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模塊分類復習10
[解題思路]根據題干要求“必須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先要了解比喻辭格的基本特征,然后選擇好設喻的角度。一般有這樣三個角度可供選擇:“重理輕文”、“重文輕理”抑或“文理兼顧”等。
[參考答案]精通“數理化”,學好“文史政”,是確定智慧與高尚“交點坐標”的兩條軌跡。
[評點與探究]本題容易出錯的是贈言內容雖然符合題目要求,但沒有使用比喻辭格;或雖使用了比喻辭格,但贈言內容不符合題目要求。解題時必須在內容和辭格上加以綜合考慮。
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礎上的歸納和拓展,從兩個層面上展開:一是“修辭題”復習的注意點;二是高考“修辭題”的常見的四種題型和解題的策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行小結或歸納,這樣相關內容的掌握,效果可能會更佳。
二、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能力層次d級。近年來更多地趨向于簡答、仿寫、補寫題,重在考查在實際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和理解修辭手法的能力,常出現在試卷的第五、六大題中。在今后的高考試卷中,修辭方法的考查同閱讀、鑒賞結合,是重要的關注點;修辭方法與語言表達結合起來考查更是高考的發(fā)展趨勢所在,這或許又將是以后幾年修辭命題的一大熱點。因此,復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掌握各種修辭方法
比喻
1、構成條件:①比喻的本體和喻體是本質不同的兩類事物;②本體與喻體兩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點。由此可分析是不是比喻,例:①小玲長得象她的媽媽一樣漂亮;②看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時代;③母親覺得這個人好象有些面熟;④事實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⑤我們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
辨析:①句中“小玲”與“媽媽”是同類事物,不能構成比喻,僅是比較;②句中沒有用一事物比另一事物,只是再現記憶中的某些情景,屬單純的想象;③句沒有兩個事物,“好象”像表示一種猜測;④句兩事物實質上是同一事物事實結果與預料的結果,不是比喻,只表證實、等同;⑤句用的是“包袱”一詞的比喻義,不再看作比喻修辭。
2、修辭的作用: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或渲染,能使事物生動、具體、形象、以鮮明可感的印象;用作說理,能使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變得淺顯通俗、生動。
擬人
1、構成條件:擬人是賦予物以人的情態(tài)、感情或言行。
2、修辭作用:不僅可以使讀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借代
1、構成條件:
①本體不出現,而借用一個事物來代替;②本體與借體是密切相關的兩事物,存在著具體與抽象或部分與整體、專名與泛名、特征與本體等的關系。
2、和借喻的區(qū)別:①借喻的本體與喻體必須有相似性,借代的兩事物則必須有相關性;②借喻能加“像”等喻詞轉化為明喻,借代不能。
3、修辭作用:引人聯(lián)想,使表達的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夸張
1、夸張,是對客觀的人、事物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