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沖刺復習 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第三課時)
1.恰當使用關聯詞語。關聯詞語可以連接復句中的分句,表示分句間的關系,也可以連接句子或段落。恰當使用關聯詞語,可以使語言連接緊密,語意表達連貫。
魯迅先生《記念劉和珍君》的第四部分是恰當使用關聯詞語的典范;既有連接分句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下午便得至噩耗,……;而文和珍君竟在遇害者之列”,“我向來是……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也有連接句子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但我對于這些傳說,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還有一具,……。而且又證明著,……”;還有連接段落的,像二、三、四段都是通過關聯詞語與上一段連接的。關聯詞語殘缺或使用不恰當,則會影響語意的連貫。例如:
⑧這還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它的巨大意義是不難理解的。于是,這枚恐龍蛋化石千萬年后揚名于今的機會再次到來了。這次機遇是否會再度失之交臂呢?
例⑧前邊說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后邊又說意義巨大,意思脫節。如果加上關聯詞語,說成“這雖然還是……但它的……”,表意就明確了,語言也連貫了。例⑨也是這個問題,前后兩句缺少關聯,可在后一句的前邊加上“但是”。
2.巧妙使用意思有聯系的詞語或句子。所謂意思有聯系的詞語或句子,包括序數詞、表示時間或空間的一組詞、表比較的詞、同一詞語、同義詞語、代詞、同義句子等。恰當使用這類詞語或句子,可以使語言前后貫通,語意自然順暢。
例如: ⑩如今,你若是從井岡山許多山坳走過,便能看到一條條修長的竹滑道。它們幾乎是筆直從山頂上穿過竹林掛下山來的。這便是英雄的井岡山人的業績。他們在竹林里送走了幾百個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一百多萬根毛竹。(袁鷹《井岡翠竹》)
11 “漏斗戶主”陳奐生,今日悠悠上城來。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買賣……自由市場開放了,他又不投機倒把,賣一點農副產品,冠冕堂皇。 他去賣什么?賣油繩……一共六斤,賣完了,穩賺三元錢。賺了錢打算干什么?打算買頂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12 1993年初,李廣嶺發現他收集到的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這枚較小的蛋化石,顯得有些扁,直徑為9厘米,約重450克,蛋殼完整,沒有裂紋,比跟它同樣大小的要輕。
例⑩通過幾個代詞,將前后意思巧妙地貫穿起來。例 11 開始寫陳奐生“悠悠上城來”,接著三段銜接上一段結尾,分別用設問句開頭,相近的意思,相同的句式,將三個段落巧妙地銜接在一起。例 12 第一句只說他發現“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緊接著卻說“這枚較小的蛋化石”,“較小”在前邊沒有交代,很突然,致使語意表達不連貫。
3.適當使用過渡性語句或段落。從一個意思轉到另一個意思,一個事件轉到另一個事件,一個場面轉到另一個場面,等等,需要適當使用一些過渡性的語句或段落,以避免文章生澀、不流暢。
例如: 13 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大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 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魯迅《拿來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