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閱讀)
下午,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擁向那一小片山楂林,惟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學發現他的眼里竟閃動著淚花……
從此,那片山楂林從校園里消失了。他變得愈加沉默了。時而,同學會發現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個空蕩蕩的角落,在思考著什么。年終的聯歡會,眼看就要舉行了。為了將聯歡會辦得隆重一些,幾名班干部經過磋商,決定將班費全部用來裝飾教室,而食品和飲料啥的,則由同學們自備。
聯歡會那天,各式各樣的水果.飲料和小食品擺滿了桌子。他帶來的禮品,竟是一兜大煞風景的山楂果兒。
幾個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兒的來歷,那是他在同學們砍完山楂樹之后,獨自到現場,一個一個從地上撿起來的。然后,他將那些山楂果兒洗干凈,放在更衣櫥里“捂紅”的。
沒有一位同學,愿意去拿一顆酸酸的山楂果兒吃,盡管它們已經紅得那么誘人。同學們競相登臺表演節目,待到他上臺的時候,他說他要為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個家境貧寒的小男孩,他們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維持生計。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著秋天果兒紅時,能夠有個好收成。
果兒熟時,他的父母就會將采摘的山楂果兒挑到幾十里的山外賣掉,再用所得的錢維持生活和孩子的學費。然而幾年后,山楂果兒的身價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歡吃山楂了。在山楂紅了的時候,小男孩再也見不到父母那掛滿汗珠的笑臉。
天蒙蒙亮的時候,父親便挑著一擔山楂果兒到山外去了。當天黑父親趕回來時,筐子里的山楂果兒常常是原封不動。
父親經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著旱煙。終于有一天,父親狠了狠心說:“咱們把那山楂樹砍了吧——”
母親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兒的學費。俺想過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兒做成糖葫蘆賣,或許還能多賣幾個錢哩。”
于是,母親學會了做糖葫蘆。晚上,她忙著做糖葫蘆;白天跟丈夫一起,扛著插滿糖葫蘆的草靶,步行幾十里到小鎮上賣。
就這樣,那些山楂果兒養活了他們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學。然而在去年冬季一個風雪交加的一天,扛著草靶的母親被一輛失控的汽車撞倒了,再也沒有醒來……
講到這里的時候,他忍不住哭了;繼而,他拿起一顆山楂果兒,塞入嘴里咀嚼起來,說:“你們也許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親——”
此時,張老師站了起來,她也拿起一顆紅山楂吃了起來,眼里噙著淚花說:“這紅紅的山楂果兒,就是父母的心呵!來,讓我們重新體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轉眼之間,那一兜紅紅的山楂果兒,被同學們搶光了。
最后一個節目是張老師的,她什么話也沒有說,只是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大字:“我是你們的老師,也喜歡你們叫我一聲媽媽!”
(選自《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