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知識點鑒賞詩歌形象備考復習教案
“鑒賞詩歌形象”專題復習教學案一、鑒賞詩歌的意象
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現詩人的主觀的感情。客觀事物形象,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詩人情感顯現的載體。
1.抓景物特點,探知詩人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復——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把要抒發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臺城(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3.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
謁金門 (唐•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二、鑒賞詩歌中的物象。
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詠物抒情詩。
1.抓物象的特點。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懸:端端正正地高掛。
2.抓物與志的“契合點”: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 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釋:刺頭:指松樹苗長滿松針,又直有硬。
3.抓意象的特殊內涵。
①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②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保ㄌ•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異常感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保ɡ畎住稇浨囟稹罚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從來不曾看見。《折楊柳》為傷春嘆別的內容。
④以蟬喻品行高潔
⑤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保ń纭稉P州慢》)
“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⑥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