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科普類文章閱讀
(選自《科學(xué)之友》XX年第4期)
1.本文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從內(nèi)容上,文章行文、結(jié)構(gòu)上去分析。
【答案】 緊扣文題,抓住黑鸛特點,概括本文寫作重點,統(tǒng)領(lǐng)下文。
2.文章最后一段說,“鱔魚也是個聰明的求生者”,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從后兩段的敘述中總結(jié)提取鱔魚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是在說明“鱔魚也是個聰明的求生者”。
【答案】 ①鱔魚善于拱泥入洞,隱居其中;②只在夜間出來覓食,白天一般躲著不出來;③鱔洞一般都打得很深,很難挖掘;④鱔魚常常是“狡兔三窟”,當(dāng)發(fā)現(xiàn)危險時就悄悄溜走。
3.“黑鸛是一種十分友愛的野生禽類,配偶之間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從全文來看,黑鸛的“友愛”和“默契”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從“溪中捉魚”“泥中捉鱔”可見其默契;從“溪中捉魚”和“泥中捉鱔”徒勞無功時,可見其友愛。
【答案】 ①能夠關(guān)愛、理解和體諒對方,真誠為對方著想。雄鸛總是主動承擔(dān)重任,具有奉獻精神。雌鸛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盡其所能。雙方既分工又合作,齊心協(xié)力,相互配合,輪流上陣,互助互惠,滿足雙方的需求。②注意情感交流。在遇到挫折雄鸛情緒不穩(wěn)定時,雌鸛理智勸慰、安撫,使其平靜,共同尋找新的起點。
4.作為科普文章,本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請舉例加以賞析(答出兩條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題,一要說出語言特點,二要結(jié)合文本談其表達作用、效果。
【答案】 ①擬人化。本文把黑鸛比擬成人,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動物動作的目的,寫得像人那樣有思想、有情感,生動活潑,十分親切,富有濃郁的人情味。②強烈的感情色彩。本文字里行間浸透著對黑鸛默契合作互助友愛的喜愛、欣賞、贊美之情。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如“個頭高大的白肋黑鸛,一直用溫柔的朱紅色圓眼,看著雌鸛做好了準(zhǔn)備”一句中“溫柔”一詞,作者就采用了擬人手法,賦予黑鸛以人的情感,用詞生動親切,既寫出了雄黑鸛與“妻子”的友愛和默契,印證了作者的觀點,又表現(xiàn)了作者的喜愛、贊賞之情。③準(zhǔn)確。④生動、形象。
二、(XX年廈門質(zhì)量檢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福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成功
北京時間XX年1月7日6點30分,從加拿大魁北克市傳來喜訊,經(jīng)世界遺產(chǎn)大會表決通過,“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我國又一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列入“世遺”名錄的福建土樓由“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包括永定縣初溪、洪坑、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幅樓,南靖坑、河坑土樓群及和責(zé)樓、懷遠樓,華安大地土樓群。福建土樓是今年中國唯一的一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