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專題復習41
解析:題干要求將長句改寫成三個短句,分析時先從原句中辨識分解出三個表述對象:安理會、海灣四國、以色列,再將原句中的修飾成分歸納到這三個行為主體上來:建立新的居民點的是以色列,提出聯合報告的是海灣四國;通過這一報告的是聯合國安理會。最后通過對原句的意思的理解,理清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因此,答案可寫成:以色列在占領區建立新的居民點,海灣四國提出禁止以色列這一行為的聯合報告,聯合國安理會昨天通過了關于這一報告的決議。
【例2】將下面四個短句改寫成一個單句,內容不能省略,但詞語可作適當刪減。
遼大祖耶律阿保機掘興于東北,他把東北許多少數民族都統一在遼政權之下。元世祖忽必烈結束了數百年分裂割據局面而統一了全中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舉兵反抗遼政權的民族壓迫政策,推翻了遼朝,建立了金朝。耶律阿保機、忽必烈、完顏阿骨打都應列入中華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之中。[來源:學+科+網]
解析:題中所給的四句話中,前三句構成了并列關系,而第四句中的“耶律阿保機、忽必烈、完顏阿骨打”也是并列的關系,這樣就可以考慮將前三句中的內容分別作“耶律阿保機、忽必烈、完顏阿骨打”的修飾限制成分。那么不難看出,第四句是所給的四個短句中的主干句,然后再對前三句加以改造重組,讓原句中的成分分別作“耶律阿保機、忽必烈、完顏阿骨打”的定語,為了使語句更加連貫暢達,可以加上一個表復指的代詞“他們”。這樣,答案就可擬定為:倔興于東北而又把東北許多少數民族都統一在遼政權之下的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結束了數百年分裂割據局面而統一了全中國的元世祖忽必烈,舉兵反抗遼政權的民族壓迫政策而推翻了遼朝建立金朝的完顏阿骨打,他們都應列入中華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之中。
2.散句變整句型
整句是指語言形式勻整,結構大致相同的一組句子,其表達效果是富于節奏,音韻和諧,表意強烈,極有氣勢。整句主要指的是以對偶、排比等形式出現的句子。散句是指結構不整,句式不同,長短參差的一組句子,其表達效果是富于變化,能夠自如地表情達意。從近年的高考試題看,主要考查的是把散句變為整句,這是因為從書面語這個角度看,整句的藝術表達效果要遠遠優于散句。散句變為整句,關鍵就是把散句變成對偶或排比的形式,而對偶或排比的要素又是重復詞語和結構。因此在變換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兩個環節,一是要構建相同的詞語和結構,二是要增加或刪除部分詞語。
【例3】將下面的句子改成整句。
草鞋穿在八路軍腳上,八路軍把日本鬼子趕下了海;解放軍戰士穿草鞋,把蔣家王朝踢下臺;如今八連穿草鞋,香風毒霧一定會被他們踩在腳下。
解析:由散句變為整句,就是將散句通過重新構建變成對偶句或排比句。分析此題,有三個分句,可以構成排比句。再分析這三句話,第二句是名詞“解放軍”做主語,該句的表達效果是最好的,可將此句作為“參照句”,把另外兩句改造成與之句式相同的句子即可。答案可寫為:八路軍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趕下臺;解放軍戰士穿草鞋,把蔣家王朝踢下臺;八連穿草鞋,香風毒霧一定會被他們踩在腳下。
3.重新組合型
重新組合型的試題,無論是高考題還是各地的高考模擬題,大都是屬于“因果”或“果因”之間的重新排列。一般情況下,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也有的是“結果”在前,“原因”在后。題目的設置往往是將原句的“因果”或“果因”倒置,因此,做好此類題的關鍵是分清原句中的“原因”與“結果”。與此同時,還應特別注意“原因”往往是由三個以上的 句子組成;而且句子之間有的還有先后、因果等關系,也應該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