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實詞
第二編 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 第一節(jié)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題。
天下合縱,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奔釉唬骸爱惾照,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虚g,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fù)匆;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衽R武君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戰(zhàn)國策•楚策》)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譬:打比方
b.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 京:都城
c.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 息:消除、痊愈
d.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拒:抗拒、對抗
【解析】 此題主要運(yùn)用“語境推斷法”。a.“譬”有打比方、知曉和曉諭三個義項,只有“打比方”合乎文意。b.“京”意為“高、大”。“京臺”即“高臺”!岸汲恰币涣x不合文意。c.“息”有“止息、停止”的義項,文中用于“故瘡”之后,就產(chǎn)生了“消除、痊愈”的語境義。d.“拒”有“抵御、抗拒”和“拒絕”兩個義項,文中為“拒秦”,作“抗拒”解。
【答案】 b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君有將乎②仆欲將臨武君
b.①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②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c.①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②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
d.①更羸曰:“此孽也。”②今臨武君為秦孽
【解析】 此題主要運(yùn)用“語法分析推斷法”。a.①名詞,將領(lǐng),作“有”的賓語;②用在名詞前作使動詞,譯為“使……為將領(lǐng)”。b.①用在“弓”前,意為“拉”;②在文中由“退卻”的義項派生出“離開、躲避”之義。c.兩個“下”均為使動用法,使……掉下。d.兩個“孽”的意義雖都源于“災(zāi)禍、危害”,但語境意義并不相同:①用于判斷句,作名詞,意為“受傷的鳥”;②用于被動句,作動詞,意為“打敗”。
【答案】 c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
郗超與謝玄不善。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視淮陰矣。于是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jì)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勛!痹扰e,時人咸嘆超之先覺,以重其不以愛憎匿善。(《世說新語•識鑒》)
3.對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郗超與謝玄不善 善:善良
b.又虎視淮陰矣 陰:北面
c.容必能立勛 容:或許,表推測語氣
d.元功既舉 舉:提拔
【解析】 a項可以運(yùn)用“成語印證法”,聯(lián)系成語“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來理解,其中“善”是“友好”之意。b項“陰”涉及古代文化知識,古代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淮是淮河,故“陰”指“南面”。d項可以聯(lián)系語境,運(yùn)用“語境推斷法”進(jìn)行推斷,“舉”用在“元功”(大功)之后,應(yīng)為“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