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詞語和句式 教案2
a.長借官空車廄居焉 人多異焉
b.以治干稱 躬耕以養(yǎng)弟姊
c.收入常多于鄰境 力于仁義
d.言之明帝 追載縑帛以送之
10.以下全能表現(xiàn)孫謙政治才能的一組是( )
①清慎強記,縣人號為神明 ②郡居三峽,恒以威力鎮(zhèn)之
③布恩惠之化,蠻獠懷之 ④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⑤治煩以簡,獄無囚系 ⑥每去官,輒無私宅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1.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孫謙因為父親擔心自己將來有一天會離開所居官職,就躲避到歷陽,從事耕作以養(yǎng)活弟妹。
b.孫謙在做巴東、建平二郡太守時,對于原先搶掠的蠻人,都將 他們釋放回家。
c.孫謙在做寧朔將軍、錢塘縣令時,用簡便的方法處理繁雜的事務(wù),獄中沒有關(guān)押的罪犯。
d.孫謙在晚年依然努力實行仁義,自己所做的超過一般人很多,大家都很敬佩他。
12.翻譯下列語句
①謙將述職,敕募千人自隨。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附:參考答案
殲滅難點訓練
1.b[遇,應(yīng)解釋為“對,對待”。《鴻門宴》:“不如因善遇之”。]
2.c[節(jié)度應(yīng)解釋為“布署,節(jié)制調(diào)度”。]
3.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為池”中的“因”:依靠,憑借。a項中的“雖”都解釋為“即使”。b項中的“為”都是介詞,“替”。d項中的“而”都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4.d[注意,這一題的題干中的要求是“措施”。]
5.d
6.(參考)①胡人那邊有什么特別的謀劃,就秘密地將消息使祖逖知道。
②子弟們都親自耕田鋤草,挑擔砍柴。
7.b[這道題可以通過語言環(huán)境來推斷詞語的意義。a、c、d項在所處語境中詞義的解釋都是正確的。b項中,根據(jù)語法關(guān)系“賓”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應(yīng)為動詞;其次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孫謙認為少數(shù)民族不服從的原因是以前的長官對他們有失禮儀,應(yīng)解釋為“服從”。]
8.b[b項中的“以為”在古漢語中有兩種用法:一是“以……為”的形式,可以理解為“把……當作”或“任用……做”等;二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可以理解為“認為”。而文中王休仁是任用孫謙做司徒參軍,由此可以判斷b項為正確答案。]
9.d[a項中兩個“焉”意義不同,第一個為代詞,代指住的地方,可譯為就住在那里;第二個為助詞,不譯。b項中第一個“以”表原因,第二個“以”表憑借、方式。c項中第一個“于”表相比之義,第二個“于”表在某方面。d項中兩個“之”都代指孫謙。]
10.c[②句是講孫謙的前任官員們常采用的管理方式,非孫謙本人事跡;⑥句是寫孫謙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寫他的清廉。此兩句不合題旨要求,可排除。①句是對他初任句容縣令政績的概括,此句中的“神明”,④句中的“威信大著”都以為政的結(jié)果從另一面表現(xiàn)了他的政治才能。③與⑤句皆直接描寫他為政的措施,是他政治才能的表現(xiàn)。]
11.a[a項敘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中“父憂去職”指因父親病喪他離職,此項中錯誤理解為“父親擔心”;另一方面,此項中“躲避”之說不當,原文為“客居”于某地,即所住之地非自己的家鄉(xiāng)。]
12.(參考)①孫謙將去上任,官方下公文讓他募集一千人跟隨他赴任。②自己俸祿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