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攻略(二)
《撿貝殼的孩子》:在撒滿彩色貝殼的海灘/一個孩子撿了一個/又將它丟棄——/他一心想找到心中最美麗的貝殼/夕陽西下/伙伴們早已撿滿了滿滿一籃/而他/仍然在海灘上尋找,尋找……
這是一首小詩,詩中孩子的形象非常美,從他執著地尋找美麗貝殼的行為中,可以發掘出“追求完美”的立意。
分析內在聯系
多則材料作文題,材料之間一定存在著多種關系,有的相同,有的相異。對這類材料,要運用辯證思維,從現象深入分析本質,抓住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材料的主旨。立意時,可以就幾則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寫作重點,也可以把其中一則材料的主旨作為文章的中心,適當的提及其他材料。如下面由二則材料組成的作文題: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高速公路往往會在一段筆直平坦的道路后有意設計一個起伏很大的限速彎道,其目的是使開車的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避免由于很長時間高速行駛所形成的方向上的慣性而造成視覺上的誤差。
材料二: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繡花針穿線的時候,穿針者越是全神貫注的努力,他的手越會抖得厲害,線也越是不容易穿入。在醫學界,這種現象被稱為“目的顫抖”,意思是說,目的性越強越不易成功。
要求全面理解以上兩則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
材料一強調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精神處于緊張狀態,不能有絲毫的松懈;材料二強調做事不能太有目的,不能太緊張,要適當地放松自己。兩則材料從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深入分析其內在聯系,又存在著統一性。這統一性就是材料的主旨所在,由此可得出如下立意:張弛有度,乃成功之良策;既要緊張,也要適度輕松;既要集中注意力,又要分散注意力等。
3、寫作指導
材料作文在審題時以仔細閱讀所給材料,把握材料所反映的本質性的問題為出發點,只有把握材料的本質內涵,我們才能做到與出題者所命的“意”更接近,從而寫出更符合要求的文章。審題是否準確、立意是否得當是評判給材料作文高下的第一關,若審題錯誤、角度失當,即平時所說的“跑題”,那么即使你的文章結構再嚴謹,論證再充分 ,描述再生動,事例再豐富新穎、語言再優美流暢,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了。所以要想取得好的作文成績,就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一眼看透材料的關 鍵與實質。
4、例文評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的文章。
有個人買了一件珍貴的瓷器,店員用破布將瓷器纏了起來,把它裝在一個大紙箱里,并在大紙箱的空隙里塞滿了廢紙屑。這個人覺得這些廢紙破布沒有用,而且是累贅,就將它們拿出來扔掉了。結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讀這則材料,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