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教案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像鳥用翅膀)蔽沛公。
項伯乃夜(在夜里)馳之沛公軍。
頭發(fā)上(向上)指。
道芷陽間行、間至(抄小路)軍中。
六、句式變換
1.數(shù)詞作謂語: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何為─ 為何)
大王來何操?(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3.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具告以事
貪于財貨
4.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5.省略句:
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zhàn)(省略“于”)河北,臣戰(zhàn)(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時與臣游、項羽兵四十萬、置之坐。
6、被動句:
珍寶盡有之(被占有)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
七、偏義復(fù)詞:
出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八、同義復(fù)詞:
貪于財貨、封府庫、項伯許諾、沛公不勝杯杓、聞大王有意督過之、立誅殺曹無傷。
九、固定句式:
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如何”、“怎樣”。如“為之奈何?”
孰與:與……相比,誰……?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為……所:被……,表被動。如“若屬皆且為所虜”
無以(無……以……)沒有會么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為樂”
何……為:表反問。為:用在反問句尾的語氣詞。如“何辭為”
十、古代“座次”問題:
1、 官職:古代以右為尊。“位在廉頗之右”
2、 車騎:由以左為尊。“信陵君虛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
3、 室內(nèi):西為賓、長、貴;
東為主、幼、賤。
4、 堂上座位:北為帝(尊),南為臣(卑)
左為貴,右為輕。
5、 四面環(huán)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東
項羽(伯)——亞父——沛公——張良
十一、古代的禮節(jié):
1、 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鋪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腳跟。
2、 跪:仍象坐姿態(tài),但臀離腳跟,伸直腰板。
3、 跽:長跪,把身體挺得很直。
4、 頓首:跪而頭碰地后再抬起。
5、 稽首:較“頓首”禮節(jié)更重,頭碰地時停留的時間較“頓首”長。
6、 拜:跪而用手碰地,頭不碰地。
7、 再拜:拜了又拜為“再拜”。
歸納實詞義項:
因、如、舉、謝、意、置、斗、坐、王、軍、擊
時間副詞歸類:
表過去的:
昔:昔某公欲增慰帥兵
初、始:初,君之始入京也
已: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嘗:吾嘗終日而思矣
既:定國是之詔既下
旋:旋乃還
向:失向來之煙霞
本:臣本布衣
素:素善留侯張良
表現(xiàn)在的:
今:今而知皇上真無權(quán)矣
方:余方心動欲還
正: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