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語文提分策略:病句
句中“不合法、不透明”與“暗箱操作”語意重復,這是定語贅余。 例(27) 不少學生偏食、挑食,導致蛋白質的攝入量偏低,鈣、鋅、鐵等營養素明顯不足,營養狀況不容令人樂觀。
句中“容”意為“讓”,“令”意為“使”,二者語意重復,這是狀語贅余。 例(28) 艾滋病有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等三大傳播途徑,我們需要采取緊急行動制止它的傳播,否則不采取緊急行動,將會迅速蔓延,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 句中“否則”意為“如果不是這樣”,與“不采取緊急行動”語意重復。
句子成分贅余無外乎以下幾種類型:一是修飾語疊床架屋;二是詞語的同義重復;三是結構上出現不該有的成分;四是修飾語與中心詞重復。 句子里各個成分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不符合語法規則,造成結構混亂。主要有:
(一)句式雜糅
句式雜糅是把能表達同一個意思的兩個不同句式套接在一個句子中。
結構混亂 例(29) 在質量月活動中,他們圍繞以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心,進行了綜合治理,尤其加強了對工藝流程、驗收程序的監控。
例(30) 讀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橋》,讀者就會被這詩一般的語言所譜寫的回憶夢幻曲所感染,使讀者感到余味無窮,不忍釋手。 例(31)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看,國民閱讀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比閱讀率較高的國家可以發現,主要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9)至(31)句均為句式雜糅,(29)句應刪去“圍繞”,或將“圍繞以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心”改為“圍繞提高產品質量這一中心”。(30)句應刪去“使讀者”,或在“使讀者”前補上“這篇文章”。(31)句應刪去“顯示看”,或刪去“根據”和“看”。 (二)層次混亂
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說起了別的,或者把上句主語以外的成分用來作下句的主語,因此糾纏不清。
例(32) 恐怖分子的陰謀活動是應當加以揭露,而且能夠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說,誰“加以揭露”,當然是“我們”,但這個詞隱而未現,正式主語應當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陰謀活動”。可是下半句的“能夠把它揭露的”主語就不可能還是“恐怖分子的陰謀活動”,而只能是“我們”。這一句應該在“是應當”前加“我們”。 清晰明確,是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如果語意令人費解,或者不能表達確定的意思,就會造成表意不明的錯誤。表意不明的語病主要有:
表意不明 (一)詞語缺少必要的語境限制,造成歧義
例(33) 由于適當的溫度有助于化學反應速度,工期將選在氣溫較高的5、6月份。 句中的“有助于”,既可以理解為“加快”,也可以理解為“減慢”。根據后句的意思,應在“化學反應速度”前補上“加快”。 (二)標點符號使用不當,造成句子表意不明
例(34) 某人接到一學術會議秘書組來函,信上說:只要你單位同意,報銷差旅費,安排住處,領取大會出席證的問題可由我們解決。 該句有三種理解:(1)只要單位同意,其他問題都由會議方解決;(2)單位負責報銷差旅費,會議方負責安排住處和出席證的問題;(3)單位負責差旅費和安排住處,會議方只解決出席證的問題。這個病句是由于標點不當,“同意”的賓語究竟切分到哪兒搞不清楚。 (三)交代或指代不明造成歧義
例(35) 王林呆在實驗室里半個月,好像與世隔絕了,所以他回到家,強迫著自己看了十天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