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備課指導〖自讀導言〗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形式,是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是人們最重要的交際交流工具。語言是一種變化萬端、奇妙無比的魔方,它在準確把握了它的秘訣的人們嘴中、手上會幻化出無數奇妙的世界,達到令人嘆奇的傳情達意效果。誰不希望掌握語言的魔杖,點化出精彩非凡的語言之花呢?掌握這根魔杖,一般而言,需要拜三個“大師”:一個是“積累”,一個是“修辭”,一個是“磨練”。“積累”教我們充實庫房,菜米油鹽等等原料豐富,才好烹調出美味佳肴;“修辭”教給我們“烹調”的技巧,而要掌握技巧,則必須靠“磨練”。“積累”靠堅持,“磨練”要路徑,“修辭”就是我們堅持磨練的路徑。那么,究竟什么是修辭呢?語言學家、修辭學家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釋。作為現代語言學大師的張志公先生是怎樣解釋的呢?他說:“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他是從什么角度說的?是怎樣說的?他的說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意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研讀他的文章《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解說】這個導言的設計意圖有兩個,第一,由語言的奇妙引出話題,暗示修辭是和語言密切相關的,而語言又是與我們密不可分的,借此調動學習修辭的積極性,引發學習興趣,奠定學習基礎;第二,提出三個問題,明確學習目標,暗示學習方法。“從什么角度說”,暗含比較的意思,學習中要參考以前的積累和其他學者的說法,從中找出角度;“怎樣說”,指出要理清文章思路,找出前后聯系,做到融會貫通;“有什么啟示”,告訴我們學習時要運用聯想,勾起語言積累,填補文章“空白”或充實例證材料——使書厚起來,運用作者的觀點觀照語言現象,印證作者觀點,提高分析應用能力。
〖自讀程序〗
一、 求知性探索閱讀。通讀全文,觀其全貌,不求字字落實,只看作
者到底說了些什么。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要點。
【解說】文章總會告訴人們一些具體內容,讀者讀文章了解了這些內
容,就獲得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這是探索閱讀的起點,是進一步研讀的前提。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要點很重要。理不清思路,抓不住要點,就難以準確獲得知識;理思路,抓要點,必須通讀文章,支離破碎,難得準確信息。本文思路是開門見山,提出問題,然后用實例說明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既然是選擇,必然有標準,接著寫選擇的兩個標準;既然是選擇,必然要有材料可供選擇,最后說選擇的條件,即豐富的語言積累。要點:修辭是在運用語言時,根據一定的目的精心選擇語言材料的工作過程,不是這么裝飾那么裝飾,不是自己造什么花樣翻新的說法。選擇修辭要依據兩個標準,即準確、富有表現力和注意修辭的時代性、社會性。修辭選擇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
二、 理解性探索閱讀。細讀文章,抓重點句段、疑難句段,理解它們
的真正含義。這種理解,要遵守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的原則。問題示例:“自讀點撥1、2、3、4、5、6、7題,學生在自讀中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問題。
【解說】理解性探索閱讀是準確把握文章的重要一步,只有對關鍵句、重點句理解透徹,才能準確把握文意,只有弄清疑難句,才能掃清理解全文的障礙。這也是訓練學生于無疑處生疑的問題意識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