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18久久久久_日韩欧美色_江苏极品身材白嫩少妇自拍_曰本人做爰大片免费观看一老师_久草视频网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中外短詩五首》教學設計(通用2篇)

《中外短詩五首》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13

《中外短詩五首》教學設計(通用2篇)

《中外短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1

  4 中外短詩五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詩歌解讀“詩無達詁”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

  2、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質疑的學習習慣,鍛煉交流、表達能力;

  2、  理解并分析五首短詩的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詩歌鑒賞教學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拓展升華”的過程進行;

  2、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討論中理解詩歌主旨。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真、善、美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生活、關心人民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分析詩歌主旨,寫鑒賞性小短文。

  教學設想:

  布置同學預習五首短詩,并讓同學挑選一首詩寫了一點鑒賞性評論。從同學課前預習作業情況看,多數同學對于這五首詩的主旨把握均較為準確,也存在多種解讀,最大問題在于許多同學在闡述詩歌主旨的解讀過程時,表述還欠嚴密,賞析時還不能做到有理有據。因而,在組長匯報本組討論情況時,須特別強調在陳述本組觀點之后需闡明這些觀點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許組員補充說明,共同完成任務。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解讀《斷章》、《風雨》兩首詩的主旨

  一、新課導入

  我國古代詩論中有所謂“詩無達詁”論,(“達詁”的意思是確切的解釋或理解)認為不同和讀者對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因此在文學閱讀過程中特別強調讀者參與。這些說法都說明了在文藝鑒賞中存在著理解和審美的差異性,即不同的鑒賞者對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以我們即將學習的《斷章》為例,現代文學作家李健吾對《斷章》的解讀就不同于作者本人,并和原作者有了一番爭論。

  李健吾:很看重“裝飾”二字,認為這是“詩對于人生的解釋”。“詩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卻埋著說不盡的悲哀”。卞之琳對此答辯稱:自己不看重“裝飾”的意思,我的意思還是重于“相對”上。李健吾則回答說:“詩人的解釋可以攆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釋嗎?不!一千個不!幸福的人是我,因為我有雙重的經驗,而經驗的交錯,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詩人擋不住讀者,這正是這首詩美麗的地方。”(課件展示此段資料)

  詩無達詁,解讀詩歌重在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去品讀,以“美讀”即多朗讀從而體味詩之藝術美,只要個人的解讀源自詩作文本的內涵,讀者能夠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做到有理有據,個性化的解讀也就是允許的。此外,在擁有一定的作家生平和寫作背景材料時則可以“參讀”方式解讀詩作。

  二、小組交流討論、解讀這五首短詩的主旨(十五分鐘)

  上一節課老師已布置同學預習,并讓同學挑選一首詩寫了一點鑒賞性評論,同學們的解讀可謂百花齊放,各有特點。下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讓同學們分享一下你們的智慧,以四人小組合作方式解讀這五首短詩。

  由于這是班上第一次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因而須明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以提高討論的高效率。

  明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小組成員各自獨立思考,交流學習心得、提出疑問,相互探討、爭辯、解疑。小組長須注意以下事項:一是擔負起組織、協調責任。如果有同學闡述時間過長,組長須提醒其控制好時間;討論中有爭議且過于激烈時,組長需及時調控好氣氛;在氣氛過于沉悶時,組長應適時拋出有爭議的話題,引導同學一起探究。二是做好記錄整理工作。將本組所有成員的意見及最終討論結果做個記錄,以便在班上匯報本組總體討論情況,具體包括本組共持幾種觀點,分述論證其觀點的理由,以及討論后得出的結論及產生的困惑、疑問。

  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提倡自主學習基礎上的質疑,在思想交流過程中互促互助地解疑,鍛煉交流、表達能力,提高溝通技巧、增強合作。鍛煉小組長組織協調、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解讀《斷章》

  1、請組長匯報本組解讀《斷章》的總體情況;

  2、課件展示學術界對《斷章》的幾種解讀;

  解讀一

  李健吾:很看重“裝飾”二字,暗示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蘊藏著無限的無奈與悲哀。

  解讀二

  卞之琳:哲理說,主、客體相對關聯。

  解讀三

  愛情說之一:相思說。將對方當風景,相互欣賞、愛慕,久久不肯離去,直到月上窗頭,悄然入夢時。

  愛情說之二:單戀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你是無意的,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他(她)是有心的。甚至連你窗前的明月都要帶入夢中。正如《關睢》里的淑女“求之不得”,《蒹葭》里的伊人永遠“在水一方”,只能在樓上看你,在窗外夢你。

  3、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當場背誦。

  4、補充余光中《連環》一詩,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詩無達詁、個性化解讀這種閱讀特點。

  連環——仿卞之琳詩意(余光中)

  你站在橋頭看落日 /落日卻回顧  /回顧著遠樓  /有人在樓頭正念你  

  你站在橋頭看明月  /明月卻俯望/俯望著遠窗  /有人在窗口正夢你

  四、解讀《風雨》一詩

  1、小組長匯報討論情況;

  2、明確本詩主旨:

  一場暴風雨把整個世界變得天昏地暗。風雨中,詩人平日熟悉的景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詩人也因此產生了年輕舵手的“憂懷”,寫下了《風雨》這首短詩。這首詩的含意不難理解:風雨中的“大地”,看起來像是波濤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飄搖不定的舟船;“我”面對“大地的海”,憂思滿懷,就像一個缺乏出海經驗的年輕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詩中,“大地的海”是一個獨特的意象,它實際上是詩人用主觀情緒折射客觀現象所得到的結果。這個意象使我們知道詩人的人生坐標發生了動搖,對未來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與風雨如晦的現實聯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產生了“房舍如舟”“年輕的舵手”等聯想,形象地表達了年輕人面對難以預料的世事,產生的一種被動、困惑、無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覺。

  3、陶冶情操,積累名句

  人生多風雨,世事多風波。詩中所寫大有翻天覆地之勢的暴風驟雨,是生活發生重大變故的象征。在這重大變故面前,年輕人辨不清茫茫人海的方向,操不穩命運之舟的舵把,表現出憂懼不安,甚至驚慌失措的情形,實屬正常。“年輕的舵手”還缺乏歷練,處變不驚的安詳氣度、履險如夷的從容自信,都是“年輕的舵手”有待達到的人生境界。

  課件板書展示有關履險如夷的從容自信的詩句,陶冶情操,積累名句。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毛澤東《游泳》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任爾狂瀾卷地來,浮沉由我不由天”

  4、集體朗讀,深化理解。

  5、拓展閱讀:了解“蘆笛”意象在詩歌中的內涵,激發學生詩歌學習探究的興趣。

  “蘆笛與詩歌”專題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思想家)

  “當年我有一支蘆笛/拿法國大元帥的節杖我也不換。”——阿波里內爾(法國詩人)

  《蘆笛》——艾青

  我從你彩色的歐羅巴 

  帶回了一支蘆笛, 

  我曾在大西洋邊 

  像在自己家里般走著, 

  如今 

  你的詩集“alcool”是在上海的巡捕房里, 

  我是“犯了罪”的, 

  在這里 

  蘆笛也是禁物。 

  我想起那支蘆笛啊, 

  它是我對于歐羅巴的最真摯的回憶,

  …… 

  (課件展示上述補充材料)

  由阿波里內爾及艾青的詩我們了解到,蘆笛這一事物在詩歌里成了藝術或詩歌的代名詞。在許多詩人眼中,蘆笛這一事物便是優美動人的詩歌,是無價之寶。《風雨》的作者取名蘆荻,我雖沒有深入查證詩人筆名的來歷,但通過一些材料也可猜測這一筆名的得來與“蘆笛”意象應有淵源。

  在《蘆荻詩選》自序中,詩人含混地寫了這樣一段:\\\'當大地沉默的時候,我亦沉默了,大約有二十年,我這一支小小的蘆笛,沒有吹出清晰嘹亮的笛聲……如前人所說,\\\'國家不幸,詩家不幸\\\',從民族的災劫、國家災難中,我和許多人一樣,學會思考……\\\' (課件展示)

  五、課外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鑒賞詩歌(解讀詩歌主旨)

  1、搜集朦朧詩派和詩人顧城相關資料

  2、解讀顧城三首詩《一代人》、《遠和近》、《小巷》并寫鑒賞性小短文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 ——顧城《遠和近》

  “小巷/又彎又長/我用一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顧城《小巷》  

  第二課時:解讀《回旋舞》、《在一個地鐵車站》、完成上節課布置課外探究題

  一、解讀《回旋舞》

  1、理解《回旋舞》一詩的主旨,請一個小組長介紹本組討論情況;

  明確:這首詩以“回旋舞”為主要意象,這是從法國民間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攝取詩意,生發開來的。作為抒情詩人,保爾•福爾特別歌唱愛情和人類的友愛。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攜起手來,團結起來,沒有膚色、種族、國別的差別,大家共跳一個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滿了愛嗎?詩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團結的頌歌,表達了詩人美好的理想和樂觀的情調。

  2、賞析本詩的藝術形式,請一至兩個同學說說他們的分析

  明確:整首詩以三個假設的排比句鋪排來,詩歌的主旨在重復的吟唱中不斷地得到了強化。全人類不分男女、種族、膚色、國家差別,一起跳同一種舞蹈,借用法國常見的民間舞蹈,唱出全世界人民和睦團結的頌歌,表達詩人希望全人類破除一切隔閡、猜忌,共同創造“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和樂觀精神。末句“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攜手起來”呼應首句:“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攜手起來”,首尾相接、回環往復、渾然天成。

  二、解讀《在一個地鐵車站》

  1、  請一至兩個小組長介紹本組解讀情況,特別指明解讀中的困惑;

  2、  吳彬彬同學在預習作業中較好地闡述了個人對這首詩準確的解讀,請他解說一下個人解讀的過程;

  吳彬彬的理解:這首詩擁有高度的個性化,迸射出更加豐富的含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具有獨特視角的畫面: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動的地鐵車站,突然閃現出幾張嫵媚的面孔,作者聯想到“潮濕黝黑的樹枝,花瓣”。

  詩人想暗示什么呢?

  許是美在瞬間消逝后的失落感;

  許是身在喧囂浮躁的城市對田園和大自然的一種向往;

  許是在單調擁擠的快節奏生活中對無拘無束生活的渴望;

  許是……

  3、  教師介紹個人解讀情況

  我的理解:整首詩給人的感覺是壓抑的,這種感覺主要來自于兩個意象,一是幽靈般的面孔,神秘而陰深是其特點,它的這一特點或許主要來自于地下鐵路這一特定環境;二是黑色枝條,冷峻是它的突出特點,印象中的地鐵軌道都漆成了黑色,也許這讓作者將它們想象成了自然界黑色的枝條,盡管這是在一個完全人工化的世界里。讀這首詩時我的腦海里不斷地想象著地鐵站里,人們從車廂中蜂擁而出的場景。我所看到的是大都市里的人們,在繁重的生活壓力和刻板的生活作息中,漠然地游走在城市的喧鬧里。他們相互陌生,面無表情,隨著車廂門的打開,幽靈般地涌現。盡管表情僵硬,但他們仍是這個鋼筋水泥叢林里有血有肉的生物,在冷峻的地下車站里他們仍是美麗的,當他們群涌而出時,正如開放在軌道上的花朵。 

  我的疑問:為何黑色枝條是潮濕的?印象中的地鐵使用的是人工空調,干燥而陰涼。不知同學對此作何感想?

  4、  介紹作者本人的解釋

  (課件展示資料)

  解讀:詩人曾說他在地鐵車站里,“突然間,看見一個美麗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個,然后又是一個美麗兒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他努力尋找能表現他這種突發感覺的文字,但是沒能成功。后來,他找到了表達方式,“不是用語言,而是用許多顏色的小斑點……”,這就是他在詩中使用的意象疊加的方式。詩的上下兩行,分別呈現了兩組互相對應的意象。這兩行詩句之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比喻關系,而是兩組意象之間的相互疊加的關系。把這兩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詩人的直覺,它使兩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狀態下迸濺出詩的火花,產生深刻的意味。龐德自己說它是“一剎那思想和感情的復合體”。

  明確:疊加的意象中滲透著詩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讀者又能從疊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體驗。在這個思想和感情的復合體上,需要每個讀者運用自己的個人智慧及經驗去想象、聯想,豐富這首詩的畫面場景,這便使得這首短詩詩產生了無窮的意義。

  三、了解朦朧詩派并解讀顧城的三首短詩

  1、  請一個小組長介紹其整理的有關朦朧詩派的資料;

  明確:從一九八○年開始,忽然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派,由于他們寫的詩不易讀懂,因而被稱為“朦朧派”。“文革”后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島、舒婷、顧城、楊煉等人。“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2、  請另外的小組長介紹顧城生平及對顧城三首詩的解讀情況,允許多種理解,只要能夠言之成理。

  明確:顧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十二歲即輟學。放過豬,畫過畫,作過木匠,唯一缺少的就是正規的文學教育。在文革中開始寫作,80年就失去正式工作,開始漂泊生活。85年加入作協。而后數次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和講學活動,傳播詩歌理論和中國古典文化。88年赴新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后辭職隱居激流島。92年獲得德國daad創作年金。次年10月8日,在新西蘭激流島自殺身亡。 

  明確:《一代人》這首只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后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朦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欽贊。作者用意象、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云的縫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們可以體會到,在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頑強求索的精神。

  《遠和近》這是一種錯覺。詩人在瞬間產生的錯覺中悟出一種深意:人與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諧的,人與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小巷》中詩人選擇了三個簡單的意象,構成了一個象征意味很強的流動畫面。“我”拿著鑰匙在尋找自己的房間,也即尋找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彎又長”的,“墻”是“厚厚的”,要尋找,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也可能要走很長的路;然而“我”是堅定的,“我”在頑強地敲著,過走過敲。而“我”又并非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不是都在終生尋找嗎!

  第三課時:解讀《錯誤》

  一、解讀《錯誤》一詩主旨

  (一)請小組長介紹本組同學解讀情況;

  (二)對本詩主旨的不同解讀(課件展示)

  1、我與女子為親人關系,但我卻由于某些原因過家門而不入,讓等在深閨中的女子在馬蹄聲中激起的喜悅之情悄然而逝。

  2、結合詩人身處中國臺灣的經歷,中國臺灣人漂泊心態,期待有一天能有個定位,期盼有一天可以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但由于政治緣故,他們的美好愿望卻落空了。

  3、我是個浪子,漂游在外,三月里無意中路過江南,我的馬蹄聲讓等在家中的女子產生了美麗的誤會,以為是思念的人回歸了。

  二、美文賞析

  (一)《錯誤》中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點?創造了怎樣的意境? 

  1、齊讀本詩,通過朗讀感知詩歌的美。

  2、明確詩中所選用意象及其特點

  蓮花——美麗高潔的象征,以蓮花的開落來形容年華飛逝,女子容顏的老去,且這一女子始終堅貞地守候著遠人,滿懷的深情優雅動人,其癡其美讓人嘆息不已。

  課件展示徐志摩詩《沙楊娜拉》,兩首詩對蓮花意象的使用有相似處,都塑造出了美麗、妖柔的女子,形象感人。有些同學在寫鑒賞小短文時便聯想到了徐的這首詩。 

  沙楊娜拉——贈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 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 道一聲珍重  / 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有蜜甜的憂愁--沙楊娜拉 

  東風——“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傳統詩詞里的常見意象;為什么東風會不來?無論是什么地方的春天,都是東風送來的,更何況江南的春天來得更早,春雨迷蒙的江南,絲竹優雅的江南,怎么會東風不來?那其實是心上人的信息沒有傳來。

  柳絮——柳與“留”諧音,又因送別時驛道兩旁常有柳樹,因而在傳統詩歌中飄飛的“柳絮”往往暗示折柳惜別之情;柳絮是綿綿不盡的思緒,柳絮為何不飛?這與女子的心情有關,女子的心里只有心上人,容不下任何人,既然是心上人沒有音訊,心上人不歸,那么這心就是寂寞的,她就固守著這份寂寞。

  春帷——是窗前的幔帳,幔帳不揭,營造一種層層簾幕深垂,深閨閉鎖的氛圍。

  窗扉——窗子和門都緊緊地關著。那么她為什么不像古典詩詞中那些倚樓憑欄的女子那樣,走出深閨?也許是因為失望太多,心里太苦,也許是因為她的矜持、含蓄、內斂又深情。

  寂寞的城——城是封閉的,是落寞的,是凄涼的;

  青石街道——古樸,清幽之境;向晚意為黃昏,黃昏時的街道又給人以寧靜、落寞的感覺,營造出了有些凄清的環境;

  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寂寞是無形的,詩人用“東風不來”、“柳絮不飛”、“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窗扉緊掩”等意象來指代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

  3、齊讀本詩,通過朗讀再次感知詩歌的美。

  4、明確本詩意境

  江南,蓮花,東風,柳絮,小城,青石,春帷,窗扉,馬蹄……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本詩優美深婉凄傷的意境。

  5、分析本詩比喻修辭手法使用效果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以上這幾個比喻寫盡了女子的秀美、端莊、深情、含蓄、凄傷、落寞、哀婉。從對文章的分析中能看出她的容顏嬌美,她的感情專一,她應該是從古代走來的典雅秀美、深婉含蓄、古韻猶存的女子。

  教師小結:此詩的句式、字詞搭配雖多洋調,但諸如“江南”“蓮花”“容顏”“東風”“飛絮”“向晚”“跫音”“春帷”“歸人”“過客”之類的意象或詞語,都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并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調意境之美。此詩曲折委婉,情意綿綿,有一種迷離悵惘的抒情氛圍,頗似唐人溫庭筠的詞(課件顯示《望江南》)。

  望江南(溫庭筠  宋詞小令)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三、作者簡介

  鄭愁予(1933-   ):原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愁予”之名取自南宋詞人辛棄疾《菩薩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詞中句,從這個筆名也能窺見其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童年隨父輾轉大江南北,1949年隨家人去中國臺灣。現旅居美國,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

  其詩表現手法很現代,但選擇的意象、運用的詞藻、傳達的情感卻多是傳統的,在現代精神感受中交織著宋詞元曲的遺韻,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通本詩的學習,我們已經能夠深刻體會其詩這一鮮明的風格。中國臺灣譽其詩《錯誤》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在深入賞析了本詩之后你們是否也認同這樣的評語?的確,這樣的贊譽并不為過,下面就請同學們再次齊讀這首優美動人的詩,再次領會詩人為我們創設的哀婉、凄美的意境。

《中外短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了解詩歌解讀“詩無達詁”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

  ⑵ 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質疑的學習習慣,鍛煉交流、表達能力。

  ⑶ 理解并分析五首短詩的主旨。

  2、過程與方法:

  ⑴ 詩歌鑒賞教學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拓展升華”的過程進行。

  ⑵ 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討論中理解詩歌主旨。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真、善、美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生活、關心人民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分析詩歌主旨,寫鑒賞性小短文。

  【教學設想】

  布置同學預習五首短詩,并讓同學挑選一首詩寫了一點鑒賞性評論。從同學課前預習作業情況看,多數同學對于這五首詩的主旨把握均較為準確,也存在多種解讀,最大問題在于許多同學在闡述詩歌主旨的解讀過程時,表述還欠嚴密,賞析時還不能做到有理有據。因而,在組長匯報本組討論情況時,須特別強調在陳述本組觀點之后需闡明這些觀點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許組員補充說明,共同完成任務。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解讀《斷章》、《風雨》兩首詩的主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國古代詩論中有所謂“詩無達詁”論,(“達詁”的意思是確切的解釋或理解)認為不同和讀者對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因此在文學閱讀過程中特別強調讀者參與。這些說法都說明了在文藝鑒賞中存在著理解和審美的差異性,即不同的鑒賞者對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以我們即將學習的《斷章》為例,現代文學作家李健吾對《斷章》的解讀就不同于作者本人,并和原作者有了一番爭論:

  李健吾很看重“裝飾”二字,認為這是“詩對于人生的解釋”。“詩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卻埋著說不盡的悲哀”。卞之琳對此答辯稱:自己不看重“裝飾”的意思,我的意思還是重于“相對”上。李健吾則回答說:“詩人的解釋可以攆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釋嗎?不!一千個不!幸福的人是我,因為我有雙重的經驗,而經驗的交錯,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詩人擋不住讀者,這正是這首詩美麗的地方。”

  詩無達詁,解讀詩歌重在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去品讀,以“美讀”即多朗讀從而體味詩之藝術美,只要個人的解讀源自詩作文本的內涵,讀者能夠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做到有理有據,個性化的解讀也就是允許的。此外,在擁有一定的作家生平和寫作背景材料時則可以“參讀”方式解讀詩作。

  二、小組交流討論、解讀這五首短詩的主旨(十五分鐘)

  上一節課老師已布置同學預習,并讓同學挑選一首詩寫了一點鑒賞性評論,同學們的解讀可謂百花齊放,各有特點。下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讓同學們分享一下你們的智慧,以四人小組合作方式解讀這五首短詩。

  由于這是班上第一次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因而須明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以提高討論的高效率。

  明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小組成員各自獨立思考,交流學習心得、提出疑問,相互探討、爭辯、解疑。小組長須注意以下事項:一是擔負起組織、協調責任。如果有同學闡述時間過長,組長須提醒其控制好時間;討論中有爭議且過于激烈時,組長需及時調控好氣氛;在氣氛過于沉悶時,組長應適時拋出有爭議的話題,引導同學一起探究。二是做好記錄整理工作。將本組所有成員的意見及最終討論結果做個記錄,以便在班上匯報本組總體討論情況,具體包括本組共持幾種觀點,分述論證其觀點的理由,以及討論后得出的結論及產生的困惑、疑問。

  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目的:

  提倡自主學習基礎上的質疑,在思想交流過程中互促互助地解疑,鍛煉交流、表達能力,提高溝通技巧、增強合作。鍛煉小組長組織協調、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解讀《斷章》

  1、請組長匯報本組解讀《斷章》的總體情況。

  2、課件展示學術界對《斷章》的幾種解讀:

  解讀一:

  李健吾:很看重“裝飾”二字,暗示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蘊藏著無限的無奈與悲哀。

  解讀二:

  卞之琳:哲理說,主、客體相對關聯。

  解讀三:

  愛情說之一:相思說。將對方當風景,相互欣賞、愛慕,久久不肯離去,直到月上窗頭,悄然入夢時。

  愛情說之二:單戀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你是無意的,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他(她)是有心的。甚至連你窗前的明月都要帶入夢中。正如《關睢》里的淑女“求之不得”,《蒹葭》里的伊人永遠“在水一方”,只能在樓上看你,在窗外夢你。

  3、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當場背誦。

  4、補充余光中《連環》一詩,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詩無達詁、個性化解讀這種閱讀特點。

  連環

  ──仿卞之琳詩意

  余光中

  你站在橋頭看落日/落日卻回顧/回顧著遠樓/有人在樓頭正念你

  你站在橋頭看明月/明月卻俯望/俯望著遠窗/有人在窗口正夢你

  四、解讀《風雨》一詩

  1、小組長匯報討論情況。

  2、明確本詩主旨:

  一場暴風雨把整個世界變得天昏地暗。風雨中,詩人平日熟悉的景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詩人也因此產生了年輕舵手的“憂懷”,寫下了《風雨》這首短詩。這首詩的含意不難理解:風雨中的“大地”,看起來像是波濤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飄搖不定的舟船;“我”面對“大地的海”,憂思滿懷,就像一個缺乏出海經驗的年輕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詩中,“大地的海”是一個獨特的意象,它實際上是詩人用主觀情緒折射客觀現象所得到的結果。這個意象使我們知道詩人的人生坐標發生了動搖,對未來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與風雨如晦的現實聯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產生了“房舍如舟”“年輕的舵手”等聯想,形象地表達了年輕人面對難以預料的世事,產生的一種被動、困惑、無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覺。

  3、陶冶情操,積累名句:

  人生多風雨,世事多風波。詩中所寫大有翻天覆地之勢的暴風驟雨,是生活發生重大變故的象征。在這重大變故面前,年輕人辨不清茫茫人海的方向,操不穩命運之舟的舵把,表現出憂懼不安,甚至驚慌失措的情形,實屬正常。“年輕的舵手”還缺乏歷練,處變不驚的安詳氣度、履險如夷的從容自信,都是“年輕的舵手”有待達到的人生境界。

  課件板書展示有關履險如夷的從容自信的詩句,陶冶情操,積累名句: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毛澤東《游泳》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任爾狂瀾卷地來,浮沉由我不由天”

  4、集體朗讀,深化理解。

  5、拓展閱讀:

  了解“蘆笛”意象在詩歌中的內涵,激發學生詩歌學習探究的興趣:

  “蘆笛與詩歌”專題: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思想家)

  “當年我有一支蘆笛/拿法國大元帥的節杖我也不換。”

  ──阿波里內爾(法國詩人)

  蘆笛

  艾 青

  我從你彩色的歐羅巴

  帶回了一支蘆笛,

  我曾在大西洋邊

  像在自己家里般走著,

  如今

  你的詩集“alcool”是在上海的巡捕房里,

  我是“犯了罪”的,

  在這里

  蘆笛也是禁物。

  我想起那支蘆笛啊,

  它是我對于歐羅巴的最真摯的回憶,

  ……

  (課件展示上述補充材料)

  由阿波里內爾及艾青的詩我們了解到,蘆笛這一事物在詩歌里成了藝術或詩歌的代名詞。在許多詩人眼中,蘆笛這一事物便是優美動人的詩歌,是無價之寶。《風雨》的作者取名蘆荻,我雖沒有深入查證詩人筆名的來歷,但通過一些材料也可猜測這一筆名的得來與“蘆笛”意象應有淵源。

  在《蘆荻詩選》自序中,詩人含混地寫了這樣一段:

  “當大地沉默的時候,我亦沉默了,大約有二十年,我這一支小小的蘆笛,沒有吹出清晰嘹亮的笛聲……如前人所說,‘國家不幸,詩家不幸’,從民族的災劫、國家災難中,我和許多人一樣,學會思考……” 

  五、課外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鑒賞詩歌。(解讀詩歌主旨)

  1、搜集朦朧詩派和詩人顧城相關資料。

  2、解讀顧城三首詩《一代人》、《遠和近》、《小巷》并寫鑒賞性小短文。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一代人》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

  ──顧城《遠和近》

  “小巷/又彎又長/我用一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

  ──顧城《小巷》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解讀《回旋舞》、《在一個地鐵車站》、完成上節課布置課外探究題。

  〖教學過程〗

  一、解讀《回旋舞》

  1、理解《回旋舞》一詩的主旨,請一個小組長介紹本組討論情況:

  明確:這首詩以“回旋舞”為主要意象,這是從法國民間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攝取詩意,生發開來的。作為抒情詩人,保爾•福爾特別歌唱愛情和人類的友愛。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攜起手來,團結起來,沒有膚色、種族、國別的差別,大家共跳一個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滿了愛嗎?詩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團結的頌歌,表達了詩人美好的理想和樂觀的情調。

  2、賞析本詩的藝術形式,請一至兩個同學說說他們的分析:

  明確:整首詩以三個假設的排比句鋪排來,詩歌的主旨在重復的吟唱中不斷地得到了強化。全人類不分男女、種族、膚色、國家差別,一起跳同一種舞蹈,借用法國常見的民間舞蹈,唱出全世界人民和睦團結的頌歌,表達詩人希望全人類破除一切隔閡、猜忌,共同創造“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和樂觀精神。末句“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攜手起來”呼應首句:“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攜手起來”,首尾相接、回環往復、渾然天成。

  二、解讀《在一個地鐵車站》

  1、請一至兩個小組長介紹本組解讀情況,特別指明解讀中的困惑。

  2、吳彬彬同學在預習作業中較好地闡述了個人對這首詩準確的解讀,請他解說一下個人解讀的過程:

  吳彬彬的理解:這首詩擁有高度的個性化,迸射出更加豐富的含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具有獨特視角的畫面: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動的地鐵車站,突然閃現出幾張嫵媚的面孔,作者聯想到“潮濕黝黑的樹枝,花瓣”。

  詩人想暗示什么呢?

  也許是美在瞬間消逝后的失落感;

  也許是身在喧囂浮躁的城市對田園和大自然的一種向往;

  也許是在單調擁擠的快節奏生活中對無拘無束生活的渴望;

  也是……

  3、教師介紹個人解讀情況:

  我的理解:整首詩給人的感覺是壓抑的,這種感覺主要來自于兩個意象,一是幽靈般的面孔,神秘而陰深是其特點,它的這一特點或許主要來自于地下鐵路這一特定環境;二是黑色枝條,冷峻是它的突出特點,印象中的地鐵軌道都漆成了黑色,也許這讓作者將它們想象成了自然界黑色的枝條,盡管這是在一個完全人工化的世界里。讀這首詩時我的腦海里不斷地想象著地鐵站里,人們從車廂中蜂擁而出的場景。我所看到的是大都市里的人們,在繁重的生活壓力和刻板的生活作息中,漠然地游走在城市的喧鬧里。他們相互陌生,面無表情,隨著車廂門的打開,幽靈般地涌現。盡管表情僵硬,但他們仍是這個鋼筋水泥叢林里有血有肉的生物,在冷峻的地下車站里他們仍是美麗的,當他們群涌而出時,正如開放在軌道上的花朵。

  我的疑問:為何黑色枝條是潮濕的?印象中的地鐵使用的是人工空調,干燥而陰涼。不知同學對此作何感想?

  4、介紹作者本人的解釋:

  解讀:

  詩人曾說他在地鐵車站里,“突然間,看見一個美麗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個,然后又是一個美麗兒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他努力尋找能表現他這種突發感覺的文字,但是沒能成功。后來,他找到了表達方式,“不是用語言,而是用許多顏色的小斑點……”,這就是他在詩中使用的意象疊加的方式。詩的上下兩行,分別呈現了兩組互相對應的意象。這兩行詩句之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比喻關系,而是兩組意象之間的相互疊加的關系。把這兩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詩人的直覺,它使兩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狀態下迸濺出詩的火花,產生深刻的意味。龐德自己說它是“一剎那思想和感情的復合體”。

  明確:

  疊加的意象中滲透著詩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讀者又能從疊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體驗。在這個思想和感情的復合體上,需要每個讀者運用自己的個人智慧及經驗去想象、聯想,豐富這首詩的畫面場景,這便使得這首短詩詩產生了無窮的意義。

  三、了解朦朧詩派并解讀顧城的三首短詩

  1、請一個小組長介紹其整理的有關朦朧詩派的資料。

  明確:從一九八○年開始,忽然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派,由于他們寫的詩不易讀懂,因而被稱為“朦朧派”。“文革”后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島、舒婷、顧城、楊煉等人。“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2、請另外的小組長介紹顧城生平及對顧城三首詩的解讀情況,允許多種理解,只要能夠言之成理。

  明確:顧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十二歲即輟學。放過豬,畫過畫,作過木匠,唯一缺少的就是正規的文學教育。在文革中開始寫作,80年就失去正式工作,開始漂泊生活。85年加入作協。而后數次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和講學活動,傳播詩歌理論和中國古典文化。88年赴新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后辭職隱居激流島。92年獲得德國 daad 創作年金。次年10月8日,在新西蘭激流島自殺身亡。

  明確:《一代人》這首只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后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朦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欽贊。作者用意象、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云的縫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們可以體會到,在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頑強求索的精神。

  《遠和近》這是一種錯覺。詩人在瞬間產生的錯覺中悟出一種深意:人與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諧的,人與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小巷》中詩人選擇了三個簡單的意象,構成了一個象征意味很強的流動畫面。“我”拿著鑰匙在尋找自己的房間,也即尋找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彎又長”的,“墻”是“厚厚的”,要尋找,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也可能要走很長的路;然而“我”是堅定的,“我”在頑強地敲著,過走過敲。而“我”又并非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不是都在終生尋找嗎!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解讀《錯誤》。

  〖教學過程〗

  一、解讀《錯誤》一詩主旨

  1、請小組長介紹本組同學解讀情況。

  2、對本詩主旨的不同解讀:

  課件展示:

  1、我與女子為親人關系,但我卻由于某些原因過家門而不入,讓等在深閨中的女子在馬蹄聲中激起的喜悅之情悄然而逝。

  2、結合詩人身處中國臺灣的經歷,中國臺灣人漂泊心態,期待有一天能有個定位,期盼有一天可以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但由于政治緣故,他們的美好愿望卻落空了。

  3、我是個浪子,漂游在外,三月里無意中路過江南,我的馬蹄聲讓等在家中的女子產生了美麗的誤會,以為是思念的人回歸了。

  二、美文賞析

  1、《錯誤》中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點?創造了怎樣的意境?

  ⑴ 齊讀本詩,通過朗讀感知詩歌的美。

  ⑵ 明確詩中所選用意象及其特點:

  蓮花──美麗高潔的象征,以蓮花的開落來形容年華飛逝,女子容顏的老去,且這一女子始終堅貞地守候著遠人,滿懷的深情優雅動人,其癡其美讓人嘆息不已。

  課件展示徐志摩詩《沙楊娜拉》:

  沙楊娜拉

  ──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

  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有蜜甜的憂愁

  ──沙楊娜拉

  兩首詩對蓮花意象的使用有相似處,都塑造出了美麗、妖柔的女子,形象感人。有些同學在寫鑒賞小短文時便聯想到了徐的這首詩。

  東風──“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傳統詩詞里的常見意象;為什么東風會不來?無論是什么地方的春天,都是東風送來的,更何況江南的春天來得更早,春雨迷蒙的江南,絲竹優雅的江南,怎么會東風不來?那其實是心上人的信息沒有傳來。

  柳絮──柳與“留”諧音,又因送別時驛道兩旁常有柳樹,因而在傳統詩歌中飄飛的“柳絮”往往暗示折柳惜別之情;柳絮是綿綿不盡的思緒,柳絮為何不飛?這與女子的心情有關,女子的心里只有心上人,容不下任何人,既然是心上人沒有音訊,心上人不歸,那么這心就是寂寞的,她就固守著這份寂寞。

  春帷──是窗前的幔帳,幔帳不揭,營造一種層層簾幕深垂,深閨閉鎖的氛圍。

  窗扉──窗子和門都緊緊地關著。那么她為什么不像古典詩詞中那些倚樓憑欄的女子那樣,走出深閨?也許是因為失望太多,心里太苦,也許是因為她的矜持、含蓄、內斂又深情。

  寂寞的城──城是封閉的,是落寞的,是凄涼的。

  青石街道──古樸,清幽之境;向晚意為黃昏,黃昏時的街道又給人以寧靜、落寞的感覺,營造出了有些凄清的環境。

  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寂寞是無形的,詩人用“東風不來”、“柳絮不飛”、“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窗扉緊掩”等意象來指代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

  3、齊讀本詩,通過朗讀再次感知詩歌的美。

  4、明確本詩意境:

  江南,蓮花,東風,柳絮,小城,青石,春帷,窗扉,馬蹄……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本詩優美深婉凄傷的意境。

  5、分析本詩比喻修辭手法使用效果: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以上這幾個比喻寫盡了女子的秀美、端莊、深情、含蓄、凄傷、落寞、哀婉。從對文章的分析中能看出她的容顏嬌美,她的感情專一,她應該是從古代走來的典雅秀美、深婉含蓄、古韻猶存的女子。

  教師小結:此詩的句式、字詞搭配雖多洋調,但諸如“江南”“蓮花”“容顏”“東風”“飛絮”“向晚”“跫音”“春帷”“歸人”“過客”之類的意象或詞語,都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并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調意境之美。此詩曲折委婉,情意綿綿,有一種迷離悵惘的抒情氛圍,頗似唐人溫庭筠的詞。

  課件顯示(宋詞小令)《望江南》:

  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三、作者簡介

  鄭愁予(1933生):原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愁予”之名取自南宋詞人辛棄疾《菩薩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詞中句,從這個筆名也能窺見其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童年隨父輾轉大江南北,1949年隨家人去中國臺灣。現旅居美國,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

  其詩表現手法很現代,但選擇的意象、運用的詞藻、傳達的情感卻多是傳統的,在現代精神感受中交織著宋詞元曲的遺韻,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通本詩的學習,我們已經能夠深刻體會其詩這一鮮明的風格。中國臺灣譽其詩《錯誤》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在深入賞析了本詩之后你們是否也認同這樣的評語?的確,這樣的贊譽并不為過,下面就請同學們再次齊讀這首優美動人的詩,再次領會詩人為我們創設的哀婉、凄美的意境。

《中外短詩五首》教學設計(通用2篇) 相關內容:
  • 《師 說》教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的: 1.了解一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和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2.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和反復論證以加強說服力的寫法。 3.認識從師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論證結構。...

  • 《諫太宗十思書》教案(精選2篇)

    一.導語設計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

  • 《鴻門宴》說課教案(精選17篇)

    《鴻門宴》是新編高中語文試用教材文言文單元的講讀篇目,由七個段落組成,節選自司馬遷的文史名著《史記》,是《項羽本紀》中的精彩片段。它記載了推翻秦王朝后項羽、劉邦為爭奪農民起義軍勝利果實而展開的第一場驚心動魄、尖銳復雜的政...

  • 《陳情表》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陳情表一、內容與解析本課要學的內容《陳情表》是一篇抒發親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關鍵是要聯系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處境,從而理解作者陳了那些情。...

  • 《伶官傳序》教案(精選14篇)

    【目的要求】1.學習文中的一些實詞、虛詞。理解句意、文意。2.理解“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含義。...

  • 《記念劉和珍君》導學案(通用16篇)

    學習目標: 1、了解魯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時代背景。2、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3、根據思路,探索語句的含義和作用。4、了解劉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難經過,認識反動政府的殘忍以及反動文人 的下流無恥;牢記“三一 八”慘案的教訓...

  • 《別了,司徒雷登》教案(通用2篇)

    【目的要求】1.聯系時代背景,把握全文主旨,理解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2.學習文中運用的正反對比論證、引證法和例證法,體會語言的嚴密性、諷刺性與形象性。【課文解析】1.注音釋義①業已(已經)②如意算盤(比喻只從好的一方面著想的打算。...

  • 《哦,香雪》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哦,香雪【教學目的】1、理解小說折射的時代信息2、從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角度欣賞人物3、品味小說清新淡雅的語言【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目的之2 ,難點:目的之3。...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视频在线播放 | 乱子伦精品免费久久99 | 欧美亚洲性视频 | 日本一级大毛片a一 | 青青久草在线视频 |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在线儿观看 | 色诱久久av | 一区二区不卡av | 婷婷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 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精品 | 国产a网 | 一级精品 | 欧美26uuu免费视频 | 久操影视| 国产一区二区女 |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视频 | 亚洲美女自拍视频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 | 免费一级特黄录像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av超清 | 成人播放| 韩国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 | 欧美视频二区欧美影视 | 中文字幕第35页 | 一边做一边喷17P亚洲乱妇50P |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盗 | 999国产视频 | 伊人久久天堂 | 中文在线8资源库 | 99re66在线观看精品免费 | 国产区三 | 91成品人网页进入入口 | 欧美1区2区在线观看 | gay男男自慰免费播放 | 密色影院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