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知識復習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賦》:(固執、頑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報任安書》:(固然、誠然)
(4)遺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
蒙故業,因遺策(遺留下來的)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wei,給)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師說》:(遺漏、忽略)
(5)利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勸學》:(銳利、鋒利)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勸學》:(使快)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有利、條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論》:(有利的形勢)
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利益、好處)
(6)度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規章制度)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計算)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越過)
平心而度之,無果無一失乎(揣度)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徒也
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2、 被動句
為天下笑者,何也?
3、 狀語后置
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4、 省略句
(1) 省略主語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2) 省略賓語
以(之)為桂林、象郡
鑄以(之)為金人十二
(3) 省略介詞
聚之(于)咸陽
《師說》
——韓愈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通“授”,傳授)
(2)或師焉,或不焉(通“否”)
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學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以,古義:用來……的;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不必,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4)今之眾人(眾人,古義:一般人;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5)小學而大遺(小學,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
育的機構)
(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古:無論 今:沒有)
(7)吾從而師之(從而:古:跟隨(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關系)
(8)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古:風尚 今:道路,道德)
3.一詞多義
(1)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2)傳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3)于
師不必賢于弟子(比,介詞,引出比較對象)
而恥學于師(向,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對象)
不拘于時(被,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處所)
(4)乎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詞,相當于 于,引進比較對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語氣詞,呢,表示反詰語氣)
(5)從
惑而不從師(跟隨)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自)
(6)所以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用來…的)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