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指導教案
3、棄易抓難,本末倒置。常用字、次常用字以外的難字、生僻字,不在考查范圍,如果考題中出現難字,往往是用來作“陪襯”的,考生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字上。如被難字難住,就考砸了。
(四)備考策略:
要“正確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關鍵在于重視積累和講究方法。
1、積累多音多義字。
普通話的常用字中有三四百個多音多義字,造成多音多義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是詞性不同而異讀。例如“相”,作名詞語素時讀“xiànɡ”如“相貌”,作動詞語素時讀“xiānɡ”如“相看”,作副詞時也讀“xiānɡ”,如“互相”。再如“難”,作形容詞語素時讀“nán”如“困難”,作名詞語素時讀“nàn”如“災難”。
二是由于詞義不同而異讀。如“看”,“看見”讀“kàn”,“看守”讀“kān”;“差”,“差距”讀為“chā”,“差勁”讀“chà”,“差使”讀“chāi”;“惡”,“惡心”讀“ě”,“惡意”讀“è”,“可惡”讀“wù”。
三是文白不同而異讀。如“薄”,組成書面語匯讀“bó”,口語中讀“báo”。
多音多義字是高考的熱點,我們一定要注意多積累,把平常遇見的多音多義字分類記下來,也可常翻閱字典,把常見的多音多義字摘錄出來,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看。
2、積累容易讀錯的字。
漢字中有不少形體相近的字,很容易讀錯,如懦(nuò)、嚅(rú),羸(léi)、贏(yíng),肓(huāng)、盲(máng)。一些形聲字由于偏旁已不能準確反映該字的讀音,如果還按聲旁讀,就造成了誤讀,如“獺”錯讀為“lài”,“莠”錯讀為“xiù”,“綻”錯讀為“dìng”。一些同學常常根據同一聲旁的某一字的讀音類推其他字的讀音,如“拙”讀“zhuō”,“咄”、“絀”也都讀成了“zhuō”。漢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與讀音聯系不是那么緊密,因此我們只有常查字典,日積月累,分類整理,才能將字音讀準。
3、要重視課本中的詞語。
近年來,課本詞語或與之相關的詞語在試題中的占有量有增大的趨勢。要正確識記教材課文和注釋中的詞語,特別要注意其中容易讀錯音的字,并以此展開,擴大復習的涵蓋面。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成語中的某些通假現象的文字的讀音及古今異義字的讀音是否還要求變讀。
(五)答題技巧:
1、排除為主。因為設題一般為“全對”或“全相同”,只要某項很有把握發現一個“錯誤”或一個異類,就果斷排除或選擇。
2、遇生判對。考試有時遇見一個或兩個較為生僻而自己一點都不熟悉的注音,一般可將字視為正確的注音處理(此為取巧,不可視為規則)。
3、遇熟謹慎。越熟悉的越要小心,千萬不可想當然,被習慣蒙蔽,要有根據。
4、擴大組詞。遇到多音字或形聲字拿不準時,可多組詞,喚醒記憶或增大甄別依據。
【高頻考點解讀】本專題主要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常用”二字,強調的是學過的或應該掌握的內容,更貼近實際和生活,并不意味降低對語言表達技能的要求。語音的考查只要求識記字音而不要求拼寫。即側重于考查識記、辨別、確定漢字字音的能力,準確地判斷其正確與否。能力層次為a級,一般占3分。
考查現代漢語中的常見常用字音,一般以《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及《普通話異讀詞審查表》為命題依據。常用字共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XX年語音試題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讀錯的字,采用的題型是選擇題,類型有:①選擇字音全部正確的;②選擇字音有錯誤的;③選擇字音全部相同的。試題題面可出現也可不出現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