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復習講座(9)修改病句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9)
修改病句
就高考說,辨析病句每年必考,修改病句有時考有時不考;就平時語言運用說,修改病句的實際價值更大,因為表達中的病句主要靠自己改,在改中提高表達能力。就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的關系看,辨析是前提,修改是目的,是結果。
一、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下四種:
1.增補。對成分殘缺的病句用增補法,缺什么成分就補什么成分。
2.刪除。對成分“贅余”的病句用刪除法刪去多余的,對自相矛盾的邏輯病句,依據實際情況刪除矛盾的一方。
3.調換。對搭配不當的病句,用此法調換詞語;對語序不當的病句,用此法調換詞語的位置;對前后失卻照應的病句,用此法作調整,以使前后照應。
4.精簡。對句式雜糅、結構混亂的病句,用此法作精簡,以使語句表達方式具有單一性,能用多種方法改的,選 用最簡便的一種。
二、修改的原則
1.真實性原則
要盡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千萬不要違背原意,另起爐灶。如“后來沒有辦法,他只好打電話給她留的那個地址,但是沒有人接,那可真急壞了他”這一句中,“他只好打電話給她留的那個地址”搭配不當,“打電話給地址”說不通。根據全句的意思,參照“她留的那個地址”,有語病的這一部分應該修改為這樣:他只好按照她留的地址打電話。這樣的修改保持了原句要表達的意思。這是用的“調換”法。如果改為“他只好給她打電話”,就沒有保持原句的意思,從考試來說,這樣的修改很難得分,因為高考修改病句的試題都規“不得改變原意”。又如“日本政府拒絕投降的聲明,為美國政府使用原子彈找到了借口”,這是一個有歧義的句子。介詞“為”,可以表示目的,可以表示被動。如果是前者,則說不通,似乎日本主動“為美國使用原子彈”提供借口;如果是后者,基本可通,為了避免歧義,可以修改為:日本政府拒絕投降的聲明,讓美國政府為使用原子彈找到了借口。這樣修改,符合原句要表達的意思。
2.針對性原則
要針對病句的實際情況作修改。也就是說,哪兒有毛病,就改哪兒;是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如“昨天是轉會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國足協又接到25名球員遞交的轉會申請”一句中,“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屬于成分贅余,應該就在這里刪除其中的一個,而不要節外生枝。又如“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勞動嗎?據科學家統計,蜜蜂每釀造一斤蜜,大約要采集50萬朵的花粉”一句中,“采集”“花粉”是搭配恰當的,而“50萬朵的花粉”是搭配不當——定語與它的中心語搭配不當,可以就在“朵”的后面一個“花”,修改為“50朵花的花粉”。
3.經濟性原則
所謂經濟性原則就是要“多就少改”,如調整語序可以盡量不增刪;改一處可以的就不要改兩處等。如“3月17日,6名委員因受賄丑聞被驅逐出國際奧委會。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關于這期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都作了詳細報道”一句中,犯有詞語位置不當的毛病“關于……事件”這個介賓短語不能放在主語“世界各大報紙”之后,修改方法之一,把它移到主語之前,或者將“關于”改為“對于”。這兩種修改方法,以后者更節省。又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事業有成的人,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句中,兩個分句都有語病,前者為雜糅,后者是判斷錯誤(不合邏輯)。前一句有兩種修改方法,但是考慮到后一句中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為了前后一致,可以改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的后一句“都”絕對化,可在是前加一“大”字,用“大都”就符合事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