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
從上列摘引的文字看,作者從兩個方面來評述《古文辭類纂》這部書的。這兩個方面就是“它的材料的豐富”和“它的分門別類”。作者對此有何評價呢?對它的分門別類,先說“覺得靠不住”,后說“以后人分類方法為合理而簡明”,也就是它的分類不夠合理而簡明。對“材料豐富”的評價不像前者那樣集中而明朗,而是含蓄在最后一段之中的,即“嚴守這些古圣昔賢的明訓”等句中的,換言之,它是嚴守封建教條的。這樣看來,本題的答案是:雖然它的材料豐富,但它的思想是嚴守封建教條的;雖然它能分門別類,但它的分類不夠合理簡明。這個答案正好符合“沒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限制,因而是正確的。
一般說來,能通過前兩條途徑作解答的試題相對比較容易,而要用第三條途徑來解答的試題,則一定比較難。
三、分析概括觀點態度應注意的問題
主要應注意下列兩點:
1.要整體把握文意全文的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觀點態度固然要注意這一點,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現的觀點態度,也應如此。這是解答這類試題的前題。
2.要準確理解語句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語句來表現的,對語句理解不準確,分析概括就會出錯。
四、練習與答案
(一)閱讀下列文字,完成1—4題。
《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節選)
(1935年8月11日) 朱自清
十五年四月一日,北京《晨報•詩鐫》出世。這是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劉夢葦、于賡虞諸氏主辦的。
《詩鐫》里聞一多氏影響最大。徐志摩氏雖在努力于“體制的輸入與試驗”,卻只顧了自家,沒有想到用理論來武裝別人。聞氏才是“最有興味探討詩的理論和藝術的”;徐氏說他們幾個寫詩的朋友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響。《死水》前還有《紅燭》,講究用比喻,又喜歡用別的詩人用不到的中國典故,最為繁麗,真教人有藝術至上之感。《死水》轉向幽玄,更為嚴謹;他作詩有點像李賀的雕鎪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驅遣多些。但他的詩不失其為情詩。另一面他又是愛國詩人,而且幾乎可以說是惟一的愛國詩人。
但作為詩人論,徐低更為世所知。他沒有聞氏那樣精密,但也沒有他那樣冷靜。他是跳著濺著不舍晝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嘗試的體制最多,也譯詩;最講究用比喻——他讓你覺著世上一切都是活潑的,鮮明的。陳西瀅氏評他的詩,所謂不是平常的歐化,按說就是這個。又說他的詩音調多近羯鼓饒鈸,很少提琴洞簫等抑制纏綿的風趣,那正是他老在跳著濺著的緣故。他的情詩,為愛情而詠愛情;不一定是現實生活的表現,只是想象著自己保舉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詩家一樣。但這完全是新的東西,歷史的根基太淺,成就自然不大——一般讀者看起來也不容易順眼。聞氏作情詩,態度也相同;他們都深受英國影響,不但在試驗英國詩體,藝術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國詩。梁實秋氏說他們要試驗的是用中文來創造外國詩的格律,裝進外國式的詩意。這也許不是他們的本心,他們是要創造中國的新詩,但不知不覺寫西洋詩了。這種情形直到現在,似乎還免不了。他也寫人道主義的詩。
(據《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散文精品》,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