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常見易混詞辨析專題
一、常見易混近義實詞辨析
1.包括•包羅•囊括
包括:指包含。其范圍小于“包羅”。包羅:指大范圍事物。如:包羅萬象。囊括:指全部包羅在內。如:囊括全部金牌。
2.包含•包涵
包含:指里邊含有。包涵:指請人原諒。如:請多包涵。
3.抱怨•埋怨
抱怨:表示怨恨,語義較重。埋怨:表示責怪,語義較輕。“埋怨”的對象可以是自己;“抱怨”無此用法。
4.變換•變幻
變換:指事物的形式或內容的更換。如:變換位置。變幻:指事物的形式或內容不規則地或奇異地變化,不能帶賓語。如:風云變幻。
5.摒棄•拋棄
都指舍棄。摒棄:多指不良思想、觀點、主張等。拋棄:不僅指思想、事物,也可指人。“摒棄”屬書面語。
6.摒除•驅除
都指除去,都用于思想、感情等。如:摒除雜念;驅除疑慮。“驅除”還指趕走。如:驅除蚊蠅。
7.草擬•起草
都指文章、文件的擬稿。“草擬”還指初步設計。如:草擬規劃。
8.策劃•策動
策劃:指謀劃,籌劃。如:策劃政變。策動:指策劃鼓動。
9.持續•繼續•連續
持續:強調延續不斷,中間沒有間歇。繼續:強調接前面的,可以有間歇。連續:強調一個接一個。如:連續不斷。
10.斥責•指責•責備
斥責:側重嚴厲的申斥。指責:側重嚴厲的批評。責備:側重對一般過失的批評和不滿。“斥責”“指責”用于對別人。“責備”也可用于對自己。
11.充分•充足•充沛
充分:多用于準備、估計、理由、信心、發展等抽象事物。充足:用于光線、水分、養料等具體事物,亦可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充足。充沛:側重旺盛,多用于精力、感情、雨水等。
12.憧憬•向往•神往
憧憬:適用于美好的事物;書面語。向往:多用于認為是美好的事物。神往:向往;不能帶賓語。
13.處置•處理
都指解決問題,懲治過失和犯罪。“處理”還指減價出售。如:處理商品。習慣說“嚴肅處理”“嚴厲處置”。
14.處世•處事
處世:指跟人往來。如:人心不古,處世不易。處事:指對具體事物的處理。如:處事不力。
15.躊躇•猶豫•遲疑
“躊躇”義項之一同“猶豫”,書面語。“猶豫”著重人的內心活動,拿不定主意。“遲疑”指沒有主見,行動遲緩,不果斷。
16.傳頌•傳誦
傳頌:輾轉傳布頌揚。如:全村的人傳頌著他英勇救人的事跡。傳誦:輾轉傳布誦讀。如: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17.篡改•竄改
篡改: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經典、理論、政策等,貶義。竄改:改動成語、文件、古書等。如:他將“望洋興嘆”竄改成“望山興嘆”。
18.諦聽•聆聽•傾聽
諦聽:指仔細地聽,書面語。聆聽:多用于晚輩對長輩,群眾對首長,書面語。傾聽:多用于上級對下級。
19.度過•渡過
度過:用于與時間推移有關的情況。如:度過假期。渡過:專指從此岸至彼岸,也引申為“渡過難關”。
20.獨立•獨力
獨立:指不依靠他人。如:獨立思考。還指政權、軍隊自主。獨力:指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如:獨力經營。(注:“獨力經營”指不受制他人。)
21.遏止•遏制
“遏止”重在“止”,使停止;對象多是戰爭、暴動、洪流等來勢兇猛而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遏制”重在“制”,制止,控制,使不發作,對象多是自己的情緒,有時也指敵人或某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