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
3、溢美之辭是本文的一個幌子
剛才我們已經說到王勃并非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在那樣的場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筆來就大發其牢騷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眾賓愛悅。“人情練達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為了應景,說白一點,就是讓大家高興。閻某人重修滕王閣,至少是為了說明當時的洪州物阜民豐、太平樂業的政治,而集會群英,自然是一種標榜。王勃清楚地了解這種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辭。
板書:“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
-----人煙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們的眼簾。
“人杰地靈”、“勝友如云”、“高朋滿座”、“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騰蛟起鳳”
-----面對人才輩出,賢士如云的洪州,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百姓樂業,天清氣凈的風俗畫卷。
4、對失意人生的悲嘆是文章的本質
正像《岳陽樓記》一樣,文章本來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載體。范仲淹說“前人之述備矣”,那是為了直接進行體物寫志,王勃要對滕王閣進行一番描寫,那是因為具體環境的要求,文章的原題就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閣餞別序》,所以,王勃在自己的錦繡文章的關鍵之處馬上用“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板書)一語轉入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描繪中來。且看王勃的內心世界。
a\宇宙沒有窮盡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據說,王勃曾撰《周易發揮》五卷,對推步歷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歲歷》。中國古代的術數之學,強調天地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定數,人的命運也是自己無法控制的,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王勃的這兩個句子表明他深受術數之學的影響,從而造成他內心的悲涼的根本。
b\人生難免失意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嗟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孤獨無依中的悲涼心境徹底透露出來。舉目無親,沒有人理解,這種感受豈止一天兩天?
c\壯志難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有懷投筆”卻“無路請纓”,
-----兩句話說盡了壯志難酬的痛苦。所以,他一方面只能為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等人的不得志而嘆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嘗、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轍之魚以強作樂觀開朗,或者以“酌貪泉”而仍然能夠保持純正本色來自勉。這是多么無奈和痛苦的強顏歡笑啊!
不僅如此,他還要把自己的痛苦隱得更深,帶著滿臉歡笑說自己“喜托龍門”,說閻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作序,可謂曲盡衷腸。
5、《滕王閣序》給我們的啟示
a、 為文應該有感而發。b、沒有脫離情感的文采。
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優化設計
滕王閣序教案一
教學目標:
1、背誦全文。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征——對偶與用典,進行文言仿寫練習。
3、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基礎,熟讀本文直至背誦。
2、通過仿寫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學方法:
1、預習,理解注釋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關的文化常識。
2、教學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對于文言文基礎較薄弱的同學,教學目標應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讀成誦”上;對于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的學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誦、仿寫”上,即增加一個動手操作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