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快速規范答題復習
② 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典例精析
【例一】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XX年高考全國卷一)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解析】此題選擇的是比較常見的一首七言絕句——張籍的《秋思》,并且舉出了王安石的評價,也算是一種提示。6分共兩問,設問指向明確。第一問“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有些考生可能對“細節”有點陌生,實際上就是指后兩句“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所體現出的思想活動和行動表現中的“行動”——“又開封”;“析”至少應該解釋一下含義。第二問“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問得平常樸實,學生容易回答出來:作者開封,顯然是查看這封因時間“匆匆”、托行人捎轉的書信中是否有遺漏的內容,以便再補寫上,千言萬語,惟恐漏掉了一句,從而顯示出了作者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以及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參考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尋常的)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例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XX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解析】
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說“失”
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第三聯是說紅日緊貼尚未退盡的夜色在江面升起,舊年還沒過完而江面上已經春意盎然。此聯看似寫景,而晝夜輪回、季節更替、時光流逝、游人未歸的思鄉之情已經暗寓其中。 第一問2分。只要說出所選擇的字的好處即可,不要求說另一個字的不好。如有學生比較了高下,或認為兩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應給分。但只說哪個字好,或兩個字都好,沒有回答為什么,不給分。 第二問4分。解釋意思2分。把晨光說成夜景扣1分。舟次鎮江是看不見海的。古人用“海”字與今人不同,此處不要求落實,故“海”字不設扣分點。分析情景關系2分。
訓練平臺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上 葛天民
連天芳草雨漫漫,贏得鷗邊野水寬。花欲盡時風撲起,柳綿無力護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