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①主語后置 例: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于“歷歷”、“萋萋”之后,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
②賓語前置 例:杜甫《月夜》詩:“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濕云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象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著幽香的蒙蒙霧氣仿佛沾濕了她的頭發,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里的“濕”和“寒”都是所謂使動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
③主、賓換位 例: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也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這種主賓換位的詞序表面上仍是“主——動——賓”的格式,但在意義上必須將它倒過來理解。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林暗風驚草)等。
④定語的位置
在偏正詞組中,定語在前,中心語在后,這是古今漢語的一般情況。詩詞曲定語的位置卻相當靈活,往往可以離開它所修飾的中心語而挪前挪后。
a定語挪前 例:王昌齡《從軍行》詩:“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門關,為“玉門關”的同位性定語,現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劉叉《從軍行》詩:“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聞橫笛聲)都是同類的例子。陸游《晝臥》詩:“香生帳里霧,書積枕邊山。”(帳里生香霧,枕邊積書山。)
b定語挪后 例:《春夜喜雨》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錦官城花重)
⑤ 以賓語面貌出現的狀語 例如:杜甫《秋興》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朝暉中千家山郭靜,日日于江樓翠微中坐。)李商隱《安定城樓》詩:“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永憶江湖白發時歸。)
(三).設問及解答
1.分析關鍵詞型:對關鍵詞語的品味(含義及表達作用)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例:閱讀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問:“暗”、“驚”、“尋”、“沒”四字妙在何處?答:這個“暗”字既透露了朦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驚”字不只是風吹草動,而且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尋”字說明昨晚夜射是誤會;“沒”字把將軍射藝高超、臂力驚人的形象描繪出來了。
2.分析關鍵語句型:對關鍵詩句的理解(含義、色彩、情味、效果等)
解答要領: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