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古詩文復習1
當時有詔令規定舍人院不得申請刪改皇帝詔書文字,王安石爭辯說:“如果確實如詔令所說,那么舍人就不再能履行他們的職責,而完全聽任大臣們為所欲為,這雖不是大臣想要行事不公而謀求私利,但訂立法令不應該如此。現在大臣中軟弱的人不敢為陛下執法,而強悍的人卻假借陛下的旨意來制造命令,諫官、御史都不敢違背他的旨意,我實在感到害怕。”王安石的這些話侵犯了執政大臣,從此更加與執政大臣相抵觸。王安石因母去世離任,一直到英宗朝結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復任職。
熙寧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進宮答對,神宗問治理國家應當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說:“首先要選擇(推行政策的)方法。”神宗問道:“唐太宗怎么樣?”他答道:“陛下應當效法堯、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堯、舜之道,極其簡明而不煩雜,扼要而不迂闊,容易而不繁難。但是后世學者不能通曉,才以為高不可及。”神宗說:“你可以盡心盡意地輔助我,希望共同成就這一目標。”
(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為參政知事。皇帝對他說:“人們不能了解你,以為你只知道經學,不明白世上的事務。”王安石回答說:“經學正可以用來治理世上的事務,只是后世所謂讀書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認為經學不可以施行于世上的事務了。”神宗又問:“那么你首先要施行設置的是什么呢?”王安石說:“改變風俗,建立法度,是當務之急。”神宗認為很對。于是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法相繼問世,稱為新法,并派遣提舉官四十多人,在天下頒布實行新法。
三、語言表達
14.下面是一段關于大眾閱讀價值取向變化的文字,請用三句話概括它三個方面的內容。(均不超過15個字,含標點符號)
圖書暢銷這一現象的背后反映出人們在閱讀方面出現的某種值得注意的價值取向。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中“短、平、快”消費模式的影響,一種以講故事的形式來談論學術的做法頗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對知識的獲取滿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類讀書人群中,陰柔之風過盛,陽剛之氣不足,人們對于離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強的獵奇心理,對于雄渾壯麗的大歷史卻缺乏興趣。一些出版部門受利益的驅使,熱衷于對歷史人物的風流韻事、陰謀權術的渲染,以“戲說”滿足讀者的獵奇窺秘心理。也有些人滿足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品玩,只強調回歸傳統,忘記了在“返本”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開新”,忘記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是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義的閱讀價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層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誤導著年輕一代。
(1)第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考查提煉內容、概括語意的能力。注意整個語段的三個語意層次,然后提煉層意,注意字數。
【答案】 (1)對知識的獲取滿足于感性的把握。(2)陰柔之風過盛,陽剛之氣不足。(或:具有很強獵奇心理,對歷史缺乏興趣。)(3)滿足于傳統,忘記了開新。(或:閱讀過于功利,影響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