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備考沖刺專題復習教案
【錯誤解答】 ①于是請求李氏回家。②學者應當達到這個地步就停下來啊!③特地認為它是舊有的東西而特別珍惜它。
【錯解分析】 一是沒有弄清古代漢語中“乞”、“學者”、“特”等詞語在文中的含義,二是對前后文理解分析不夠。只孤立地將某個句子進行生硬的翻譯。
【正確解答】 ①于是向李氏討取(這部書)回家。②學寫文章的人應當達到這個地步才罷休啊!③只因為它是舊有的東西而特別珍惜它。
專家會診
1.抓住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主要觀點,把握和理解作者的對人和事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2.分析作者所用來證明觀點的材料,是正面還是反面,有什么作用,是概寫還是略寫。
3.注意翻譯、理解,說明應該符合作者的思想傾向和表達目的。
【典型習題導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也。年七歲喪母。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鄰里聞冬,為之罷社。年二十,游學南陽,止張奉舍。奉舉家得疾病,無相視者,修親隱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為主簿,守高密令。頃之,郡中有反者。修聞融有難,夜往奔融。賊初發,融謂左右曰:“能冒難來,唯王修耳!”言終而修至。
袁譚在青州,辟修為治中從事,別駕劉獻數毀短修。后獻以事當死,修理之,得免。時人益以此多焉。譚、尚有隙。尚攻譚,譚軍敗,修率吏民往救譚。譚喜曰:“成吾軍者,王別駕也!弊T之敗,劉詢起兵漯陰,諸城皆應。譚嘆息曰:“今舉州背叛,豈孤之不德邪!”修曰:“東萊太守管統雖在海表,此人不反,必來。”后十余日,統果棄其妻子來赴譚。譚復欲攻尚,修諫曰:“兄弟還相攻擊,是敗亡之道也!弊T不悅,遂與尚相攻擊,請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譚又叛。太祖遂引軍攻譚于南皮。修時運糧在樂
安,聞譚急,將所領兵及諸從事數十人往赴譚。至高密,聞譚死,下馬號哭曰:“無君焉歸?”遂詣太祖,乞收葬譚尸。太祖欲觀修意,默然不應。修復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斂譚尸,然后就戮,無所恨!贝笞婕纹淞x,聽之。
魏國既建,為大司農郎中令。其后嚴才反,與其徒屬數十人攻掖門。修聞變,召車馬未至,便將官屬步至宮門。大祖在銅爵臺望見之,曰:“彼來者必王叔治也。”頃之,病牛官。初,修識高柔于弱冠,異王基于幼童,終皆遠至,世稱其知人。
(節選自《三國志•卷十一•魏書十一》)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學南陽,止張奉舍 止:住宿,落腳
b.辟修為治中從事 辟:征召
c.別駕劉獻數毀短修 短:詆毀,指摘
d.時人益以此多焉 多:增多,增加
答案:d 解析:多:推重,贊美。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母以社日亡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
b.①鄰里聞之,為之罷社 ②臣聞之胡齙曰
c.①無君焉歸 ②吾何辭焉
d.①其后嚴才反 ②則或咎其欲出者
答案:c 解析:前者是疑問代詞,哪里;后者是疑問語氣助詞,相當于“呢”。a都是介詞,表示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b都是代詞,代指這件事;d都是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