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知識點鑒賞詩歌形象備考復習教案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⑧松——堅貞高潔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⑨蓮——表達愛情
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
⑩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
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11杜鵑鳥——凄涼哀傷的象征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12鷓鴣鳥——離愁別緒
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13鴻雁——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戴復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
三、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觀獵(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四、鑒賞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詩人自己。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