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傳記的閱讀復習
第二編 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第一節
一、(XX年江蘇啟東中學調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王元化①二三事
□ 姚芳藻
王元化先生是上世紀四十年代《聯合晚報》文藝副刊“夕拾”的主編。
談起他從事新聞工作的這一段生活,他卻說,當年是被迫進《聯合晚報》的。
王先生以前從來沒同我們談起過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原來抗戰勝利后,他在上海地下文委負責文藝工作時,發表了一篇題目叫《舅爺爺》的短篇小說,把一個質樸的老人和天真的孩子之間的感情寫得細致入微,小說一發表,就受到幾位作家的注意,魏金枝撰文介紹,以群在《文哨》上加以推薦。但卻遭到老文委書記的指責:“為什么寫童年時代的東西?為什么不為政治服務?”個別談話不夠,還發動黨員群眾整他。年少氣盛的王先生據理力爭,結果是靠邊站。他是不得已才進《聯合晚報》工作的。“這是我的一段不光彩的歷史。”他講得很風趣。細細玩味,覺得其中奧妙無窮,因為講自己光彩,就意味著別人不光彩,而王先生是決不愿意去觸他那位老上級的心境的。
他接替姚溱,擔任了“夕拾”的主編。初進報界,對編輯程序可說是一竅不通,姚溱幫著他編了一個星期。談起姚溱這位新來的文委書記對他的幫助,他充滿了感激之情。當時的報紙,副刊版面天天有,缺稿是常有的事。姚溱天天問他版面情況,缺多少,姚溱就補多少,王先生說他真佩服姚溱的本領。
“我后來也能缺多少補多少了。”他說,“《丑》就是我聽記者講了美國兵殺害三輪車夫案件中,檢察官怎樣威脅證人的事而馬上寫出來的,新聞工作使我能夠了解時代,直接對現實發言。我很喜歡新聞工作。”
孰知過不了幾天,“夕拾”主編一下又變成了馮亦代。原來是《丑》惹下了禍事,這位檢察官惱羞成怒,決定對《聯合晚報》提出起訴。
王先生從事新聞工作是被迫的,研究《文心雕龍》②當然更是被迫的了:被胡風問題牽連上了以后,他還有什么好日子過?在這種情況下,只好讓自己沉到故紙堆里去。他在大學里念的是經濟系,卻一直熱衷于文學,當大學教授的父親便專門請了清華大學汪鸞翔先生在家里教他《文心雕龍》,這使他對《文心雕龍》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王先生在研究劉勰的創作論時,不僅貫穿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而且采取了中西文學比較的方法,大大開拓了研究視野,也為《文心雕龍》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
1962年,我在文藝刊物上看到他關于《文心雕龍》的論文,真是又驚又喜。在那極左思潮當道的日子里,一個被打入黑籍的作家,竟能在刊物上發表文章,簡直是一個奇跡。如果他的研究沒有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決不會被刊登出的,而同樣重要的是,如果沒有一個權威人物的支持,編輯也是不敢刊用的。果然,權威人物是有的,他就是周揚。
當時支持他的,不僅周揚一人,還有郭紹虞、夏衍、張光年等。而1962年,正是許多人見著他退避三舍的年代,這就是他對那些默默的支持,為什么始終感念不忘的原因了。
(選自XX年11月3日《文匯報》,有改動)
【注】 ①王元化(1920年11月30日~XX年5月9日):我國著名思想家、學者、文藝理論家。②《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著,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