈的掌聲和驚喜的目光,沈建同學從后排走上了講臺。
我和沈建握了握手,說:“-看就知道你今天剛理了發。順便問問,你現在理發是否都要對師傅說聲‘謝謝’?”
“那當然。”沈建毫不猶豫地答道,“因為這是對師傅起碼的尊重。”
我對學生們說:”你們還有什么問題,盡管向沈建哥哥提出來。”
有幾個學生分別向沈建請教了一些寫作上的問題,沈建—一作了回答。
我請沈建對大家說幾句話。他說:“我很遺憾我只是李老師的‘昨夜星辰’,我很羨慕你們。剛才聽了你們的優秀作文,我感到你們現在比我當年讀初二時強多了,不,當年的我簡直不能和你們現在比。我相信,你們今后一定能夠比我現在有出息!”
我說:“沈建現在也很有出息呀!他現在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同學們今后要打官司可以去找他!”
聽了我的話,沈建笑了,學生們也笑了……
作文評講的最后一個板塊是“教師試筆”。我開始懷著真摯的感情向學生們朗讀我的文章——
無法回避的一雙眼睛
早晨,我和學生正在早讀,教室們外響起了一聲:“報告……”
我一看,是任安妮。我眉頭一皺:她又來遲到了!于是,便對她說:“在外面站一會兒!”
她的眼睛怯怯地看著我,嘴唇似張又閉,好像要向我解釋什么,但終于沒有開口,便順從地站在了教室門外。
我和學生們繼續早讀……
任安妮是初一下期從遂寧轉學來到我班的。她身材瘦弱,臉色蒼白,說話細聲細氣。她的學習較差。可能是由于身體不太好,常請病假。但是,給和同學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愛遲到。我曾把她母親請來,向她反映任安妮這個老毛病,并問她是不是任安妮有什么特殊困難。她母親說,沒有什么特殊困難,就是任安妮在家動作太慢,磨磨蹭蹭地耽誤了不少時間。于是,我多次找任安妮談心,要她養成雷厲風行的好習慣。但她仍然常常來遲到。
任安妮在外面大概站了五分鐘,我想到如果校長看見了恐怕不太好,便叫她進來。她進來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想坐下,我說:“誰讓你坐了?再站一會兒!”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