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學(xué)案:成語
11.a 解析:此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a項中“情不自禁”是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用于描寫人的感情,而這里用來形容“雙手”,顯然不恰當(dāng)。
12.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成語意思和應(yīng)用環(huán)境的掌握程度。a項扣人心弦:形容詩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動。b項怨聲載道: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民眾普遍不滿。c項義無反顧:義,道義;反顧,向后看。在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絕對不能退縮回頭。d項怒形于色:形,顯露;色,臉色。內(nèi)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結(jié)合語意分析,只有“怒形于色”使用恰當(dāng),因此答案為d。
13.(1)功虧一簣 (2)越俎代庖。3)蔚然成風(fēng)。4)淋漓盡致
解析:此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功虧一簣: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點(diǎn)兒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
越俎代庖: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wù)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
蔚然成風(fēng):形容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逐漸發(fā)展、盛行,形成風(fēng)氣。
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談話詳盡透徹。
14.c 解析:a項,“間不容發(fā)”是比喻與災(zāi)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很明顯與書房擁擠,沒有空間的語境不合。b項“妄自菲薄”是指過分地看輕自己,和“我國的籃球運(yùn)動足以與歐美強(qiáng)國抗衡”的夸大事實(shí)明顯矛盾。d項“南轅北轍”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對象多用于一個人,而語境意思是說兩個人的做法不同。c項“名噪一時”,形容某一時期內(nèi)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此成語的意思與語境相合,使用恰當(dāng)。
15.b 解析:本題全部考查成語,沒有像去年一樣出現(xiàn)近義詞、成語的混合辨析。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推波助瀾:比喻促使或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發(fā)展,使其擴(kuò)大影響。一孔之見: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多用作謙詞)。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幾個成語,除“一孔之見”可能學(xué)生稍感陌生之外,“改弦更張”“推波助瀾”和“釜底抽薪”都是常見成語。
16、a(b項“嘆為觀止”是指贊嘆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diǎn),褒貶失當(dāng);c項“拋磚引玉”意為自己先發(fā)表的意見很膚淺,目的在于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是謙辭,語體不符;d項“粉墨登場”比喻登上政治舞臺,多舍諷刺意味,感情色彩不當(dāng))
17、 c a句“彈指一揮”是形容時間短暫,不表示容易;b“無時無刻”后面應(yīng)跟否定詞,可改為“都還無時無刻不在進(jìn)行……”。或改為“每時每刻”;d“求全責(zé)備”后面不能帶賓語,只能說“對主管教練求全責(zé)備”
18、b a項望文生義,“感同身受”意為“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給人帶來的麻煩自己也能親身感受到。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感謝。c項使用范圍不當(dāng),“集思廣益”意為集中大家的想法和智慧,廣泛吸取有益的意見。顯然不能用于互相討論。d項“如火如荼”比喻聲勢浩大而熱烈,是褒義,此處感情色彩不當(dāng),另外“明爭暗斗”也不可能“聲勢浩大”。
19、d (a“沸沸揚(yáng)揚(yáng)”多形容議論紛紛,不是用于形容熱鬧的場面;b“亦步亦趨”是個貶義詞,比喻每件事都順從別人,自己沒有主見;c“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20、a(a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來是佛教用語,含有神妙的意思。b感情色彩錯,蔚然成風(fēng),形容一種事物逐漸發(fā)展、盛行,形成風(fēng)氣,多用于好的方面。蔚然:形容茂盛、盛大。c對象錯,滴水不漏,形容說話、辦事周密細(xì)致,毫無差錯和疏漏,可改為“天衣無縫”。d對象錯,嚴(yán)陣以待,擺出嚴(yán)整的陣勢,等待來犯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