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導練復習語言表達及運用教案
【思維軌跡】 首先閱讀語段,明確語段屬于說明性文字。然后概括層意,本段分為四個層次:①二胡是胡琴的一種。②二胡的構造:琴桿、琴弦、琴筒,蟒皮或蛇皮是重要材料;用馬尾做的琴弓演奏。③二胡聲音低沉圓潤。④是深受中華民族喜愛的樂器。最后根據層意,連綴語句。
【參考答案】 二胡是胡琴的一種,由琴桿、琴弦和蒙著蟒皮(蛇皮)的琴筒構成,用馬尾琴弓演奏,聲音低沉圓潤,是深受中華民族喜愛的樂器。
4.舍末逐本法。語段的多種信息中,往往有主次之分、輕重之別,壓縮時,需要對語段信息進行正確分辨、準確權衡,確立信息的主體,分清主次,掂出輕重,然后舍棄次要的、輕微的,選擇根本的、重要的,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最后壓縮成句,準確全面地表述出來。
例如:將下面一段話概括為一句話,表明作者的觀點。(不超過12個字)
藝術的目的是夸張美好的東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壞的——仇視和丑化的東西,使它引起厭惡,激發人的決心,來消滅那庸俗貪婪的生活中可恥的卑鄙齷齪。藝術的本質是贊成或反對的斗爭,漠不關心的藝術是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因為人不是照相機,他不是“攝照”現實、他或是肯定現實,或是改變現實,毀滅現實。
【思維軌跡】 這個語段由兩句話組成,前一句是談藝術的目的,后一句是談藝術的本質。從作者的傾向性上來看,前者是次要的、輕微的,后者是主要的、重要的。只需抓住第二句進行壓縮就能夠將作者的觀點提取出來,然后選取精華,正確表述出來。
【參考答案】 (示例)藝術不是現實的“攝照”(或“翻版”)。
5.同義替換法。閱讀材料中有能夠體現語段主旨的中心句,且中心句中有關鍵的詞語,這時候就可以運用此法將指示代詞替換成語意明確的詞語。
例如:為下面的報道擬一條標題。(不超過12個字)
近日,新會市博物館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這是畫在一幅木質門板上的油畫,畫的是兩個與真人一般大小、身著漢式服飾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認為,這幅“木美人”是我國最早的油畫作品,其藝術性不遜于意大利著名油畫家達•芬奇的杰作《蒙娜麗莎》。據傳,這副“木美人”門板,是明朝一位新會籍人士從福建帶回來的。木門所屬的屋子因失火而燒毀,畫有美人的門板是屋子里唯一沒有燒毀的東西,距今至少有5XX年的歷史。這幅畫究竟是何人所作?為何畫中女子身著漢人服裝,面部卻有明顯的西洋人特征?這些問題至今還不清楚。
【思維軌跡】 材料的信息要點是最后三個句子,但超過了12個字。可以運用同義語替代法:首先將“這幅畫”具體化,根據上下文,即指“中國的‘木美人’”,或根據文中的“這幅‘木美人’是我國最早的油畫作品,其藝術性不遜于意大利著名油畫家達•芬奇的杰作《蒙娜麗莎》”一句還原為“中國的《蒙娜麗莎》”;然后再抓住最后一句“這些問題至今還不清楚”,即它仍是一個迷,可用“之謎”一詞來代替。這樣就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中國的《蒙娜麗莎》(或“木美人”)之謎。
三、易錯提示
(一)擴展語句
1.常見誤區
(1)情境分辨不清。擴展語句一般都明確給出或前后暗示出要按照一定的情境進行擴展,有的考生擴展后的語句與規定的語境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