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備考沖刺專題復習教案
【高考預測】
高考中對于文言實詞的考查,歷來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的失分率很高,其主要原因可能與他們學習文言文基礎知識不扎實有關。學習文言實詞,重在積累、掌握一定量的實詞是閱讀文言文的前提。對文言實詞的掌握,要以《考試大綱》中規定的120個實詞為中心,兼顧其他的重點實詞,尤其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
積累實詞,意在運用。解答文言文閱讀中分辨實詞詞義的題目常用的方法是:把給出的義項帶入相關的句子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答案。實際上這里要求具備的是一種根據上下文推斷詞語含義的能力,在推斷的過程中始終要注意:詞不離句,句不離段。
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要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角度去分析它。要通過學習,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其中學習和考查的重點在于引申義。另外,還應當注意區分古今詞義的差別,特別要注意不要把古代漢語的兩個單音節詞誤釋為現代漢語的一個雙音節詞。
【知識導學】
文言實詞是構成文言文的主體,是理解文段的關鍵,與文言虛詞相比,它數量多,表意性強,變化性大。"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包含著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這些文言實詞是中學生常見的實詞,而不是生僻難懂的;二是這些文言實詞的含義是在上下文中表現出來的,而不是脫離上下文的4.注意偏義復詞現象
所謂偏義復詞,京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的詞,其中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只作陪襯,如《孔雀東南飛》中"晝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親父兄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義,"公姥"只有"姥"的意義,"父兄"只有"兄"的意義。如果不解依據上下文看出它們是"偏義",就會理解錯誤。
5.要注意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在文言中是常見的語言現象,應根據具體語境作辨別。如"舉世混濁而我獨清"中的"舉"是"全"的意思(與"獨"相對);"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中的"舉",根據前后文,應解釋"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