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探究式教學設計)
3、這首詩講述了什么故事?它敘述和描寫了東漢末年廬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劉蘭芝的愛情婚姻悲劇: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卻對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親求情無效,夫妻只能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蘭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宰為媒,蘭芝踐約抗婚,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而來,夫妻約定“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蘭芝出嫁喜慶之日,劉焦雙雙命赴黃泉。4、按什么順序敘述?時間順序。以什么為線索?以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為線索來敘述。寫作這首詩歌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否定什么?肯定什么?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第二課時四、語文活動1、 活動內容:焦、劉二命案案情分析會2、 活動方式:以行政班的九個行政組為調查小組,由組長組織調查、研究和分析,并推出一二代表作中心發言3、調查內容及人事安排:(1) 第一組調查焦、劉二人的死亡時間(2) 第二組調查焦、劉二人的死亡地點(3) 第三組調查焦、劉二人的生前身份(4) 第四組調查劉蘭芝的為人及性格(5) 第五組調查焦仲卿的為人及性格(6) 第六組調查劉蘭芝的社會關系(7) 第七組調查焦仲卿的社會關系(8) 第八組調查劉蘭芝的死亡原因(表面原因、實質原因)(9) 第九組調查焦仲卿的死亡原因(表面原因、實質原因) 4、活動指導: 所有調查的內容在教材中都有明確的答案,或者與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要求學生以教材為主要的調查對象,以閱讀分析教材為主要的調查方式。主張從教材中找結論,也允許在(6)、(7)等問題上發揮聯想或想象,只求合理,不求唯一。 5、活動的開展(1) 課外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調查分析(2) 課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探究(3) 每小組派出代表作案情陳述(4) 其他小組同學發表不同看法,并討論(5) 師生一起探究,明確結論(參考性)(6) 對應各個問題,利用課件把參考結論公布給學生二人死亡時間:劉蘭芝死于建安年間秋冬時節的某個夜里十一點之后,焦仲卿也是死于這個夜晚,應在當夜天亮之前二人死亡地點:劉蘭芝死于劉家附近的某個水塘里,焦仲卿死于焦家庭院的大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